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道路规划设计要点
2017-09-15赵友功王召强章继忠
赵友功,王召强,章继忠
(1.青岛市工程咨询院,山东 青岛 266000;2.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00)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道路规划设计要点
赵友功1,王召强2,章继忠2
(1.青岛市工程咨询院,山东 青岛 266000;2.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道路规划设计多以交通功能为核心,在选线及设计过程中,缺少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缺少对使用主体-人的关注。以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为契机,结合独有的山地地形特点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梳理总结规划设计面对的挑战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型道路规划设计原则、标准及控制性量化指标体系,重点对道路红线宽度、平面选线、竖向设计、无障碍设计、精细化设计及创新亮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生态型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及思路。
大型展会活动;生态型道路规划;设计要点;指标体系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新的理念、新的要求,生态文明摆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青岛世园会”)是十八大之后,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国际大型展会在我国第一次举办。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本届世园会规划设计中,是摆在规划设计人员的一道难题。青岛世园会提出了“让生活走进自然”主题及“自然创造、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三大理念,园区规划、设计、建设紧紧围绕主题及理念开展相关工作。
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绿色生态区、新型城镇化及旅游示范区等项目,其中生态型道路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者对山地条件下道路网规划设计方面研究甚少,且国内也无相关规范指导。本文拟通过青岛世园会园区道路规划设计,对道路设计理念、设计标准、道路基本要素相关指标等内容分析研究,为生态型道路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1-3]。
1 项目对城市的推动作用
青岛世园会,是岛城成功举办2008年奥帆赛之后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国际性盛会。世园会的建设将带动北部城区的旧城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转型。以世园会举办为契机,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总体工作要求,对该区域全面统筹,长远规划,提出了“世园生态新区”的建设,有利于加快青岛北部区域崛起,缩小南北差距,对实现青岛实施“全域统筹”的空间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世园会的建设,强化区域生态保护和品质提升,加强水域河流综合整治,保护生态绿地资源,率先形成大青岛地区生态示范的标志性区域。
2 道路规划设计面临的挑战
(1)山地地形特点明显
世园会选址位于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处于崂山余脉的山谷中,分布着山岭、沟壑、溪流、水库、山体等复杂多变地貌。在用地范围内最高海拔约175 m,最低海拔约65 m,高差约110 m。山地地形是本届世园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也给园区规划设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现状道路条件较差,路网不成系统
规划区范围内受北部山体影响,道路不成系统,连通性较差。南北向道路有毛杨路,宽度约4.5 m,路况较差;东西向城市道路一条即天水路,道路宽度12 m,状况良好;其他道路主要以防火通道为主,道路宽度为3~5 m,见图1。
图1 园区现状道路图
(3)现状生态系统保护好,植物种类丰富
规划范围内以自然山体原貌为主,作为李村河、张村河及白沙河三河之源头,现状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系统保护较好,据初步统计,现有木本植物约170种,乔木约90种,灌木约50种,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是现代版的“世源桃源”。在片区功能布局及道路网规划中如何保护特有苗木及成片林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4)园区建设时期交通功能要求较高
园区大规模开工之前,道路建设必须先行。根据世园会总体规划,园区主要道路设计标准为支路、次干路标准,设计标准相对较低。园区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土石方、混凝土浇筑及大型设备等重载车辆对道路路基的承载力要求,避免因重载车辆对路基损坏,而带来二次维修等问题。
(5)兼顾展会期间交通组织
根据展会期间园区边界线及围栏设置,本着园区内、外交通组织要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原则,结合山地地形及实施条件,要充分考虑工作、日常通勤车辆的工作需求,要注重管理通道的规划。
3 道路规划设计原则、标准及目标
3.1 规划设计原则
在秉承世园会总体规划提出的“自然创造、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理念基础上,道路网规划主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依山就势,尊重自然,保护现状地形及苗木,最大限度减少对现状苗木的迁移及地形的改变,减少填挖土石方工程量,按照道路为树木让路的原则进行选线;
(2)综合考虑上跨冲沟水系桥梁的跨径及桥型、管线敷设所需宽度及中央绿化带景观效果等因素,既满足相关专业的功能需求,又确保规划设计的景观效果及视觉效果;
(3)满足园区建设期间重载车辆通行需求,并兼顾展会后续利用规划。
3.2 设计标准
根据道路功能定位,园区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游园路3个层次,其中主干路、次干路均兼有车行、人行功能;游园路以人行为主,分为主园路、次园路两个等级,主园路宽度为3~5 m,次园路宽度2~3 m。
结合园区后续利用规划,天水路以北区域将重点塑造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展会后作为公园予以保留,同时考虑到该区域山地地形特点突出,道路设计指标按照《公园设计规范》(CJJ 48-1992)要求进行控制,参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天水路以南区域展会后将进行改造,该区域道路将纳入城市道路网系统中,道路设计标准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要求控制。
此外,考虑到园区建设过程中,大型施工车辆对市政设施结构安全要求,以及确保展会期间及后续利用中可能出现高强度参观客流的安全,园区过路暗渠、涵洞、桥梁等重要构筑物按照城市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指标选取,如道路纵坡最大控制在9%,桥梁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标准,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
3.3 规划设计目标
路网密度及面积率: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园区主要道路路网密度不低于6~9 km/km2;用地面积约占园区总面积的8%~15%;参照《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中规定,园区道路系统(含园区步行道)路网密度宜在20~38 km/km2,以能够满足游客步行需求。
可达时间:实现园区内部重要建筑及景观节点与临近出入口之间实现30 min步行可达。
应急救援时间:结合消防站及医疗点布局,消防站与主要场馆之间、医疗点服务半径范围内出行时间控制在10 min内。
无障碍可达率:实现残障工具达到园区主要场馆、出入口、广场等可达率为100%,达到招展展园可达率为95%,达到片区可达率为85%。
4 道路规划设计
4.1 红线宽度确定
目前,因山地条件下道路规划设计要素尚未有相关规范指导,为确保路网系统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功能齐全,作者对国家相关规范中提到的道路要素进行梳理汇总,并结合世园会总体规划、后续规划及管线敷设需求等要求,确定道路红线宽度。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 26362-2010)中提到人文生态型园区,其道路交通建设以实用为原则,区内交通满足运输需要,道路布局宜选择在生态恢复功能强的地域,道路设计宜利用原有的通道,避免对生态敏感地带进行人为切割。同时建设适宜生态旅游活动的多级别道路系统,鼓励采用自行车和徒步等非机动交通方式。《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规定,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 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 m。《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 127-91)规定,车行道路基不应小于3 m,最小曲线半径为10 m,最大限制坡度控制在15%以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 m。
根据世园会后续利用规划,天水路以南区域展会后将进行改造,该区域道路将纳入城市道路网系统,按照城市道路设计标准并结合管线敷设宽度需求,确定单车道宽度为4 m,双车道宽度为7 m。天水路以北区域展会后将作为公园予以保留,其道路宽度主要参考公园设计规范及消防通道等相关要求,在充分利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局部位置考虑会车、错车等需求,道路宽度为4~6 m。
4.2 平面选线及竖向设计
园区路网选线及竖向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德国CARD/1软件进行三维仿真设计(见图2)。同时,加强现场踏勘,通过选线→苗木定位→设计→放线→优化设计→再放线等循环往复的调整过程,确定每条道路平面及竖向设计。
图2 CARD/1软件仿真图
因天水路以北区域山地地形特点明显,道路平曲线半径最小为10 m,最大坡度控制在15%以内。天水路以南区域地形相对平坦,并考虑到展会后将纳入城市路网中,其道路平曲线半径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划相关要求进行取值,最大坡度控制在9%以内,见图3。
图3 园区道路建成后的现场相片
4.3 横断面设计
为充分利用现状道路,最大限度保护现状景观及苗木,减少对现状地形的破坏,园区外环路采取分离式路基形式,单向组织双幅设置,两幅道路错落有致,同时为确保良好的景观效果及满足管线敷设需求,双幅路之间设置了水景喷泉或绿化带。
结合世园会运营期间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需求,在人行道与排水边沟之间预留0.7 m宽设施带,以便后期导向标识牌、垃圾桶等配套设施的安装,见图4、图5。
图4 道路方案意向图
图5 园区道路建成后的现场相片
4.4 世园会园区道路实施相关指标参数
园区道路(主要道路和步行道,不含广场)总长度约76 km,总面积约46万m2,路网密度约为31 km/km2,道路面积率约为19%。参照《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中规定公园园路路网密度宜在20~38 km/km2数值,世园会园区道路路网符合规范要求,并接近上限标准,能够满足游客步行需求,见图6。
图6 园区道路路网图
4.5 无障碍设计
为满足残疾人游园需求,园区无障碍规划设计以主要道路路网为骨架,以片区园路为依托,以无障碍升降机、电瓶车为工具,实现残疾人的无障碍游览。
天水路以南区域地势相对平坦,主要道路均能满足无障碍通行设计要求;天水路以北区域地形复杂,南北地势高差较大,受山地地形制约,坡度大于8%的路段共有18段,总长度约2 700 m,约占该区域道路长度的20.5%。结合园区主要景点布局及周边道路坡度情况,充分利用小于8%的路网及片区园路,借助无障碍交通工具,确保残疾人游园顺畅,见图7。
图7 不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的路段分布图
4.6 细节、精细化设计
为便于游客游览,提高路网、片区间的连通性及可达性,本着系统合理,便捷安全、顺势造路,形成多样、尊重现状,成品保护的原则,对园区市政道路中央绿化带横向通道进行优化设计,共设置约30处横向通道,结合地形地势,宽度为1.5~2 m;为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横向通道的铺装材质主要采用石材铺装,色彩以灰色系为主,见图8。
图8 横向通道现场相片
园区内部分步行道、电瓶车停靠站点、路口转角处等位置采用了青岛“波螺油子”——马牙石铺装,以重拾青岛老记忆,弘扬青岛文化,见图9。
图9 采用马牙石铺装建成后的现场相片
4.7 新材料新技术应用
为打造低碳世园、绿色世园,材料选择充分考虑低碳、生态型材料,“让生活走进自然”理念融入到每一个设计环节中。车行道路面材料选用温拌沥青、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等节能环保新材料,使用比例达95%;
人行道积极采用透水混凝土等新型铺装材料,透水人行道总面积约2.5万m2,占园区人行道铺装总面积的40%,显著改善了行道树生长环境、减轻排水系统压力,同时也大大提高雨天游客行走舒适性和安全性。
5 结语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实施,各级地方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城、绿色智慧城、宜居幸福城及新型城镇等目标,道路网等基础配套设施作为城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践行生态、低碳、绿色理念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014青岛世园会园区道路规划设计理念、思路、指标及相关要素确定等进行研究分析,意在抛砖引玉作用,使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要求,关注生态、人的因素,并将这些关注点真正融入到规划设计中,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总体规划[Z].2014.
[2]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交通设施与交通组织规划[Z]. 2014.
[3]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道路交通相关专题报告[R]. 2014.
U121
B
1009-7716(2017)08-0033-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8.010
2017-03-28
赵友功(1983-),男,山东平度人,工程师,从事交通规划、道路设计、项目前期咨询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