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细胞因子医护人员血液

冯 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冯 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目的 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实施临床护理对策前后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187例,产生不良反应患者8例,对其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致热源、病菌感染、血液中成份及输血频率都是患者输血后产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论 避免患者出血后产生不良反应应当从输血前护理对策下手,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倡导成份输血,尽量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原因;护理对策

现代医学临床治疗重要方法之一,输血已经使用越来越普遍常规化,在相关疾病治疗上应用范围十分宽泛。但是输血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日益增多,情况危急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就此,本文结合相关临床治疗案例,针对输血后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其输血不良反应原因,研究制定对策,为以后治疗输血中避免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进行输血治疗患者187例,输血次数为514次,其中男98例,女89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5.43±5.54)岁。发生不良反应患者6例,其中输血后过敏反应患者3例,发热反应患者2例,溶血反应患者1例,细菌感染患者1例,其他反应患者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

1.2 方法

在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患者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难忍,头晕,想吐恶心,腹泻等情况时,这就可以判定为患者出现输血过敏病症,应当给予适当剂量的抗组胺药品进行注射,放慢输血的速度,患者身体出现水肿,呼吸不便困难、有休克前兆等严重情况时,马上停止输血,快速给患者进行输氧,同时注射肾上腺素。

1.2.2 患者输血后出现发烧症状,血压迅速下降、呼吸不畅、尿液带有血丝及休克时,这就是输血出现了溶血情况,一般出现在输血开始后10秒左右发生,此刻,马上停止输血,迅速给患者注射相关补充体液的药品,保护患者肾脏器官,情况严重时要行相关的透析治疗。

1.2.3 其他输血不良反应、如细菌感染、输送的血液保存时间过长等等引发的因素,诱发患者体内高钾低钙及电解质混乱,长时间的输血还能导致患者血液中血黄素沉淀发生病变,输血量过度会引起患者血液凝血障碍症等,相关输血护理人员,在患者输血前要仔细认真检查患者血液及相关血制品,准备好患者输血前工作,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出现,促使患者身体迅速恢复。

1.2.4 加强提升输血相关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及输血设备管理,避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当对供血站和相关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强化学习,增强自我管理意识,规范培训相关医护人员在为患者采血、输血过程中操作步骤,让相关医护人员清楚熟悉掌握输血的相关知识和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对方法。对采血和输血的医疗器械,严格执行消毒使用规定,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定。

1.2.5 强化观察。患者在输血前,相关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所要输注的血液形状,血色和血型进行仔细检查比对,患者输血中,出现血液变色或浑浊时,立即停止输血;认真检查患者有无特殊疾性疾病、及相关过敏病史,确定无误以后才可进行输血。患者输血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体情况及变化,比如血液输血中颜色及呼吸频率等要认真仔细观察,并随时对患者进行询问,出现特殊情况时,立即向医生报告,实行应急救助方法[2]。

1.2.6 强化规范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医护人员要对输血患者本人及亲属朋友进行详细的输血治疗目的及好处介绍,并详细告诉患者本人和亲属朋友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出现特殊情况时,马上对值班相关医生进行汇报[3]。

1.3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14%,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不同成分输血的主要不良反应

3 讨 论

对输血患者临床输血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采用对应的预防护理对策已日益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输血不良反应原因探讨如下。

3.1 患者输血产生不良反应,与患者血液中成分有紧密联系。血液中成分如,细胞因子,细胞抗体、细胞补体、吸附分子等等。细胞因子种类丰富,用途广泛,它们之间能互相协调调节,组成繁杂的因子网络,协调细胞生长及分化。最为常见的和输血不良反应有紧密联系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细胞和细胞因子含量有关联性,细胞生长及分化中产生细胞因子。

3.2 输血频率过高与输血产生不良反应关系也很密切。输血频率过高的患者,输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较初次输血患者要高。国外研究报道显示,多次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明显要高于初次输血患者。究其原因可能因高频率输血,血液中产生相关抗体有较大关系。当频繁输注相关抗体抗原时候,极易出现抗原抗体变化,以致出现输血不良反应[4]。

综上所述,避免患者出血后产生不良反应应当从输血前护理对策下手,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倡导成分输血,尽量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

[1] 陈绘萍.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6,37(8):2094-2095.

[2] 韦庆华.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旬刊,2015,12(10):155-156.

[3] 阙庆和,邱小兰,钟昌瑞.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9(4):511-512.

[4] 张世荣.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35-36.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12.166.02

猜你喜欢

细胞因子医护人员血液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