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2017-09-15张宜南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结肠癌康复传统

张宜南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江苏省结直肠肿瘤临床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张宜南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江苏省结直肠肿瘤临床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

目的探讨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护理组,各43例。快速康复组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快速康复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33%)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6例(13.95%),快速康复组的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均短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

结肠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胃肠道肿瘤疾病,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切除。经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通过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伴随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和成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由于手术治疗所造成的疼痛感受,极大程度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和讨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护理组,各43例。其中,快速康复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1.8±6.8)岁;传统护理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3±7.4)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快速康复组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术前需要密切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并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及汇报给主治医生,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做好患者术前下肠道的准备工作:首先,术前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或肠内营养液;指导患者正确服用缓泻剂,以达到清洁肠道的效果;最后,根据患者客观检查情况适当为患者补液,避免患者发生脱水等不良事件。②术中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而适当调节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同时,加强对于患者头部以及下肢部位的保暖干预,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③术后护理。术后使用适当抗生素,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当患者返回病房后,固定患者各类导管,加强巡视和监测,注意观察各种导管和引流管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弯折和堵塞的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和处理。患者清醒后即可饮水,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液,做好相应饮食指导工作。遵医嘱使用非甾体镇痛药物,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鼓励并指导患者尽早活动,术后回室即可床上翻身和活动,踝泵运动,术后第一天生命体征平稳即下床活动,做好安全指导工作。

传统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按照医嘱接受用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待肠功能恢复后饮水,制定饮食方案,逐步由清流汁过渡到流质、半流饮食。术后平卧6 h改半卧位,术后第一天床上活动,逐步再由床边过渡到下床活动,做好安全指导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

快速康复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33%)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6例(13.95%)(x2=3.888,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

快速康复组的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均短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对(±s)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对(±s)

分组 n 首次排便时间(h) 首次排气时间(h) 首次进食时间(h)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万元)快速康复组 43 55.4±11.2 20.8±8.8 9.8±0.6 8.2±2.2 5.14±0.28传统护理组 43 93.4±12.8 59.6±11.2 58.4±7.7 13.6±3.8 6.69±0.54 t - - 14.651 17.863 41.263 8.064 16.710 P -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近几年来,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各种导管和引流管、缩短术前禁食时间、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保暖措施、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术后早期下床锻炼,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而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3-4]。

本组研究充分显示,快速康复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33%)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6例(13.95%),快速康复组的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均短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并在遵循医嘱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进而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概而言之,通过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肠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

[1]樊倩红.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81-82.

[2]刘桂芸,赵新田,王义芬.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意义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227-228.

[3]高 杰.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265-266.

[4]董久梅.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215-216.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3.123.02

猜你喜欢

结肠癌康复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