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2017-09-15杨小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神经功能

杨小蓉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 云阳 404500)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杨小蓉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 云阳 404500)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9例,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Barthe指数(AD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Fugl-Meyer(FMA)运动评分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9%(37/3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4.4%(29/39)(P<0.05)。观察组ADL评分、FMA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67.2±10.3)分、(25.3±1.9)分、(10.2±3.8)分;对照组ADL评分、FMA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5.3±9.9)分、(13.5±1.8)分、(16.7±4.4)分(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应在临床予以推广。

脑卒中;肢体功能;超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以往的康复训练,通常是在患者各项生命指征稳定后的2 d开始,然而近几年经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超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脑功能代偿,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就越有利[1]。为此,我院对脑卒中患者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MRI、脑CT检查,所有患者的症状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会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2],且均为发病时间<24 h的首次发病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8.4±1.2)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27例。观察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9.3±2.3)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25例。综合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①仰卧位护理:抬高患肢,将上臂向外旋转,伸直腕部、肘部、五指,掌心向上;将患者的上肢放于软枕之上,另将一软枕垫于患侧身下,以便对大腿外侧起到支撑作用;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将脚背翘起,尽量与床面保持垂直,将患侧的下肢置于中立位,借助沙袋枕给下肢外侧做好支撑,避免足下垂、足内翻转等问题;②被动功能锻炼:待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稳定后,按摩其四肢及关节,按摩的力度依据患者的耐受性或者健康人的活动情况来确定;纠正患者不正确的坐姿,协助患者翻身、伸展或弯曲身体等;③主动功能锻炼:带患者病情有所恢复之后,协助患者下床,并进行站立、缓慢行走等训练,3次/d;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地增加锻炼时间、活动量,逐渐从站立、行走过渡到上下楼梯;④日常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耐心指导患者穿衣、洗漱、如厕、洗澡、刷牙等,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中,为患者树立信息。期间护理人员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3],给予其必要的心理干预,让患者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积极主动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1.3 观察评定标准[4]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Barthe指数(AD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Fugl-Meyer(FMA)运动评分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做出以下疗效判定:①基本痊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正常行动,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患者肢体功能部分恢复,病残程度1~3级;③无变化:患者肢体功能无任何恢复,治疗前后没有任何变化;④恶化:患者出现肢体感染与并发症。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评分比较(±s,分)

分组 ADL评分 MFA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n=39) 67.2±10.3 25.3±1.9 10.2±3.8对照组(n=39) 45.3±9.9 13.5±1.8 16.7±4.4 P<0.05 <0.05 <0.05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5],经过治疗后,患者通常会存在一些后遗症,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肢体的致残程度,保证患者能够自主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项事宜,以相对健康的姿态回归社会。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6],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体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往日的活动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超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促进神经元的再生,通过翻身、肢体伸展、按摩、站立、行走等护理措施,使之形成新的神经通路,重新起到中枢神经代偿的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9%,远高于对照组74.4%(P<0.05);观察组ADL、MFA及神经功能缺损能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应在临床予以推广。

[1]路秀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28):213-213.

[2]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4-1675.

[3]郑阿娟,杨 瑛.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24-2726.

[4]年卫红.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21-123,136.

[5]马淑林.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临床可行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4647-4647,4650.

[6]邓 颖.超早期康复护理对68例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8):88-89,9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33.58.02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神经功能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