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护理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生理功能共情生理

潘 霞

(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

共情护理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

潘 霞

(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探究共情护理对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SF-36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升高(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较前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较前改善明显(P<0.05)。组间比较中,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共情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共情护理;中风后偏瘫;抑郁情绪;生活质量

中风后偏瘫是我科的常见疾病,长期偏瘫容易造成患者不良情绪的滋生,导致抑郁症的发生[1]。共情护理是指站在患者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的护理模式,是构筑良好的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2]。我科常年救治中风后偏瘫患者,并实施共情护理干预,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8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试验结束后,观察组脱落1例、剔除0例,合格33例;对照组脱落2例、剔除0例,合格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3±12.4)岁;病程0~8个月,平均病程(1.3±2.6)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9.3±15.2)d。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5.3±15.6)岁;病程0~6个月,平均病程(1.4±2.9)个月;平均住院时间(42.4±13.5)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住院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均为1个月。共情护理措施:①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除生理健康教育外,教育内容还要涵盖心理方面。运用合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偏瘫只要经过早期正确的诊治就能够很大改善,并告知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症状的大致内容,让其做到心中有数,当疾病发展时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此外,让患者养成适当的生活习惯,当出现加重时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让患者张弛有度,避免负面情绪产生[3]。②心理护理。抑郁情绪源自患者内心的失衡,而这种失衡往往来自于外界因素的干扰,我科护士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措施。管床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中了解其社会背景、脾气性格等特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其心中所想,通过耐心倾听、仔细询问等鼓励患者正视疾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与疾病斗争。③认真倾听。护理人员认真倾听患者。不少患者在抑郁情绪产生前往往喜欢找人倾诉,此时如果无人能够听其倾诉,患者则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患者的小情绪,患者有倾诉需求时及时做一名优秀的倾听者,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以轻声回答、点头等方式给予其肯定的反馈[4]。

1.3 评价标准

1.3.1 抑郁情绪评价。参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共21项指标,采用交谈与观察的方式,检查结束后,由2名评定者分别独立评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1.3.2 生活质量评价。参照健康调查简表SF-36[5]评价,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8个指标。每个指标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 果

2.1 抑郁情绪评价

两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均有改变(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4 26.32±4.16 20.83±3.12*对照组 33 26.81±4.05 15.97±3.07* t 0.524 8.029 P 0.694 <0.001

2.2 生活质量评价

两组SF-36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组内比较中,对照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较前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较前改善明显((P<0.05)。组间比较中,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组别 时间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活力 社会功能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总体健康对照组 治疗前 75.44±8.07 75.51±7.22 79.22±5.44 65.09±7.44 68.67±4.21 65.80±6.45 72.39±8.96 71.46±7.21随访 82.24±5.15* 80.64±7.98* 80.18±6.62 66.55±8.54 69.40±5.20 66.23±7.69 73.45±10.68 74.10±7.75*观察组 治疗前 75.26±8.47 74.22±6.99 78.95±5.57 64.02±8.12 69.51±3.70 66.13±6.96 72.55±9.30 70.95±7.78随访 86.38±6.35*△ 83.61±6.54*△ 84.40±5.56*△ 63.40±8.54 70.42±6.91 66.17±8.24 85.57±10.27*△ 77.76±7.88*△

3 讨 论

本试验中,两组干预前后H A M D评分均有改变(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共情护理较常规护理方式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更佳。而在生活质量评价中,两组SF-36量表总分较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共情护理在提高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其中,在精神健康方面的改善效果尤为显著,充分体现我科护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

偏瘫带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使患者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也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6]。该病疗程长,如何让患者在漫长的疾病康复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避免抑郁症的发生是每一个护士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我科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共情护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荐。

[1]姚秋丽,郑 萍,邬继红.穴位按摩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97-1199.

[2]谢晓颖,蒋荣泉,凌迎春,等.“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22-125.

[3]贾 静,强晓玲.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4-16.

[4]冯文魁.“共情护理”模式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6,1(11):145-147.

[5]欧凤荣,刘 扬,刘 丹,等.SF-36量表在疾病生命质量谱构建中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213-1221.

[6]王慧英,刘荣荣.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5):845-846.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33.41.02

猜你喜欢

生理功能共情生理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慢性瘙痒患者生活行为方式与皮肤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植物精油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