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在自主学习中如何“导”

2017-09-14杜晓莉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杜晓莉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但在倡导自主学习的同时不能削弱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加强必要的指导,选择好指导的切入点。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法;有效指导

在平时的听课中,我发现一些课堂教学存在着“指导不足、自主有余”的现象。一是对自主学习的本质意义理解不清。认为既然强调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尽量少讲,因此在一些需要教师指导的地方,教师指导不力、不到位,从而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二是形式上的自主学习。如小组讨论,学生没读书就讨论,走过场搞形式,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这些自主学习徒有虚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应加强必有的指导,还要选好指导的切入点。

一、语文自主学习“导”在学习的方法上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东西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受用一辈子。”要想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能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五句描写桥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五句话的意思。

学生读第一句: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问:你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学生回答:窄窄的。

老师追问:只是窄?联系上下文再想想。

学生顿悟:这是通向生存之门的唯一小道。老师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只有一座。

老师评价:你能抓住关键词,真会读书!“只有”说明这是乡亲们唯一的通道,因此,这桥就是乡亲们的生命之桥。然后指导读读第一句。

指名读,写“桥”的第二个句子:人们跌跌撞撞地想那木桥涌去。

师问:从这句话你有感受到什么?你从哪些词体会到?

小组读第三句: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师问:这时候人们还慌乱吗?不慌乱,从哪个词看出来?(学生依次回答)。

师提醒:找关键词是学习的好方法,而且还要懂得边读书边批注……

这一教学从“桥”切入,单项突破,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桥的重要性,为理解主人公的行为、品质打下基础,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注重学法的指导,强调要抓住关键词、作记号、联系上下文理解、读出句子背后的意思等学习方法。所以,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考虑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引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二、语文自主学习“导”在知识的疑难处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文本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字背后常常隐藏的更深层次的意思。由于学生受年龄、知识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不容易发现字背后的含义,在理解字背后的含义中会遇到愈多疑难,产生困惑,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画龙点睛的点拨可以让学生拨开迷雾、茅塞顿开。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珊迪》一课时对两个跑字咀嚼:

句子1:“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

师问:“我”指谁?“他”指谁?

生答之后再读句子,读着读着有同学就有问题冒出来:

生1:小珊迪,为什么拿着钱就跑?

生2:小珊迪,为什么跑的那么快?师:请你们仔细地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说明理由。

……

句子2:“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针对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研读:小珊迪在换零钱时,为什么要跑?如果是走的话,他会被马车撞吗?不会。这一跑又跑出了什么?……

针对课文中两句话中的两个“跑”字,该教师引领学生沉潜文本,生成问题,紧扣着两个“跑”字进行文意探寻。如学生在对第一个“跑”的解读中悟出了:这一跑,跑出了小珊迪的饿极了,冷极了、穷极了。也就是对小珊迪贫穷可怜的涵咏体悟。这一个跑字使本课的知识推进点、能力养成点、感情激发点得到了一个螺旋推进,引领学生走进了小珊迪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知道是有效的。

三、语文自主学习“导”在文章的关键处

每一篇课文都有教学重难点,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教师要时时指导、点拨。在课文的关键处、过渡处、衔接处以及表达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课文的弦外音。如:在教《爱如茉莉》一课时,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描写茉莉花的词语。(洁白纯净、平淡无奇、缕缕幽香)再出示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师问:谁能用这三个词语把茉莉花跟其他花比较,说说茉莉花带给你的感觉?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是的,与艳丽的玫瑰、华贵的牡丹比,茉莉虽然---(生:平淡无奇)但(生:洁白纯净)散发着---(生:缕缕清香)。

接著老师引导:把这样的茉莉与你刚才体会到的爸爸妈妈之间的爱联系起来,你对“爱如茉莉”有了哪些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生:爸爸妈妈的爱都体现在生活细节里,虽然都是小事,但散发着缕缕清香,就像茉莉一样。

师:是的,平凡的小事真切的爱。

生:爸爸妈妈的爱并不热烈,但是很温馨,像茉莉一般。

生:爸爸妈妈的爱纯洁、美好,非常朴实像茉莉。

师:体会很好。就像同学们说的,这爱是朴素的、平凡的、温馨的就像茉莉一样,虽然---(生:平淡无奇)但(生:洁白纯净)散发着---(生:缕缕清香)。

以茉莉的意象统摄全文、于种种细节处着力刻画如茉莉一般平淡纯净的父母之间的爱,是此文的妙处所在、个性所在。引领学生感悟此文的写作特色是本课的难点。老师如上所述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本体爱和喻体茉莉之间内在一致的特征便如拨云见日、水落石出。

四、语文自主学习“导”在课文的空白处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作者故意在文中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让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体味蕴含在更深层次的寓意。由于学生年龄小,体会肤浅,往往遗漏了这些,这就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引领,让学生领悟其中暗藏的玄机,这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至关重要。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抱着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的坚定性念,在废墟中挖了36个小时,历经艰险终于救出儿子。学生通过品读很容易感受到父爱的伟大,而儿子的伟大,学生感觉不到。因父亲作者是浓墨描绘的,而儿子的伟大相对来说作者是轻描淡写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根据父亲在废墟上挖的情节,想想儿子在废墟下等的情景,如儿子会想什么?和同学说什么?会做什么?等等来感悟儿子的伟大之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点,使学生学有所得;在学生困惑之处画龙点睛,使学生豁然开朗;在课文关键之处给以引导,使学生茅塞顿开;在课文空白之处给以点拨,使学生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