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业务素质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

2017-09-14李爱娥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李爱娥

据调查,现阶段财务管理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极力追捧的一个热门专业,同时也被高校列为一门重点课程,在整个经济管理系中进行教学普及。财务管理课程之所以受如此欢迎,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很多人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另一方面,因财务管理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社会实践性。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的核心是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在遵纪守法的环境下开展财务实践操作的财务管理人才是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对财务管理教学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改革设想,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面提供参考。

职业素质教育财务管理教学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而实践教学则是进行培养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教育的主要环节。目前,我国财务管理课程在经济学理论方面的教学体系已趋于完整,但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定位不准确

如今随着教育水平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高等教育就像以前年代的九年义务教育一样被大众化地普及,大学教育已像扫盲一样被大众接受,大学生已成为货真价实的一般专业人才,而非精英人才。但很多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是停留在精英人才上,这种不够准确的定位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失衡,造成人才培养目标心理上形成极大的落差,不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

2.专业课程体系不确定,教学内容滞后

据了解,基本上几乎所有的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都是根据学科体系进行课程设置,整个教学体系还是按照教育部的教学任务来进行设计的,教学内容更新慢,严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适当设置了些许实训内容和实训环节,但大多又流于形式,不被重视,造成实践与理论的严重脱节。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呆板和单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保持着传统的说教模式上。在授课方式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灌输式地教学。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假如教师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如图解式、课堂讨论式、演示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式,而且适当增加这些教学方式的比重,会更加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在教学手段上,虽然告别了以往仅限于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也采用了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其结果又是将多媒体作为媒体播放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起到实训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纸上谈兵。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具体改革举措

1.创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

人才市场的需求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成了人才市场需求的生存法则。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业务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所以,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实行多样化、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与此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普及金融、理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使学生在将来步入社会进行职业选择时能够多几个选择机会,延伸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机会。

2.根据社会实践,更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学情和社情调查发现,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对用人需求的严重脱节。这就要求,学校要分阶段、多次层地进行社会问卷调查,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更新并完善教学内容,及时增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解决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偏离实际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结合企业用人动向进行适当变化,引入企业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也可以进行校企合作,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进行社会实践。另外,还可以邀请企业长校合作的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在学校组织财务知识实际运用的讲座,进行分模块的详细讲解,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出现知识模块的遗漏,对学生和教师都起着查漏补缺的作用,也大大增加了财务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就利用资金管理这个知识点来说,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是通过市场来完成采购和销售业务的。在采购与销售的过程中就经过了一系列资金的运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分配等,在此期间也牵扯到了对决策能力的考量,如何筹集资金,筹集多少,该向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等。再如,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企业进行经济上的评估,还要考虑其社会影响,设想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即便很好,但对社会的污染很大或者企业信用等级很差,那么它的综合价值也就可想而知。

3.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教学方法中传统的板书教学还是要占很大比例。众所周知,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肯定少不了计算,同时也会用到很多计算公式。如果教师通过板书按部就班地进行公式推导,会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也便于对公式的记忆。在具体的计算中,教师一笔一画引导学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其过程一目了然。如果换用多媒体课件的话,其效果就大大折扣了,会给很多学生造成直接似懂非懂的感觉,教师也无法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内化了教学内容,可见板书的重要性所在。第二,要大量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无论是由教育部印刷的标准教材,还是由学校教师组织编制的内部教材,都会引入多种案例供学生们计算分析。笔者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些案例还不够多,应大量增加案例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完善实践教材体系。案例教学本身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它具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企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很好地将课本与现实联系起来,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培养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就一般小区的小商店来说,如果要计算讲盈亏保本点,就要考虑它的成本,如房租、水电、售货员工资、各项小商品的进货成本等,计算下来平均一个月甚至一天的营业额多少才能保本。通过多个案例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纯粹地为解题而解题,同时教育学生从案例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设置情境教学法,在对比中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之前,我们提到过增加案例教学,而案例是多种多样的,在财务管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假设把A案件的做法如果引用到B案例中,效果会是什么样的呢?又或者假设如果学生是C企业的财务决策者,会怎样处理此类问题呢?这种情境的不断创设,使得学生成为主角,身临其境地参与问题的处理。再如,在讲解财务报表分析时,可以引用多个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比,清楚地了解成功企業和失败企业的财务报表的财务指标的差异。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只有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教学体系,顺应时代要求,紧跟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用人动向,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业务素质高的人才,让其更好地参与社会就业。

参考文献:

[1]程磊,李晶.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西部,2016,(05):165-163.

[2]袁智慧.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1):234-237.

[3]王宝云.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71-73.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