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室引流管临时留置导尿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

2017-09-15王桂杰纪秀杰鄂长勇张英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尿潴留导尿管

王桂杰,纪秀杰*,鄂长勇,张英丽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吉林 长春 130011)

脑室引流管临时留置导尿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

王桂杰,纪秀杰*,鄂长勇,张英丽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吉林 长春 130011)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管临时留置导尿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方法 选取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给予10号脑室引流管临时导尿,协助排尿后立即拔除;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Foley导尿管留置导尿,术后恢复排尿功能后拔除。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尿路刺激症状、术后48 h尿细菌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脑室引流管临时留置导尿在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尿潴留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尿潴留;临时留置导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已经成为胆囊切除手术的首选[1]。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的推广应用,大部分患者围手术期无需留置胃管及尿管[2]。然而,少部分患者术后仍有排尿困难,无法自行排尿,需留置导尿。我科近年来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对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无法自行排尿的患者实施临时留置导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98例,排除术前已明确有尿道畸形、尿道损伤、前列腺增生伴排尿困难的老年男性患者12例后,余下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3.32±10.30)岁。对照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2.60±10.3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术后发现尿潴留后,观察组给予10号脑室引流管临时留置导尿,协助排尿后立即拔除。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Foley导尿管留置导尿(一般使用F14-16),术后恢复排尿功能后拔除,见图1。

图1 脑室引流管与18号导尿管对比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能够自行排尿时间;拔除导尿管后24 h询问患者是否仍存在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拔除留置导尿后48 h检测尿常规,统计患者尿液中细菌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x”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观察组44例患者均利用脑室引流管成功留置导尿,1例患者导尿后再次出现尿潴留,再次给予临时导尿后自行排尿。对照组42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6例患者再次因尿潴留重新留置导尿。观察组患者中,最长术后自行排尿时间为29 h,平均术后自行排尿时间为(15.91±2.78)h,对照组中,最长术后自行排尿时间为38 h,平均术后自行排尿时间为(24.04±3.80)h,明显高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应用脑室引流管临时留置导尿安全、有效、可行。

2.2 拔管后症状和感觉评估

拔除导尿管后24 h,观察组患者仅有5例自述存在尿道不适症状,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自述存在尿道不适症状,二者相比,(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48 h尿常规中细菌数分别为264.09±295.60/μL和548.9±293.60/μL,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效果观察

3 讨 论

以往术前留置导尿是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常规操作,因为麻醉药物作用导致膀胱平滑肌和括约肌不能及时收缩和舒张,使患者出现尿潴留。然而,随着手术操作技术的熟练与进步,加上麻醉技术的成熟,绝大部分患者不需进行术前留置导尿。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仍然有少部分患者术后无法自行排尿,需辅助留置导尿。通过对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导致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手术时间段:我们观察到,大部分术后尿潴留患者手术安排在下午,由于术前禁食水,需对患者进行适当补液,加上麻醉术中的补液,患者术后较易发生尿潴留;2.精神因素:发生尿潴留患者往往精神过度紧张,清醒后由于恐惧切口疼痛容易出现排尿困难,膀胱过度充盈后进一步加重了排尿困难,引起尿潴留。

常规留置导尿可缓解尿潴留,但留置导尿后,正常的排尿神经反射活动受到干扰,尿管对尿道的持续性刺激使尿道括约肌处于持续性收缩状态,使神经系统不能协调自主排尿,拔尿管前需进行反复夹闭尿管实验,否则易引起尿潴留。生理上,留置导尿使相对闭合的膀胱内环境人为变为开放环境,容易引起细菌定植感染[3]。心理上,留置导尿操作及拔管时都会对尿道粘膜产生一定的损伤,特别是男性患者,拔管后尿道口持续产生烧灼感,加重患者的心理恐惧,容易再次导致尿潴留[4]。在我们的实验中,对照组中6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再次出现尿潴留,需重新留置导尿,而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拔管后尿潴留,重新留置导尿后很快恢复自行排尿。

导管相关性尿道感染是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国内外文献显示,约70%~80%的尿道感染与导尿管相关[5, 6]。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细菌经尿管和尿道的间隙上行感染,以及导尿过程中微生物的带入。文献表明在脊髓损伤的患者间歇导尿与常规留置导尿相比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热[7]。因此,减少导尿管留置的时间对降低尿路感染具有明显优势。

与传统留置导尿相比,观察组应用脑室引流管临时留置导尿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首先,脑室引流管较普通导尿管直径缩小,留置导尿过程中不会对患者产生强烈的刺激,患者仅感觉到轻度不适,而且膀胱胀痛的缓解也会掩盖这轻度的不适感,使患者几乎无任何痛苦;其次,在患者膀胱尿排空后立即拔除脑室引流管,膀胱及尿道残留的尿液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对尿道粘膜产生保护;第三,随着麻药代谢及尿潴留的缓解,患者膀胱收缩功能及排尿反射得到恢复,患者可以恢复自行排尿,减少了常规拔尿管前的尿管夹闭膀胱功能锻炼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宣教指导时间[8],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在我们的实验中,观察组最长术后自行排尿时间为29 h,平均术后自行排尿时间为(15.91±2.78)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04±3.80)h;第四,由于仅仅临时导尿,患者膀胱内环境无明显改变,大大减少细菌定植感染的几率,观察显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与留置导尿时间成正比[9],减少留置导尿时间是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手段[10],我们的结果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尿细菌数明显减少,证明临时留置导尿可以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应用脑室引流管临时留置导尿在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尿潴留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在缩短术后自主排尿时间、减少尿路感染、降低插管后不适方面有相对的优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广泛推广。

[1] 王福荣.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3,(3):3-4.

[2] 许小平.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90-1991.

[3] 尹 红,汪爱民,白 蓉. 留置导尿拔管后预防尿潴留方法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9):30-31.

[4] 李 霞,陶立翠. 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对腹腔镜术后患者排尿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3):3290-3291.

[5] Nicolle L E. Urinary 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s[J].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2012,26(1):13-27.

[6] 韦咏坊. 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06-208.

[7] 黄 莹. 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对尿路感染的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70-71.

[8] 朱 萍,魏素华,张士风,等. 尿管开放时机对持续导尿患者拔管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122-123.

[9] 尹冬梅,王 娟,薛梅彦,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在ICU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 安徽医药,2013,17(3):464-466.

[10] 刘 军. 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 安徽医药,2012(09): 1377-1378.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657.4

B

ISSN.2096-2479.2017.30.96.02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尿潴留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