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2017-09-15曹霞
曹 霞
(陕西汉中3201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
16例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曹 霞
(陕西汉中3201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
目的 探讨16例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16例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并对研究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实施综合护理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实施综合护理后,实施综合护理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15例,93.75%)明显高于实施前(11例,68.75%),实施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例,6.25%)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4例,25.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16例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16例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疾病预后情况[1]。因此,本文主要探讨16例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为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的16例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在16例研究对象中,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2.31±6.23)岁。经过CT诊断确诊这些研究对象均为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皮肤温度在不断地身高,且皮肤的颜色有所改变。浅静脉怒张,患者具有肿胀、疼痛感觉,血管逐渐变硬。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进行一般性治疗以后,护理人员提供综合性护理。详细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 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每天对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观察。观察患者的双下肢皮肤的颜色、双下肢肿胀的程度、触摸患者的足背处,感受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血运情况。为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护理人员要主动地询问患者,了解其是否感觉到不适。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每天对患者双下肢的平面周径进行测量,如果患者的下肢周径相差得范围超过0.5 cm,护理人员向治疗医生进行及时的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1.2.2 为患者提供体位护理
在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作的急性期间,患者必须要卧床休息。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水肿情况的发生率,患者将下肢抬高大约30°,这样能促使患者的下肢血液回流,最终降低患者的下肢的静脉压力。其次,护理人员要定期地对患者进行翻身,并更换患者的体位,使得患者的下肢不会受到压力。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患者因为各种原因而造成压迫静脉的情况,对下肢血液回流造成影响。最后,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减少患者下肢剧烈摩擦,减少患者皮肤溃烂或者感染,避免出现褥疮。
1.2.3 定期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疾病早期,不适合进行活动。但是当患者的疾病基本稳定以后,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回流,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针对处于卧床期间的脑梗死患者,护理人员在结合患者疾病轻重的情况下,定期地对患者进行翻身,并提供相应的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等综合护理工作。对于偏瘫患者,护理人员要每天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2次/d,每次按摩的时间维持在30 min。
1.2.4 穿刺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穿刺护理,护理人员在提供各种穿刺输液以及置管等护理服务时,应该选择患者的上肢静脉进行。不得在患者的患肢进行各项侵入性的操作,避免损伤患者静脉内皮细胞,最终加重患者的疾病症状。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工作时,需要选择恰当的针头,保证操作一次性成功。当穿刺拔针以后,不能长时间按压穿刺处。因为按压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形成局部性的血栓。针对长时间需要输液的脑梗死患者,护理人员不得长时间在同一处静脉与部位进行反复性的穿刺工作,特别注意对患者静脉具有刺激性强的药物。
1.2.5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力度
当脑梗死患者进行抗凝以及溶栓治疗以后,患者不能过早地下床活动。患者的下肢要保暖,避免患者的患肢受冻。在抗凝治疗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地卧床,减少活动的次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要使用充气床垫,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住院环境,要定期地进行更换污染的床单,并保持床单的清洁及干燥。与此同时,为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的方法,使其学会自我护理。
首次实验采用的方案是,对所有论文进行分词,去除连词、介词、代词等结构性词汇,再将其余词汇进行词频检索,按词汇出现频次高低排序,分析高频次词汇的词性规律。这是一般文本挖掘常用的方法,这样得出的高频词汇表中,很多日常用词居于排行前列,高频专业词汇数量太多且不集中,难以得出精炼的研究热点,故放弃此实验方案。
1.3 评价标准
1.3.1 实施综合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
比较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三个级别。
1.3.2 实施综合护理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
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前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并发症包括:肺栓塞、下肢静脉曲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施综合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综合护理后,实施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15例,93.75%)明显高于实施前(11例,68.7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综合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实施综合护理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
实施综合护理前,患者的出血以及肺栓塞并发症例数分别为2例、2例。实施后患者的出血以及肺栓塞并发症例数分别为1例、0例。实施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例,6.25%)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4例,25.0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的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地提升。在临床医学上,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越来越多。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其疾病变化情况较快,针对这种状况,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2]。首先,护理人员要详细掌握疾病的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危险因素、疾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可能会导致的后果。其次,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相关的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促进患者及早痊愈[3]。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实施综合护理后,实施综合护理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15例,93.75%)明显高于实施前(11例,68.75%),实施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例,6.25%)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4例,25.00%)。由于脑梗死患者在长时间卧床治疗期间,其机体功能会相应地下降,直接影响患者血液正常的回流,加上输液以及药物刺激作用,会进一步损伤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最终使得患者出现肺血栓等并发症。但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让患者进行及时地功能锻炼,并密切地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方式预防,这些方式都促使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1] 姚黎明.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浙江预防,2015,89(03):56-68.
[2] 马 欣.贾建平.王拥军.等.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77(05):68-73.
[3] 左斯为.陈美玲.静脉输液致血管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6,77(06);35-43.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9.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