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对新蚕品种引繁试验初报

2017-09-15张明海沈以红郭明武刘文波

蚕学通讯 2017年2期
关键词:蚕期斑纹雌雄

张明海 沈以红 郭明武 刘文波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 万州 404155)

两对新蚕品种引繁试验初报

张明海 沈以红 郭明武 刘文波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 万州 404155)

为了筛选适宜重庆气候特点的新蚕品种,在重庆市内开展新蚕品种的试繁筛选研究。结果表明:8511×8542(原895B×892B)和8513×8924(原八华×九雪)体质强健、健康好养、发育整齐,整个蚕期基本无蚕病发生;4龄起蚕斑纹限性明显,利用斑纹分辨雌雄容易;蚕期对桑叶的选择性不强,具有强健好养的特点;制种过程中具有发蛾齐涌,交配性能好等特点。

新蚕品种;养蚕成绩;制种成绩

蚕种是蚕业生产的基础,蚕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单产的高低、蚕农收入的多少,进一步影响到出丝率及生丝品位的高低。优质蚕种必须具备健康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等特点,重庆市内蚕品种曾经显现春季以871×872、夏秋季以洞庭×碧波为主趋势,因其能够兼顾各方利益,具有种场易繁、蚕农好养等优点。近年来,各地反映洞庭×碧波种性明显蜕化,健康性下降,要求更换该品种的呼声渐高。从2014年起,渝蚕2号、渝科8号、苏菊×明虎、白春×芳绣等新蚕品种得到逐渐推广,其中苏菊×明虎在黔江、奉节等区县有上佳表现,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为筛选适宜重庆市气候特点的新蚕品种,蚕桑技术产业体系三峡综合试验站研究团队积极作为,开展新蚕品种的试繁筛选工作,为以后新蚕品种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蚕品种:8511×8542(原895B×892B)和8513×8924(原八华×九雪)各系原种,由四川省南充蚕种场提供;对照蚕品种:871×872各系原种,由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提供。试验所用桑叶由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桑园提供,桑品种以桐乡青为主,兼有湘7920。

1.2试验方法

2016年秋季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开展繁育,小蚕期采用防干育,大蚕期采用普通育。各品种的日系原种于8月12日出库,8月23日收蚁;华系原种于8月13日出库,8月24日收蚁。所用桑叶采摘片叶,叶面消毒后饲养,每天给桑3回。除872外,其余品种4龄起除后第2d根据斑纹有无分离雌雄,分养至上蔟结茧。所有品种均采毛足茧,平摊于蚕箔内进行种茧保护。盛上蔟10足天开始削茧,对872进行蛹体鉴别分离雌雄,其余品种复查蚕期雌雄分离准确性,摊蛹保护至发蛾。

1.3数据调查

收蚁时调查实用孵化率、克蚁头数,蚕期调查各龄经过、全龄经过、蚕发育整齐度、病蚕率,种茧期调查收茧量、茧质成绩,制种期调查交配性能、雄蛾耐冷藏程度、制种量等指标。对限性品种在蚕期观察斑纹明显程度,削茧后调查斑纹分离雌雄的准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引进品种饲育表现及龄期经过

两对引进品种体质强健、健康好养、发育整齐,整个蚕期基本无蚕病发生。8511原种产附较好,单蛾卵数450粒,孵化较齐,8542原种产附较差,死卵较多,孵化欠齐;蚁蚕疏毛整齐,各龄眠起齐一;幼虫发育齐整,食桑旺盛,行动活泼,壮蚕体型粗壮匀整,老熟较齐。8513原种产附略差,单蛾卵数400粒,孵化整齐,8924原种产附较好,单蛾卵数500粒,孵化齐一;蚁蚕疏毛整齐,各龄眠起齐一;幼虫发育齐整,食桑旺盛,行动活泼,壮蚕体型粗壮匀整,老熟较齐,8513始熟阶段异常活泼,落地蚕较多。

两对引进品种4龄起蚕斑纹限性明显,利用斑纹分别雌雄容易。龄期经过与对照种871、872相仿,8511和8513全龄经过25d,8542和8924全龄经过26d(见表1)。各品种蛰中经过与对照品种相近,秋季为15-16d。

表1 引进品种与对照品种龄期经过

2.2引进品种养蚕成绩

8511和8542强健好养、抗逆性强,四龄起蚕结茧率分别为98.25%和98.50%。虫蛹统一生命率分别为96.29%和95.55%(见表2)。对叶质选择性要求不高,在秋季旱情极其严重、大蚕用叶明显老化的情况下,未对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8511和8542克蚁用桑分别为77.3kg和81.4kg,该品种茧形较小,全茧量轻。

表2 引进品种与对照品种养蚕成绩

8513和8924强健性及抗逆性略差,8513熟蚕活泼,爬到箔边及蚕架上营茧,不结茧蚕较多,四龄起蚕结茧率分别是95.25%和98.25%,虫蛹统一生命率分别是93.82%和89.41%(见表2)。对叶质选择性要求不高,在秋季旱情极其严重、大蚕用叶明显老化的情况下,未对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8513和8924克蚁用桑分别为78.7kg和84.5kg。该品种茧形较大,公斤茧粒数与对照种871、872接近。

2.3引进品种制种成绩

两对引进品种发蛾齐涌,交配性能好,雄蛾活泼但不耐冷藏,反交容易散对,不受精卵略多。8511和8542克蚁制种量分别为11.39张和11.21张,公斤茧制种量分别为5.23张和3.83张,单张原种制种分别为50.8张和38.8张,8511好于8542,与对照种871、872存在差距明显。8513和8924克蚁制种量分别为10.95张和11. 12张,公斤茧制种量分别为4.86张和3.51张,单张原种制种分别为41.4张和59.4张,8924好于8511,与对照种871、872差距明显。

表3 引进品种与对照品种制种成绩

3 小结与讨论

3.1连晴高温的影响

2016年秋季旱情极其严重,立秋后遭遇连晴高温长达50余天,桑树新梢顶端停止生长,下部叶片黄化脱落,叶片卷缩硬化;在小蚕期桑叶质量尚能保证,大蚕期桑叶明显老化,叶面消毒后更是明显变色。在桑叶质量明显不高的情况下,除个别品种不结茧蚕、死笼茧率较高外,产茧、制种都能获得正常产量,说明两对引进品种对桑叶的选择性不强,具有强健好养的特点。

3.28511×8542的特点

该品种除具有强健好养的优点外,也存在一些缺点需要作进一步选择,一是8542原种死卵较多,导致单张原种收蚁量低;二是以8542为母体的交配性能较差,容易散对,不受精卵较多;三是后期死蛹较多,影响了制种量的提高。8511比8542蚕期经过短1d左右,蛰中经过时间相近,在对交上8542应提早1d出库。

3.38513×8924的特点

该品种除具有强健好养的优点外,也存在一些缺点需要作进一步选择,一是8513熟蚕活泼,容易落地受伤,增多不结茧蚕;二是8924健康性方面存在问题,死笼率较高,雌蚕高达11%;三是以8924为母体的交配性能较差,容易散对,不受精卵较多;四是后期死蛹较多,影响了制种量的提高。8513比8924蚕期经过短1d左右,蛰中经过时间相近,在对交上8924应提早1d出库。

3.4繁育体会及建议

推广斑纹限性品种可以利用斑纹有无在蚕期分离雌雄,实现分养,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种杂交率。两对引进品种限性标志明显,在四龄初期能够明显分辨雌雄,经过蛹期复查,准确可靠。虽然限性品种的选育是方向,但由于斑纹基因的导入,容易造成遗传后代出现生理障碍。选择遗传性状稳定、无生理障碍或生理障碍不明显的斑纹育种材料作亲本,是育成实用斑纹限性品种的关键。从引进的两对品种看,还存在一定的弱点,还有继续选择的必要,从提高健康性方面入手,作进一步的选择,筛选出适宜推广的新蚕品种。

重庆市蚕桑产业项目:渝东北生态区新蚕品种引进繁育与推广。

猜你喜欢

蚕期斑纹雌雄
太行鸡雌雄鉴别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天然沙棘林改造雌雄株配比嫁接调控技术
老守卫斑纹蜂
斑纹游戏的最优解
绕远的斑纹鹿
绕远的斑纹鹿
雌雄时代
蚕品种银丰×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