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7-09-15邱欢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全面性脑血栓肢体

邱欢欢

(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1)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邱欢欢

(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1)

目的 探索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日~2016年9月20日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全面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为(95.68±3.45)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05±2.84)分,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为(78.46±3.05)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98±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性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

护理干预措施;脑血栓;价值

脑血栓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精神错乱、失语、肢体偏瘫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具有病情迅速、发病急骤、死亡率高等特点,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血管壁出现生理性病变,从而导致管腔闭塞、狭窄,引起脑部缺血、缺氧等症状,属于临床常见脑部疾病。由于大部分脑血栓患者均为突发性,因此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悲观、恐惧、焦虑等心理,从而可导致患者出现抵触心理,影响整体疗效[1]。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日~2016年9月20日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签署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排除先天性心功能不全者;排除沟通障碍者;排除依从性较差者。

观察组平均年龄(55.48±4.15)岁,男28例,女32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55.23±4.98)岁,男29例,女31例。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除了基础的病情监测外,还需进行用药指导,包括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脑代谢活化剂、活血化瘀剂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进行饮食调配治疗。

观察组采用全面性护理,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心理特征、性格,实施不同语言疏导,在与患者和其家属沟通时,需保持态度和蔼、仪表端庄,且尽可能了解患者爱好、兴趣,通过交流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拉紧彼此的关系,缓解患者父母亲情绪。同时影响患者情绪最要原因为失语和偏瘫,对此护理人员可尽快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训练,改善患者偏瘫、失语症状,同时可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可通过陪患者聊天、下棋、外出行走等活动,促使患者生活更充实,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2]。

(2)康复护理干预:早期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通过定期按摩,能够防止关节痉挛和僵硬,促进血液循环,而重点锻炼部位为髋关节伸展、肘关节、手指关节伸展以及肩关节外旋、外展、屈曲,足外翻,膝关节屈曲。活动顺序应由近关节到远关节,从而预防和减轻偏瘫肢体肌肉痉挛,保持患肢功能位摆放。同时还需加强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如技巧性训练、步态训练、手功能训练等,而语言功能锻炼可遵循由易到难、循循渐进的原则,且指导患者进行舌尖运动练习,5次/d,5 min/次,必要时可教患者将发音训练[3]。

(3)饮食干预:嘱咐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禁止食用高糖类、高脂肪食物,禁止食用刺激性强物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标准为0~45分,若患者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分数越高)、肢体功能评分(总分为100分,若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分数值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实施全面性护理干预后,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肢体功能评分(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s,分)

组别 n 肢体功能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 60 95.68±3.45 3.05±2.84对照组 60 78.46±3.05 11.98±2.46

3 讨 论

脑血栓发病机制与纠正血液高凝状态功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纤维蛋白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目前常用药物治疗,其能够增强患者血流量,发挥扩血管、供氧、抗血小板聚集等功效,虽然疗效显著,但若未配合一项良好的护理干预,仍可耽误病情的恢复[4]。

全面性护理干预能够在院内构建一个和谐的护患氛围,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率,改善患者负面情绪,而通过康复指导、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其中通过心理疏导,能够促使患者方案更加针对化、全面化、个性化,改善患者悲观、焦虑、恐惧心理,促使患者保持乐观、健康心态面对治疗;通过康复指导,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重组和代偿的产生,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肢体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饮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及时为机体补充能量,确保患者保持良好身体状态面对治疗[5]。

总而言之,对脑血栓患者实施全面性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病情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1] 胡兰芳.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38-139.

[2] 闾小慧.护理干预对提高脑血栓患者治疗疗效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50-2451.

[3] 闫芳芝.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134,137.

[4] 毛 琦.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与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202-203.

[5] 王建薇.细节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75-176.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2.41.02

邱欢欢(1983-),女,江苏省连云港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脑血栓患者的护理干预

猜你喜欢

全面性脑血栓肢体
游戏治疗在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肢体语言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肢体写作漫谈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对教学的作用
儿童癫癎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7例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