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2017-09-15李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预见性骨科下肢

杜 娟,余 悦,闫 珊,李蓉

(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杜 娟,余 悦,闫 珊,李蓉

(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骨科收治的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胀痛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率、术后7天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胀痛和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D-D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92%,对照组为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的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预见性护理;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患者术后病情变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VT不仅会使患肢功能受损而导致残废,其潜在危险性更大,静脉血管受血栓堵塞影响会产生回流障碍,当栓子脱落到达肺部会引发肺动脉栓塞,到达脑部引起急性脑梗死等,均会导致患者猝死[1-3]。DVT不仅给手术疗效带来严重影响,对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还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额外的治疗成本。预见性护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病情评估,采取预见性、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存在及潜在护理问题,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整体护理质量[4]。本研究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骨科收治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骨科手术指征;②患者知情同意并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类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见表1。进胃肠蠕动,并保证每日足够的摄水量,使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术后下肢胀痛率、DVT率、术后7天D-D水平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统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①非常满意:≥9分;②一般满意:7分≤且<9分;③不满意:<7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DVT的危害性,绝对戒烟从而提高其自身警惕性和依从性,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1.2.2 心理护理:骨科患者常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与其沟通时采取和蔼可亲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式,缓解其负性情况,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1.2.3 体位护理:对患者定期进行变换体位,并协助其按时翻身,每2 h进行拍背,条件允许的患者,指导其采用深呼吸,患肢外展15~30°,每日对大腿肌群进行按摩,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和静脉回流。

1.2.4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从被动到主动的进行关节及下肢肌肉运动训练,包括关节外翻旋转、下肢屈曲及抬高训练等。

1.2.5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低胆固醇、低糖、低热量、低脂肪及高纤维食物,用餐后给予患者腹部按摩,促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胀痛及DVT发生、术后7天D-D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

通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下肢胀痛率、DVT率、术后7天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胀痛及DVT发生、术后7天D-D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DVT是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可能受以下原因影响:①手术时较长时间卧位使静脉血液压力增高,血流速度变缓,下肢静脉曲张;②术后绝对的卧床休息及石膏制动;③静脉内壁受手术操作、麻醉药物等影响遭到损伤,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高凝状态导致纤维蛋白非正常沉淀最终导致DVT[5-6]。DVT不仅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视,给予预防处理[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胀痛率、DVT率、术后7天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通过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DVT的危害,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术后精细的体位及饮食护理,降低D-D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并加速患者静脉血液循环和局部血液流速,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由此可见,对骨科患者术后进行预见性护理,不仅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还可降低DVT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朱 娟,卢向莉,陈玉霞,等.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的探索[J].护理研究,2015,(21):2614-2616.

[2] 章丽琴,徐志文,俞北伟,等.中医药综合措施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监测和防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4):993-996.

[3] Kutiyal A S, Pramila D, Babita K, et al. A Rare Occurrence of Simultaneous 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embolic Events-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as Initial Presentation in 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J].Clinical Medicine Insights Oncology,2016,10:1.

[4] 解 萍,王银娥.预见性护理在老年急腹症术前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2):302-303.

[5] 臧加成,马信龙,马剑雄,等.不同部位骨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9):540-545.

[6] Jan Jacques, Michiels, Michiels J M, Hannie Maasland M L, et al.Duplex Ultrasound, Clinical Score,and D-Dimer to Rule in and Out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and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DVT and PTS in the Primary Care and Hospital Setting[J].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rhythmias & Pacing,2015,31(1):25-31.

[7] 李 超,郭修红,李 鹏,等.抗血栓泵预防颅脑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0):3963-3964.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

A

ISSN.2096-2479.2017.28.63.02

猜你喜欢

预见性骨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