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鸟巢胎龄新生儿

姜 倩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山东 青岛 266109)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姜 倩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山东 青岛 266109)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2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护理干预,并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鸟巢式护理,对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各项监测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体温变化幅度、出箱时间、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疼痛评分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好,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3%,相比于对照组的25.22%,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通过实施鸟巢式护理,各项临床症状和预后得到了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治愈率和安全性明显上升,值得推广应用。

鸟巢式护理;新生儿;应用效果

新生儿是指出生未满28天一段时间的婴儿,这段时间内,新生儿的免疫能力和身体素质极为低下,受到外界刺激,极易产生各类疾病,因此,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对于新生儿而言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1]。鸟巢式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本文结合常规护理与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对比情况,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重要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2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护理干预,并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男65例,女50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9.3±1.2)周,体重2.5~4.3 kg,平均体重(3.4±0.3)kg;观察组男66例,女49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2±1.3)周,体重2.5~4.2 kg,平均体重(3.2±0.2)kg。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胎龄、体重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恒温箱,置于柔软的小毛巾上,密切监测新生儿的各项指标情况。

观察组为鸟巢式护理,浴巾采用鸟巢式折叠,形成鸟巢形状,胶布固定形状,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长宽,新生儿头部放于接口处,新生儿四肢保持屈曲状,如在子宫时的状态卧于鸟巢中,密切监测新生儿的各项指标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各项监测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各项监测指标:体温变化幅度、出箱时间、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各项监测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体温变化幅度为(0.29±0.10)℃、出箱时间为(9.85±2.56)h、疼痛评分为(1.89±0.39)分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87±0.25)℃、(14.89±4.05)h、(4.54±1.22)分,血氧饱和度为(98.24±1.45)%、睡眠时间为(20.54±4.24)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21±2.39)%、(14.89±3.5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各项监测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新生儿各项监测指标变化情况(±s)

项目 n 体温变化幅度(℃) 出箱时间(h) 血氧饱和度(%) 睡眠时间(h) 疼痛评分(分)观察组 115 0.29±0.10 9.85±2.56 98.24±1.45 20.54±4.24 1.89±0.39对照组 115 0.87±0.25 14.89±4.05 93.21±2.39 14.89±3.54 4.54±1.22 x2 5.3021 5.2164 6.2014 6.2641 5.5644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3%,相比于对照组的25.22%,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 论

新生儿刚从母体中出来,生体发育极其低下,免疫能力下,极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各类临床疾病,因此,临床护理质量对于新生儿非常重要[2]。鸟巢式护理模式是根据新生儿在子宫内形成稳定、健康的姿态而建造的模拟“子宫”在体内模拟子宫对新生儿形成护理模式,能够让新生儿很好的适应外界环境,提高新生儿对于外界的安全感,能够很快的适应外部环境,消除新生儿刚出生后的不良反应,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3]。

鸟巢式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优势非常明显,鸟巢式护理是模拟子宫给予新生儿一个熟悉的环境,提高其适应能力,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鸟巢式护理能够增强新生儿的肠道功能,刺激胃酸分泌,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协调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加快机体发育[4]。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中通过实施鸟巢式护理,各项临床症状和预后得到了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治愈率和安全性明显上升,值得推广应用。

[1] 兰 蓝.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6(5):700-702.

[2] 李 星,安 研.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5):527-528.

[3] 李亚静,李如英,贺姣姣,等.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24(B03):1106-1106.

[4] 张东伟,杨显贵.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s1):182-184.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12.142.02

猜你喜欢

鸟巢胎龄新生儿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鸟巢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