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失功及护理探析
2017-09-15赵聪慧
张 莉,赵聪慧
(轮台县人民医院,1.血透室;2.外三科,新疆 巴音郭楞 841600)
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失功及护理探析
张 莉1,赵聪慧2
(轮台县人民医院,1.血透室;2.外三科,新疆 巴音郭楞 84160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内瘘失功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无内瘘失功现象,对照组发生率 为1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内瘘失功现象,值得推广。
血液透析;内瘘失功;护理
对于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为持续时间最长且安全性最高的血液通路,血流量充足,操作简易,可长期反复使用,医疗成本较低,因此保持其长期处于通畅状态对于长期血透患者而言临床意义重大[1]。当前临床广泛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开展血液透析,但透析患者合并糖尿病、肥胖症及高血压等,再加之反复长期穿刺,损伤局部,经常发生透析低血压,血管堵塞或狭窄后而导致内瘘失功,导致无法透析或不充分,明显影响预后。因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定要预防内瘘失功,本院现选取60例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7±8.5)岁;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7.2±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等。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对患者干体重予以准确评估。透析前应对患者睡眠、饮食情况予以了解,同时掌握其体重增加值,对其干体重予以准确评估,将脱水量设置出来,避免超滤过度诱发低血压;若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长过多应辅助将原因找出,强化宣教,指导合理运动与营养饮食,对进水量予以严格控制,确保透析期间体重增加在3%干体重内。透析期间还需对患者病情变化予以细致观察,若出现腹痛、头昏、打哈欠及出冷汗等则为低血压先兆,需及时处理。若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较高需将原因仔细找出,并行个体化血液透析。
1.2.2 行内瘘评估。穿刺内瘘前应先对其开展评估,将血管走向摸清后感觉其震颤强弱,熟练、准确且快速穿刺,避免过紧过久扎压脉带,防止损伤内瘘。新内瘘成熟周期一般为4~8周,需结合患者实际,避免过早使用导致血肿,一旦静脉出现动脉化且扩张,血管壁变厚,清晰显露,动脉震颤明显,内瘘血管变粗提示成熟。动脉穿刺口最好与吻合口距离超过5 cm,因吻合口血管壁比较脆且薄,与瘘口距离越近则有越大的血流冲力,穿刺时血肿发生率高,透后止血难度也较大。新瘘管管壁脆且薄,初次穿刺时易形成皮下血肿,对内瘘寿命产生影响,因此护士一定要细致耐心,将血管走行摸清后再穿刺,将成功率提升。穿刺法首选绳梯法,报告称区域穿刺发内瘘血管狭窄及血管瘤发生率为100%[2]。
1.2.3 拔针后护理。完成透析后需轻柔快速拔针,对穿刺点予以压迫,直至血管震颤可触及且不出血。消毒棉球压迫后用弹力带将其固定,持续25 min左右,可确保止血效果优良,又防止压迫过度导致血管闭塞或皮下血肿等,完成透析后让患者卧床休息,便于毛细血管再次充盈,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1.2.4 强化宣教。护士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日常保护内瘘的方法,如透析2 h后应制动瘘侧肢体,避免用力导致血肿或出血;24 h后行功能锻炼并热敷,加快血液循环,及时修复血管损伤;局部按摩,活血化瘀;日常生活中避免碰撞内瘘穿刺血管或拎重物,避免袖口过紧,睡觉时避免压迫,注重保暖,指导自我判断内瘘是否处于通畅状态,每日自检瘘管有无血管杂音或震颤音,若瘘侧肢体无血管杂音且肢体胀痛需及时复诊。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内瘘失功发生率,并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研究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口失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低血压:为主要因素,可能未充分估计患者体质量、患者低血糖或腹泻等;②患者合并动脉硬化、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或血液有过高的黏稠度;③患者感染,损伤血管内膜,将生长因子激活,形成纤维组织后导致血管狭窄;④造瘘者操作不熟练,导致内瘘失败;⑤其他因素,如患者额部了解内瘘相关知识,心理状态不佳等,也会导致内瘘失功[3-4]。基于此本院采用针对性护理,透析前准确评估患者干体重,以合理设置脱水量;再评估内瘘情况,将穿刺成功率提升;拔针后合理压迫以止血,并让患者休息以恢复毛细血管充盈度;强化宣教,提升患者对内瘘的认知度提升和自我护理能力。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无内瘘失功现象,对照组发生率为1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内瘘失功现象,且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1] 傅 晴,徐利珍,吴素文,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9-11.
[2] 徐晓霞.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9):230-231.
[3] 邹春鸣.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6,(5):218.
[4] 李 晶,战 燕,李慧敏,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166-167.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8.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