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17-09-15陈明香
陈明香
(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陈明香
(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收治的3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将我院2016年收治的3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术后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护理7天后的凝血功能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7天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对于预防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集束化护理;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出血是一种自发性的脑出血,其致死率与致残率相对较高。目前临床上现阶段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通过脑室引流、开颅血肿清除等形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但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治疗,肢体的活动受限,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脑出血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康复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收治的3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择的60例研究对象均经CT和MRI检查证实脑出血,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语言功能障碍以及呕吐等,排除有其他心血管和脏器的疾病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排除有下肢静脉血栓史患者。我院2015年收治的3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13±5.41)岁,小脑出血9例,丘脑出血13例,皮层下出血6例,其他2例;我院2016年收治的3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8.34±4.27)岁,小脑出血8例,丘脑出血14例,皮层下出血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出血部位、性别、年龄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以及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等;观察组在术后应用集束化护理。集束化护理将临床上论证的对患者疾病治疗结局有益处的护理措施进行融合,形式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护士在操作中必须执行这些护理措施。饮食护理:术后饮食以流质为主,多食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进食纤维素和维生素高的饮食,减少便秘的发生。病情观察与监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凝血化验指标。护士在护理时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情况,注意其肤色和弹性。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士每天为患者进行脚踝部的活动,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下肢按摩方法,协助患者进行下肢的被动训练。早期预防康复中应循序渐进,防止损伤。
1.3 观察标准
临床护理满意度问卷由研究者自制,其总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观察并记录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指标。观察记录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人数与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s,)
组别 n APTT TT PT观察组 30 28.74±2.13 14.37±1.32 13.27±1.23对照组 30 28.61±2.01 14.46±1.35 13.55±1.4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 30 92.36±4.78对照组 30 80.15±3.15
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的护理措施,并且其中的每一项护理措施均经过临床大量的临床论证,对患者的疾病预后有重要作用[3]。联合应用一组护理措施其护理效果远高于单个护理措施。它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且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4]。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在于术后的制动和活动障碍、长期药物应用的刺激以及凝血机制的障碍。脑出血患者术后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将患者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罗列,在执行护理措施中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护理措施不具有强制性。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确保正常的机体凝血功能的运行,促进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临床护理形象。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术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王 燕.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2):144-147.
[2]王 卫.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3):333-335.
[3]黄珍影,林芳芳,包章丽,等.浅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223-225.
[4]杨 浩,张 峥.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71-172.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