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的社会支持对产前抑郁焦虑的影响

2017-09-15冯秀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产科孕产妇重度

冯秀芹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山东 泰安 271000)

不同的社会支持对产前抑郁焦虑的影响

冯秀芹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目的了解泰安地区孕妇产前抑郁、焦虑状况的发生率及动态变化;探讨影响孕期抑郁、焦虑的不同社会支持系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泰安市6家市、县级院医院孕期35周以上的孕妇564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孕妇中抑郁症状者共有195名(34.5%),其中轻度抑郁者113名(20.0%),中度抑郁者82名(14.5%),重度抑郁者4名(0.7%);出现焦虑症状者133名(23.9%),轻度焦虑症状者40名(7.2%),重度焦虑症状者93名(16.7%),年龄相对较大的孕妇(超过30岁)和单独居住孕妇出现焦虑症状的可能性较高(P<0.01)。产前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围产期,最好能安排固定的具备专业知识的经产妇随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孕产妇排忧解惑,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

产前抑郁;产前焦虑;调查研究;社会支持

妊娠、分娩本是妇女一生中正常的生理过程,但随着国家优生政策的实施,这一正常的生理过程成为广大妇女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加之对妊娠过程及分娩产程的不了解,导致孕妇心理状态出现一些变化,焦虑和抑郁是起最常见的心理反应[1]。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临床产科也从单纯的提升分娩接生技术问题扩展到必须了解关心孕产妇的心理。了解孕产妇的心理问题,调节其心理状态可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健康及安全。为了解孕妇产前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针对性进行孕期宣教和孕期心理指导,我们对564例孕35周以上产前孕妇进行了抑郁和焦虑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泰安市6家市、县级医院(2家三级甲等医院,2家三级乙等医院,2家二级甲等医院)孕期35周以上的孕妇564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孕产妇既往无心理疾病,无严重躯体疾病,未使用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年龄18~47岁,≥30岁者104人,<30岁者460人;大专以上学历137人,高中及以下学历427人;月收入≤1200元者269人,>1200元者295人。

1.2 调查方法

(1)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自编孕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孕妇年龄,教育水平,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实际收入及满意度),婚姻状况,家庭关系(主要照料者如配偶和/或婆婆),居住环境(实际居住面积、满意度),是否预期怀孕,是否有产科并发症,精神病史/家族史等;另外收集产科检查情况。(2)Beck抑郁自评量表,孕妇自评=4分,抑郁症状无/极轻微5~13分,轻度14~20分,中度=21分,为重度抑郁[2]。(3)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以9/10分为轻度/中重度抑郁的分界点[3]。(4)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标准为“1”表示无;“2”表示轻度,无多大烦扰;“3”表示中度,感到不适但尚能忍受,“4”表示重度,只能勉强忍受。把自评完成后的量表中取整数后转换成标准分[4]。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软件系统,根据EPDS和BDI量表抑郁症状阳性的判断标准,要求必须要满足两个量表的评定标准(EPDS=9且BDI=5),才算抑郁症状阳性,为高危险水平组;两个量表评分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检验。

2 结 果

在调查的孕妇中出现抑郁症状者195名(34.5%),其中轻度抑郁症状的113名(20.0%),中度抑郁者82名(14.5%),重度抑郁者4名(0.7%);出现焦虑症状者133名(23.9%),轻度焦虑症状者40名(7.2%),重度焦虑症状者93名(16.7%);无固定职业的产妇及农村户口产妇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略高于有职业的、城市户口的产妇(P<0.05);年龄相对较大的产妇(超过30岁)从与家人同住情况分析,与父母同住者发生抑郁焦虑的比例为29.1%和15.2%,与公婆同住的比例为32.3%和18.0%,而单独居住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则分别为48.6%和40.4%。与父母或公婆同住者发生抑郁焦虑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独居住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比例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独居住产妇出现焦虑症状的可能性较高(P<0.01)。产前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经济、家庭、对胎儿性别的关心、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均可影响产妇抑郁、焦虑状况的发生。见表1。

表1 564名孕妇产前抑郁的影响因素

3 讨 论

妊娠和分娩是育龄期妇女正常和自然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既是重大的应激事件也是创伤性过程。而产前抑郁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孕期心理疾病,是孕妇对丈夫产生了一些新的或者不合理的期望,内心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时,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3],是围生期妇女经历重大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其核心表现为心理上的退缩以及对帮助和支持需要的增加。尤其对于初产妇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变化。这些变化能影响妇女的感情、情绪及行为。许多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有助于孕妇提高自信、减缓精神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是人们克服困难的有效资源。而社会支持的匮乏则是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社会支持方面,抑郁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明显差于非抑郁组,而且焦虑组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明显低于非焦虑组,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它表明充足良好的社会支持是避免产前抑郁发生的一个保护因素。社会支持能提高孕妇对重大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提高孕妇的自尊,减缓孕妇精神压力,从而增强个人情感控制,减少情绪紊乱现象的发生。而家庭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的情感物资支持,可缓解孕期紧张与压力,对维持孕妇良好的情绪体验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努力营造一个关心、理解和友爱的家庭环境,增加孕妇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和利用度,从而预防产前抑郁。

4 预防措施

要鼓励开展分阶段、多途径、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卫生保健服务机构应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孕产妇减少抑郁情绪,还可通过建立孕妇学校,向孕妇及家属系统介绍妊娠、分娩、产褥期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帮助孕妇克服对妊娠、分娩的恐惧感,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在围产期及时筛查抑郁高危人群,尽早给予恰当的干预和帮助,可以有效减少产前抑郁症的发生率,预防产前抑郁的危害,并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分娩时医院可设置不同规格的床位,满足不同经济状况产妇的需要。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家庭式病房,倡导丈夫陪伴分娩,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和不安情绪。提倡实施分娩镇痛,减轻疼痛引起的负面情绪。严密观察产程,提高产科质量,减少急症剖宫产对产妇的不良刺激,避免医源性负面影响。围产期,最好能安排固定的具备专业知识的经产妇随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孕产妇排忧解惑,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

[1]范 玲,吴莲方.产妇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77.

[2]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0,135-137.

[3]陆 雯,陈 焱,汤月芬,等.产科抑郁诊断与处理[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6):355-357.

[4]施慎逊,汤月芬,程利南,等.上海市孕产妇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J].临床生理卫生,2007,21(4):257.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33.96.02

猜你喜欢

产科孕产妇重度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宫斗剧重度中毒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