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感悟

2017-09-14牙力坤·赛买提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感悟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牙力坤·赛买提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艺术情操。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它还应当成为学生享受精神愉悦的一种渠道,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免功利性,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感悟内涵,在阅读中正真感知快乐,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培養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艺术情操。从载体形式上看,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渠道,它不仅仅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展思维的平台,更是借助文本与作者进行思想对话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讲,在传授各种阅读技巧及学科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于“读”中欣赏,在“读”中感悟。下面笔者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到“ 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感悟。

一、聆听范读,展开想象

教材中有很多美文,这些都是很好的美育资源,切记不可浪费。教学中,我下载了课文范读,让学生反复聆听,反复朗诵并从中感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通过聆听范读,闭目想象,使学生仿佛进入了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卷之中。很快的学生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既了解了桂林山之“奇、秀、险”和水的“静、清、绿”这一特点,也从中领悟到了祖国山水的秀美。

二、品味文本,引起共鸣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读一篇文章……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品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朗读是语文学习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朗读可以使学生品味文本语言,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紧抓课本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去欣赏、去思考,在美美地朗读中学生会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只有爱读、多读、美读、有感而读,才会读出兴趣、读出乐趣、读出水平。

三、深情诵读,体验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让学生大声诵读,对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很有帮助。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读着读着,学生的眼睛湿润了,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因为学生们了解了总理的丰功伟绩,知道了人们为什么不舍得总理离去,同时也理解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深刻含义。这样更激起了学生珍惜美好生活,立志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快乐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

众所周知,兴趣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景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 细心品味,受到感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还要通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继续丰富学生的情感。比如,动画片是所有孩子的最爱,每天都在家长的阻止声中不情愿地离开电视屏幕。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动画片当中的可爱的主人公使孩子们感到快乐无比,故事情节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快乐的笑声。动画片的形式和内容,才是孩子们的最爱,与他们的心灵世界和价值取向最为接近。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快乐水平,使孩子们愿意主动地、快乐地阅读,我们就应该把教材当中的快乐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合理利用,使之与孩子们的兴趣无限接近,再加上我们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就一定能够使语文阅读教学快乐起来,使语文成为小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五、让学生独立感受和体验,加深理解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李时珍》一文第五自然段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有的学生说可以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也有的学生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还有的学生说可以边读边做批注,及时记录下自己的体会。于是,我决定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这时的课堂立刻变得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在认认真真的读;有的学生在埋头圈、点、写;有的学生在与本小组同学小声交流……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充分展开想想,感受、体验作者创作的思想感情

《朱作仁谈朗读》中曾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在教学中,除了要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发音及语调、节奏进行朗读,还要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展开想象,通过对文章的感悟体验在头脑中形成图像,通过阅读与思考的结合将文章中的词句进行扩展,将文章中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图像。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更为全面的感受并体验文章主旨。如《荷花》一课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熟练阅读,从其中对荷花开放时的动态描写进行联想,从而让这一充满生机的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荷花的形象美,并就文章对荷花不同部位的描写分别朗读,在朗读的同时运用想象力,启发学生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之中,从而充分的感受、体验到荷花的美丽。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品味,同时也积累了大量优美的词汇。

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说过:“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融入到课文情境之中,必然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其语言的感受。无论何种文体的文章,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创作目的,作者在创作时必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情感追求融入到了其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适当的引导增加其感悟体验,在实践中分析作者的创作情感和创作意图,让学生带着情感走进课文,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感悟。这样,定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悟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