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工作室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

2017-09-14杨日容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杨日容

摘要: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及实施对国内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境,挖掘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提出在专业工作室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给出了所在专业的具体实践措施,真正实现了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双重身份的实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70-03

高等职业教育涵盖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部分,在对学生进行高等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教育。根据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高等职业教育不能照搬传统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与时俱进,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之路。近年来,在国家陆续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的精神指导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该要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职业能力,理论和技能交叉融合,学校和企业交互培养。本文提出,在专业工作室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境

在国内,国家颁布了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指导性文件,各高职院校都大力提倡并开展研究探索,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还存在很多的制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寻求的人才规格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高职的毕业生人数多,出现“招工难”,另一方面企业出现“招工难”,难以找到满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1.国家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导致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践环节难以得到各方的有力支持。现代学徒制源于德国,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具有完备的和现代学徒制相关的国家制度和教育制度[1],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各司其责,联合育人。西方国家陆续实施了现代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美国的“合作性学徒制”[2],为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但是,在国内,国家在2014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两部文件,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国家制度、法律,只对教育层次的某一层提出试点意见,没有对整个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缺乏前后教育环节的支撑,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社会环境并不成熟。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五个方面,现在所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大都是来自学校层面的设计,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统筹设计、统揽全局,没有国家对学生、学校、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制度保障,社会对高职教育以及现代学徒制的认同感难以得到提高,五方的利益都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现代学徒制下的“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厂”、“毕业即就业”难以实施。

2.高职院校的“学校性”,导致人才培养方案难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高职标准”为基础,各专业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要求学生具备高职标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所开设的课程包括思想素质课、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等,课程都在校内的教室开展。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经历了校企合作、订单班、顶岗实习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都开始在企业调研、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修改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更贴近企业需求,专业课程设置也更趋向合理,课程改革也引进更多的项目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但学校的招生还是主要面向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的高中毕业生或中职学生,课程还是以学校教师教学为主,课堂也主要在校内开展。所谓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只停留在企业参观、企业捐赠设备等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校一个专业最多也就一两门课放到企业开展,这些在企业短期开展的课程面向大量毫无经验的学生,企业根本无法做到“师傅带徒弟”的教授形式,学生也很难达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学生只是得到了更多企业氛围的体验。学生只完成了学校的“学生”身份,无法真正实现“学徒”的身份。

3.企业的“企业性”,导致现代学徒制难以深入、长期地开展。在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动方肯定是学校,同时其也是被动方,“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是常态。企业有自己的运营模式,所有的企业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自身意识到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肯定是人才,但是却不愿意和学校共同承担育人的责任,企业认为接受学生进入企业作为课堂,一方面要付出人力和财力,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下学生所带给企业的利益是很小的,甚至企业有可能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企业的“师傅”除了带“学生徒弟”外,还承担着企业的其他工作,并不能全心投入到不会马上为企业产生价值的学生技能培训中。此外,企业还担心自己用心去培养的“学徒”毕业后不选择自己的企业,那么企业所投入的人才培养成本将归零。虽然如此,企业还是希望从学校得到优秀的人才,故校企合作还在进行,只是停留在参观、研讨等比较浅的层面。另外,要考虑到企业的动态发展,企业的项目是随时变化的,企业可能存在顶峰和低谷的不稳定发展状况,企业很难做到和学校的长期合作,在企业所开设的课程也很难固定不变。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育和学徒培训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現代学徒制以“高职标准”+“职业标准”为育人目标。现代学徒制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而出现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期待进入企业的人才能够兼具高素质和高技能。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要以“高职标准”为基石,学生通过在校的课程学习可以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素质。现代学徒制要以“职业标准”为取向,学生通过在岗训练可以具备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职业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质。endprint

2.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可以进行在岗技能学习和训练,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相结合,这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在企业所开设课程的开发,针对某门课程或某一个领域的技术开展深入的合作,细化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材建设、岗位职责、岗位待遇、岗位评价等每一个环节。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中,学校方应注重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如何给企业带来利益,可以是学生在岗工作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可以是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所带来的企业福利,还可以是企业支持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学校要做好效益宣传和推广工作,巩固和企业长期合作的根基。

3.现代学徒制的鲜明特征是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双重身份。传统的学徒制是在企业由企业师傅带着徒弟进行手把手的技能传授,现代学徒制有别于传统的学徒制,企业不但是用人单位,还是育人单位,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育人的主体,地位平等,有共同的职责、共同的目标并承担共同的风险。学生在校学习和在岗训练交替进行,学历教育和技能学习同时进行,学生既有“学校师傅”也有“企业师傅”,要同时遵守学校和企业规定,达到学校的要求和企业岗位的要求,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徒弟”双重身份。

三、基于专业工作室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途径

近些年,中山职院在现代学徒制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一些专业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和中山市广日电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百果园中山公司深入合作,联合开展现代学徒的培养,从招生开始,学校统一在录取前组织学生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学生毕业后到该公司工作。本文提出在专业工作室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结合所在的自动化专业就如何让企业愿意加入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专业工作室的日常运行管理,以及如何实现“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实践。

1.企业调研,成立专业工作室,与企业需求对接。通过走访调研广州天赫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市博道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深圳市吉诺伟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华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以及企业实际岗位设置,成立了两个专业工作室,一个是专业基础工作室,工作重点是低压电气设计、控制器件安装、控制配电柜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另一个是专业应用工作室,工作重点是以单片机和PLC为主的控制系统设计、制作与调试。每个工作室配有2—3名指导教师,全权负责工作室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包括学生的招聘、学生的培训、和企业的联系、项目的开发等。

2.组建校内模拟公司,建立组织架构,制定规章制度。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工作过程,两个工作室组建了校内模拟公司:中山市天睿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中山市平安机电公用公司,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明确教师为公司经理以及项目负责人,学生则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根据个人能力分别设置电气技术员、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仓管及采购员四个岗位,各司其职。

模拟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内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招聘制度、培训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工具使用管理制度,进入专业工作室的学生可以比较接近地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在各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专业工作室教师緊抓培训制度中的两周一次汇报交流会制度以及传帮带制度,极大地保障了模拟公司的有序运行。

3.以各类技能竞赛为契机,推行师徒制。专业工作室的教师针对各类技能竞赛,分析历届竞赛题目,教师研讨,制定培养计划和训练项目,教师以“师傅”的身份带领“学生徒弟”进入竞赛的备战阶段。在2015年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得十几个奖项,参加人次达50人次,获奖人次达30人次。

4.以实际项目驱动,加强专业工作室和企业的对接,推动校企双主育人。结合实际情况,因校企项目合作存在非常多的困难,专业工作室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研发分两类,一类是校内实际项目,此类项目的师傅为教师,在模拟公司中完成,学校配套项目开发资金,如学校电子楼所有实训室综合布线改造、基于自动生产线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研制、多功能实用型汽车零部件自动生产线研制等;另一类是接受企业委托研发的项目,此类项目为企业的实际项目,师傅为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以及项目负责教师,企业工程师将直接指导工作室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在企业中完成,并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如五金零件碰焊自动化开发、中山市博道工业自动化设备公司的电性能监控系统等。

四、基于专业工作室的现代学徒制的成效及实施难点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专业工作室的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自动化专业实施三年,成效明显,专业工作室模拟公司运行,可以确保学生的“学校学生”和“企业徒弟”双重身份的实现,在教室进行高职课程学习,在模拟公司和工作室接手的实际项目中进行岗位训练。在专业工作室层面开展和企业的合作更加切合实际,企业和专业工作室合作开发实际项目的意愿强烈,有些企业愿意提供其主要研发产品和设备给工作室并对开展技术培训,真正实现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学到了企业的实际技能,毕业后也愿意到企业工作,实现了毕业无缝衔接到就业即上岗。

虽然基于专业工作室的现代学徒制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是碰到了一些困难,如专业工作室教师本职工作量不少,专业工作室学生主要任务还是要进行日常的课堂学习,如何在兼顾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有序开展专业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发完成企业的合作项目,这个是约束专业工作室和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学校可以在项目开发和学分替换之间有一些举措将更有利于这种形式的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2]王平.学徒制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