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大出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产后

陈 娟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十五病区产科,江苏 南京 210028)

・妇产科护理・

产后大出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陈 娟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十五病区产科,江苏 南京 210028)

目的对产后大出血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入的产后大出血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结果 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5/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且综合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增加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产后大出血;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

产后大出血作为妇产科中较为严重的分娩并发症[1],其不仅能够直接危及患者性命,并且极易引起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棘手一种产后并发症[2]。其形成的机制为静脉回流障碍引起深静脉血液凝固,从而形成血栓[3]。其主要症状为下肢肿胀、疼痛、患肢温度升高等,严重可导致肺栓塞,甚至死亡[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入的产后大出血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中,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9.1±3.2)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6例,剖宫产13例,阴道分娩8例,出血量1095~2315 ml,平均出血量(1869.3±201.4)ml;对照组中,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7±3.0)岁,初产妇16例,经产妇5例,剖宫产14例,阴道分娩9例,出血量1087~2310 ml,平均出血量(1871.1±203.5)ml。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分娩结局以及出血量的方面具有均衡性(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全程遵循患者知情自愿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针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心理负担重,情绪低落,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庭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对其情绪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并就患者情况详细向患者讲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以及若肢体肿胀、疼痛的原因及治疗办法,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②体位护理:产后前期,严格要求患者卧床静养,可适当的抬高下肢,失常活动上肢,但注意不可将枕头垫在膝下,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可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踝关节屈伸运动,但不可长期走动或者站立;③饮食护理:叮嘱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多摄入高纤维、高热量、高蛋白以及低脂食物,保证水分摄入充足;④症状观察:定期观察患者肢体肤色、温度以及周围长度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血尿或者皮下淤血症状,做到深静脉血栓的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5/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n(%)]

2.2 产后临床指标

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观察组(n=21) 11.0±2.1 8769.1±235.6对照组(n=20) 12.9±2.2 10264.4±347.3 T值 2.829 16.224 P值 <0.05 <0.05

3 讨 论

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有血小板、血管壁[5]、凝血因子和血液流变[6]等方面因素参与。有研究表明,产后出血量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7],产后出血量出过多、过少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8]。对于产后大出血患者,有效的产后预防护理将直接影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9-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5/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产后大出血进行深静脉栓塞预防护理显著降低了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王红霞研究[11]表明,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且综合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增加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贾钰姿,王 敬.早期心理干预配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6):257-258.

[2]范玉红.50例剖宫产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02):251-253.

[3]李园春,王 莉.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04):886-888.

[4]涂美金.临床护理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1):96-97.

[5]游爱民.产后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245-246.

[6]张健冰,严秋月.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30):3171-3172.

[7]孙冬冬.预见性运动护理对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6):17-18.

[8]李燕华,郭春杏.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2):269-270.

[9]潘泉艳.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要点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2(01):111-112.

[10]李琼敏.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8):94-97.

[11]王红霞.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28-229.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33.94.02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产后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