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阈中的新加坡人力资源与职业教育

2017-09-14向国红顾振华李泓达孟桂元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加坡人力资源

向国红++顾振华++李泓达++孟桂元

摘要:通过对新加坡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形成过程的分析,从文化视角提出新加坡人力资源与职业教育对中国职业教育的策略与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文化;人力资源;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261-03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民众认可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传统的东方文化与当代西方思潮的交融在新加坡职业教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唯一称得上资源的就是人力,华人占主导,英语是第一官方语言,接受西方文化语言畅通,法制制度较完善,这种法制基础为技术创新与职业技术市场的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材施教,人尽其用”的理念得到认同,“人力资本化”本身已经形成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有了新的设想、新的技术、新的工艺首先想到的是工艺教育学院或理工学院进一步研发并实施,既满足企业职工培训提高的需要,也带动了职业教育的领先发展,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新加坡一种司空见惯的职业教育“文化”。

一、新加坡政府的人力资源与职业教育文化发展历程

在新加坡建国初期,李光耀发表演讲说:“一个国家的财富与势力是什么因素影响呢?第一,天然资源;第二,人才资源;第三,科学与工业的技能。”1980年国庆节庆祝活动李光耀例行演讲说:“新加坡几乎没有什么天然资源,要保持每年提高生产力百分之六至八,维持经济增长,必须充分开发人才资源。”上世纪70至80年代,新加坡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仍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新加坡自身需求的各类人才,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挖掘新加坡人的潜能上面,尤其是结合国情实行了双轨制教育,具体的做法是根據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流到普通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不同方向的渠道中。根据人的潜在能力确定培养目标,实施分流双轨制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又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尽可能向更高层次培养。李显龙总理在2005年国庆大会上说:“新加坡的教育系统必须为所有的人提供一流的教育,而不是仅仅照顾到少数的精英,它必须为我们所有的人民,无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培育每一个人,而不是少数的精英。”新加坡实施双轨分流教育,保证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基本需求,是一种得到全世界公认的成功的教育制度体系[1]。

新加坡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鼓励人人能自主学习,努力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促使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向多元化发展,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了先培训、后就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早在1979年,新加坡就设立工业与职业训练局,极大地加强了全国的职业技术教育。1998年,成立国家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部。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有由各行业的雇主联合会、工会创办的训练班,有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办的学校,还有由政府与跨国公司合作举办的训练学院等。

新加坡职业教育人力资源文化的核心是人人都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新加坡人的教育成才观是:只要自己有兴趣,新加坡“因材施教”理念保证每一个孩子都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多数新加坡人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职业教育有信心把选择了这条成长道路的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才。新加坡经济发达,重视商业,认可服务业,职业不分贵贱,不同性质的工作薪酬差别小,只要生活好,而且能文明生活,就能受人的尊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理所当然不会受人歧视了,这是全社会都认可的文化共识。

新加坡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需要熟练技术人力资源,而蓬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其发展提供了足够数量的技能人才,是新加坡经济飞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2014年7月至9月,走访了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和南洋理工学院等4所不同层次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学校的老师们均以其教育制度为骄傲,交流必谈他们的教育体制,认为职业教育同等重要,它只是学生成长的一种选择,已经形成一种教育文化认同。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对职业教育文化形成的影响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加坡政府工作效率较高,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支持力度大,中国国内很多高校为硬件设施而绞尽脑汁的时候,新加坡职业院校硬软件设施都已经是世界一流,实验设施设备都是生产上正在使用的设备,很多还是企业研发中即将在实际中使用的设备。2014年8月21日,我们实地考察南洋理工学院,保健护理系的负责人说,只要政府需要,学院的护理专业的实验室马上可以转变成政府需要的中等规模大小的医院。2014年8月18日,我们走访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东区,我们惊叹于这里豪华的教学设施,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实训车间、课室和先进的生产仪器设备。工程学院负责人说:我们承认还存在轻视技能的社会现实,提升职业教育形象,一流的硬件是最重要的措施。国家就是要通过给这些没有学术潜质、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提供最优良的条件,购买一流的设施设备来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配合当前的经济体系,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受到一流的职业技能教育,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目的。

总而言之,新加坡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是面向整个社会大众的,能够满足经济建设对不同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已经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厚实的土壤。实践证明,在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文化背景下保障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尤其是整体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水平,为国家提供了不同素质层次的人力资源,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新加坡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本文化形成的作用

新加坡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本文化氛围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己经成为新加坡人力资源开发和提升的重要方式。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根据经济结构变化的需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培育学生最新的技术技能。当前,人力资源开发和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人业余学习时间没有规律,单一固定的教育培训方式与之不匹配;技能水平较差的员工没有足够的教育培训费用来支持其继续教育[3]。另外,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突破普通教育体系的约束,必须开发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以满足成人继续学习培训的需求,同时必须跟随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时调整职业技能培育的重点方向。endprint

新加坡职业学校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一是职业技术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要求,不再一味强调知识结构的完备性和系统性,而是强调传授各个专项领域的最新技能、工艺流程和相关理论知识,使职业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职能;二是职业院校为适应经济社会人力发展的技能升级项目提供了灵活、方便的课程组织方式和考核方式,与时俱进开发的不同类别的培训课程,使它从单纯的普通教育的替代品转变为独立的培训专项,从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转变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较好地适应了新加坡经济结构转型的基本要求。

三、文化视角下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策略和启示

新加坡之所以拥有让世人艳羡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因为新加坡在东西文化交融中逐渐形成人力资源文化,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绝大多数新加坡人认为,职业教育是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共同行为,是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赖以生存与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学生彰显个性、体验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基础,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1.更新观念,不断提升对职业教育的文化认同。在中国的数千年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主导作用,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轻视劳动和技艺的思想比较严重,而以墨家、民间普遍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一技在身”,比较重视手工劳动。在当代的中国,在打造职业教育文化的时候,我们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也要合理地学习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实际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如何来提升和普及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准确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中国职业教育界,系统完整的职业教育一般指技术技能教育、职业认知教育与各种技能培训,但在新加坡已经形成这样一种职业教育文化现象,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新加坡的终身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不仅包含了职业训练或培训,还包括从中学教育阶段就开始的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情感和技能培育。二是要学习新加坡广泛、深入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在当代的中国,社会实践和理论认知对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已有充分的研究,但多数企业仍不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很多家长还是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读职业学校,这是因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还只停留在一些专家和职业教育先行者的研究中,停留在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行动中。而大众并不认可理解职业教育的价值。在普通大众的生活世界和文化根基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停留于思想观念层面上的外在的、表面的文化启蒙无法兑现文化转型的承诺。我们要让群众真正看到职业教育在改善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职业教育的价值。建议学校与行业企业定期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强化劳动光荣、技术技能工人伟大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在国家层面上还可以尝设置法定的职业技术技能节、职业教育节,奖励优秀职业教育工作者。

2.加强法制建设,打造完备的职业教育制度文化氛围。发达的新加坡职业教育得益于其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制。新加坡立法成立的“技能发展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鉴,即向企业征收的税金用于职业能培训,也可以将企业用于职业教育投入的资金用来充抵税金,还可以吸收国外资金和贷款来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增加融资渠道,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优厚的条件[4]。从总体上来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缺少一个良好、稳定的制度环境。早在1994年,中国就开始制定了《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但中国的职业教育法制还很不完备,主要表现在对政府、企业、个人的权益和义务不明确、安排和规定不具体。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尽快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失业对策、技能鉴定等方面法规,打造完备的制度文化,并使之构成一个有机制度体系。这种职业教育制度文化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精神:一是要牢固树立终身职业教育思想。做到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融会贯通,努力发展面向边缘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研究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做好不同类别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配套的政策保障,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人物,优化职业教育社会环境,确实解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举办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责任在政府。三是努力尝试让企业成为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行业、企业的参与是承载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的重要载体。国家通过法律明确行业、企业自己培育,阐明行业、企业支持职业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使行业、企業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校地校企合作成为国家意志。

3.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重塑不同类型职业学校文化。新加坡职业教育从建国起就紧跟经济建设步伐,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从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新加坡理工学院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义安理工学院的“PBL—基于问题的学习”,均是为适应技术进步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实施的课程改革,在全球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均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很多职业学校是由普通中学改造升级而来,很多职业学校教师来源于普通高校或普通师范院校,这些先天性“不足”直接造成了中国职业学校“职业文化”的缺失。职业学校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好时机,重塑职业文化范围。新加坡职业教育文化范围给中国职业教育同行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一是职业学校要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基础、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目标出发,突出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功能,不断开发短期技能培育课程。二是确实建设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不断学习、开拓创新、教书育人的教师文化。培养“双师型”教师最大的障碍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有计划地安排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下放到对口的企业、公司进行专业认知和技能实践,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通过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位一体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职业学校教师只能从企业引进有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师,从入口处把好“双师型教师”关。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必须到企业锻炼1—2年后方可担任专业教师,否则不能担任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三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开发出技术技能难度不同、培训时间不等的职业教育课程,课程能够满足求学者多元化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突出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金豹.新加坡人才战略的全方位剖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11):60-62.

[2]吕亚军.新加坡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45-48.

[3]陈丹.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2006:42-44.

[4]江华,宋晓芹.试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8-51.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新加坡人力资源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