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伏消毒对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评价

2017-09-15宋芝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几率手术室血流

宋芝雁

(苏州市中医院手术室,江苏 苏州 215003)

碘伏消毒对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评价

宋芝雁

(苏州市中医院手术室,江苏 苏州 215003)

目的评价碘伏消毒对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不消毒,观察组采用碘伏消毒。结果 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9.23±0.07)d、感染问题发生几率4%;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6.15±1.40)d、感染问题发生几率12%,两组对比,观察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 应采用2%碘伏消毒,降低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

碘伏消毒;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

手术室患者侵入性诊疗措施多,常需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以及血管活性等指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问题发生几率高,对患者的康复不利[1]。有研究显示,采用碘伏消毒,在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效果较好[2]。本文于本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00例作为样本,观察了碘伏消毒在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4.75±1.46)岁。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4.66±1.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导管留置方法

(1)消毒皮肤,无菌操作。(2)穿刺部位以左侧锁骨下静脉为主。(3)准备透明薄膜贴,穿刺部位渗液或渗血时,更换薄膜贴。(4)输液导管每天更换1次。(5)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红肿,观察导管是否畅通,针对不同情况,做不同处理。

1.2.2 穿刺点皮肤消毒方法

对照组不消毒。

观察组采用2%碘伏消毒,消毒方法如下:

(1)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周15 cm范围内,涂擦碘伏消毒。(2)反复消毒3次。(3)待碘伏干燥后,再次涂擦1次。(4)碘伏干燥后,覆盖透明薄膜贴。

1.2.3 实验室方法

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症状时,及时拔出导管,抽取导管内血液8 mL,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8 mL做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实验两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感染问题发生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感染问题发生几率,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9.23±0.07)d、感染问题发生几率4%;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6.15±1.40)d、感染问题发生几率12%,,两组对比,观察组优势明显(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碘伏

碘伏为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vidone)的不定型结合物,临床主要用于穿刺点的消毒[3]。碘伏本身为紫黑色液体,研究显示,将其用于真菌、原虫以及病毒的杀灭过程中,效果较好。除消毒外,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等疾病,采用碘伏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4]。临床常用碘伏以1%浓度为主,穿刺点消毒,需增加浓度,采用2%浓度的碘伏消毒。

表1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感染问题发生几率

3.2 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较常见,发病以手术室患者居多。手术室患者术后常需留置静脉导管,用于给药等过程,静脉导管的留置,能够有效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输液、给药以及营养支持等操作更加方面,应用价值显著[5]。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细菌如进入导管,便会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细菌进入到导管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穿刺点细菌定定植:导管置管后的24~28 h内,表明会形成一层疏松的纤维蛋白鞘,由穿刺点向体内迁移,最终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导管进入到血管的部分,与血液长期接触,导致细菌滋生,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药物或受污染液体,通过导管进入到血液当中,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3.3 碘伏消毒对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

导致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原因,与细菌的繁殖存在联系,采用碘伏消毒,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在降低感染问题发生几率方面,效果较好。本文研究发现,在不消毒的情况下,患者导管留置时间(6.15±1.40)d、感染问题发生几率12%。采用2%碘伏消毒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9.23±0.07)d、感染问题发生几率4%,与不消毒相比,消毒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更长,不会受感染问题的影响而提前拔出,对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优势明显(P<0.05)。

3.4 导管留置相关护理方法

采用碘伏消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降低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但为进一步提高治疗安全性,还应将碘伏消毒,与其他护理方法联合应用:(1)穿刺点周围皮肤干燥:穿刺点周围皮肤保持干燥,能够降低细菌的存活以及繁殖几率。穿刺后,应每24 h更换一次敷料,1 d后,每周更换1次敷料。在此基础上,采用2%碘伏消毒,进一步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2)保持管道畅通:可采用100 U/mL肝素液5~10 mL缓慢注入到导管当中封管,导管使用后,应及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感染问题发生。(3)时刻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红肿等现象,如发现应立即处理,视不同症状,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如红肿可给予庆大霉素换药等。(4)封管液:封管液配置好后,保存时间不可过长,应在2 d内尽快使用。如封管液已经处于注射器内,则应立即使用。(5)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或其家属时刻观察导管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如存在疼痛等,不得私自处理,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进行处理,避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问题发生。(6)在发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问题发生后,应立即拔出导管,采取措施处理,避免对患者治疗安全性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处理后更换导管,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应采用2%碘伏消毒,降低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

[1]张 静,王 平,张丽涓,等.2%洗必泰消毒皮肤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156-157.

[2]任慧萌,李 强,牛桂霞.采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6):3832-3834.

[3]冯 娟,张亚琴,蔺燕萍,等.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0):2384-2386.

[4]唐 芳,蔡建芬.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手术室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795-1796.

[5]季芬芬,李丽芬.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131-1132.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3.146.02

猜你喜欢

几率手术室血流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