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临泉再次发现战国楚金版

2017-09-15安徽合肥

中国钱币 2017年1期
关键词:阜阳战国楚国

肖 航 (安徽合肥)

安徽临泉再次发现战国楚金版

肖 航 (安徽合肥)

2013年,临泉县博物馆在鲖城镇做调查时再次发现了一块楚金版,为当地近年来发现的重要文物之一。这块楚金版平面略呈长方形,长19.5、宽15.9、厚4.2mm,重12.01g(取最大值),钱体上下两侧切割痕明显,左侧上下两边有切割后留下的茬边,呈对角状。钱体正面钤有阴文方印,为大篆“郢爯”二字,字迹清晰且字口深峻,字体基本完整,惟“郢”字右上部略有变形,应是右侧切割槽挤压所致;背部略鼓(图1)。在背面的中部发现有刻划符号,其含金量尚未检测(图2)。

东周时期,黄金成为楚国用以称量交换的媒介,流通较他国广泛,这与楚地有着丰富的黄金资源密不可分[1],从目前的出土资料来看,楚金版的流通范围甚广,在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山东、浙江、陕西[2]等地皆有出土,安徽阜阳地区共有三次重要的发现,共出土有大小98块,共计2.5kg之多,其中就包括了临泉县鲖城镇曾出土的“郢爯”6块,其中有一块背刻纹者[3]。因此,本文这块是该地第二次出土钤印“郢爯”且背有刻画符号的楚金版。

图1

图2 背部刻划符号

楚金版出土地鲖城镇位于临泉县城西26公里,春秋时为楚地繁昜。《左传·襄公四年》:“春,楚师为陈叛故,犹在繁昜。”繁昜,即繁阳。西晋杜预注:“楚地,在河南鲖阳县南”,即现在的鲖城镇。《左传·昭公五年》有关吴楚争霸的记载中,“繁阳之师”一名就出现了两次,可见为该地为楚经营东国疆域的军事据点之一中并驻扎有军队[4]。战国晚期,楚与秦发生了数次战争,楚国接连失利,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楚王被迫东迁保于陈地。陈,即今河南淮阳,春秋时为陈国,后为楚所灭。《史记·货殖列传》有:“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可见,当时的陈已是富庶之地。楚东迁之后,此地一跃成为了楚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鲖城位于淮阳东南,地处淮北平原西部,开发历史悠久,早在楚灵王时便是楚国东疆的一处军事重地。1957年,寿县发现了楚怀王时期的《鄂君启节》,车节铭文中关于叙述运输路线的铭文提到了“庚繁昜”,此处“繁昜”就是前文所指的繁阳,由此我们可知,在楚怀王时期,繁阳已经是该地区重要的贸易运输地。至战国末期,楚都由陈向东南方先迁钜阳(阜阳太和县),再定寿春。这期间,楚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开始向安徽阜阳—淮南一线的淮河流域转移。在这个大背景下,鲖城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货币的大量使用。楚国实施贵贱金属并行的货币制度,普通的楚铜贝由于单位价值过低,进行大宗商品交易所需数量过多,难以适应市场需要。于是,楚金版作为一种单位价值高,适合于大宗商品交易,且携带方便、易于交割的货币出现在鲖城地区并被广泛使用。

鲖城镇新出土的这块楚金版不仅是鲖城地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亦为进一步研究楚国货币制度与社会经济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而且在探寻繁阳古城的位置及研究该地区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等问题上大有裨益。

注释

[1] 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350页。

[2] 黄德馨《楚国金币流通地域的考查》,《江汉考古》,1985年第3期。

[3] 阜阳地区展览馆《安徽阜阳地区出土的楚国金币》,《考古》,1973年第3期。

[4] 赵炳清《楚国疆域变迁之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2月。

(责任编辑 刘 筝)

猜你喜欢

阜阳战国楚国
《自相矛盾》扩写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小燕子
老莱子娱亲
孟母教子
美玉和氏璧
浅析阜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未受监督之权难免被舆论妖魔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