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转型背景下对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9-14兰玉倩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高职高专实践教学

兰玉倩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实践教学表现出很多问题,本文通过结合食品相关专业基础课程《食品加工技术》的教学实践,对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转型发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67-0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压力更是刻不容缓。实践教学活动[1-5]是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类课程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生动手过程中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是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良好途径。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生物教育等相关专业的职业拓展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及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此门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操作技能性较强,根据专业不同此门课程学分、课时及课程理实比例各不相同。笔者从2011年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结合我校转型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验室建设对我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实践类课程重视度不够

1.能承担本门课程教学的专业任课教师少。食品教研室目前专业课任课教师3名,各自有不同研究领域。食品加工按照传统食品加工原料进行分类,分为果蔬制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饮料食品加工、畜产水产食品加工和发酵食品加工,实践课程上最好实现教师分段教学,每位教师可以发挥自己在研究领域的专长,但是目前本教研室专任教师少,教学任务中实现分教师分段教学难度较大。

另外食品教研室實验室包括食品感官实验室、食品加工实验室、食品检测实验室和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目前没有专职实验员,只有兼职实验员和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实验室。兼职实验员有其他教学任务,学生在校时间为2年,一年级新生需要适应学校环境,同时校级课程任务较重,二年级同学专业课程任务较重,勤工助学学生精力有限,很多实验课程需要任课教师自行准备实验用的原材料和试剂等,给实验室日常管理带来不便。

2.课时费计算时实践课与理论课不相同。根据我校管理的相关规定,每位教师每年工作量有最低工作量要求,其中教学工作量占据专任教师计算总工作量时的最大比例,但实践课在计算课时费时与理论课不同,会按照人数(是否标准班)及系数(低于1)进行折算,导致工作量、课时津贴收入减少,任课教师选择实践课程的积极性较低,与此同时实践类课程需要任课教师自行准备实验材料、提前进行预实验,需要的备课时间更长。

3.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实践课程根据每次实验的难度、学生的兴趣度以及加工制品本身的加工特性,实验课程的时间长短不一。我校实验课程的课时长度为3节课,提前下课违反学校规定,延迟下课学生、教师的休息时间得不到保障。

目前我校实践课程是否分班教学以30人为限,近几年的招生情况食品相关专业在校人数每班30—40左右,即使分班教学也是分组完成实验操作,学生不能充分进行练习,且本门课程的实验室性质决定了实验原材料主要是水果、蔬菜、粮油制品、肉、蛋、奶等食品原料,在低值易耗品采购以及相关经费划拨、报销等问题上手续烦琐,经费划拨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经费出处包括一年度里技能比赛评委费、学生实习见习相关车费、讲座费及所有实践实训课程低值易耗品的费用,能用于低值易耗品采购及本门课程的经费有限。

理实结合的期末考核时理论部分的成绩所占比例较大,实践教学部分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普遍低于50%,多数以学生考勤、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印象分等给予学生成绩,过程性考核体现得不够充分,关于实践教学的课堂教学监督及考试形式等有待改进。

4.课程安排时间过于固定。食品加工实验原材料根据采收和上市时间的不同有季节性差异,例如葡萄酒酿造的实验如果安排在每年的9、10月份,刚好是葡萄采收的季节,学生可以参与葡萄的采摘,实验过程中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意识会加强,各种专业知识得到综合应用,且生产原料在上市季节采购也会降低实验成本。

5.实验课时有限,实验内容单一。目前实验课内容多以验证性内容为主,按照操作步骤基本可以成功完成实验,学生的挑战性较小,操作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安排少,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较差,可以结合实验课程考核在相关实训课程上开设开放性试验、设计类实验增加学生的兴趣。

二、实践类课程教材不符合本校学生学情

食品相关专业招生文理科考生均招,学生动手能力良莠不齐,现在市面上的教材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上课教材多选几本会给学生带来经济上的压力,目前学生上课定一本教材,任课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验条件等实际情况参考多本教材,所以根据本地气候特点编制一本符合我校我专业学生学情的校本教材迫在眉睫。

三、实验条件须待改善

目前食品实验室有食品感官评品室、食品加工实验室、食品检测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但是实验室面积有限,只能允许学生分班分组进行实验,且每次试验用到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等数量有限,实验经费不足,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用水用电安全等存在安全隐患,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不能正常开放实验室。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有,加大实验实训室的师资投入,聘请专职实验员;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实验条件和实验室增补低值易耗品等,完善开放实验室方案;利用技能比赛、社团活动等机会开放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增加学生兴趣,提升专业归属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后勤资源,让学生在原料采购、储运、加工、检测、销售等环节中体会市场规则、企业运营模式,使学生在实习就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就业引导不够,学生缺少兴趣,专业归属感不强

学生对于相关学科的兴趣度不高,专业归属感不强,部分学生表现出混学分的现象,建议加强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做好学生入学教育、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安排,加设短期工厂企业见习[6-8],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引导和监督,以增加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endprint

1.加强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为加强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可以开设专业班主任,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多与学生互动;可定期或不定期开设师生座谈会或者专业例会,在学生选课、见习实习前后等校内非教学环节给予学生指导;开设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大赛,邀请企事业单位领导、技术能手对学生进行培训并担任评委,给学生接触社会和市场的机会,加强学生对专业就业的认知;施行高职高专学生“导师制”,重视师生的双向选择,给老师和学生更多课余时间接触的机会。

2.完善实践类教学体系,增加学生专业兴趣,增强专业归属感。除去在课堂需完成的实践类教学任务外,增加入学教育、专业认知实习、短期工厂企业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训类课程。入学教育中了解校情、系情、专业招生、就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情况,加强对专业的认识。专业认知实习从相关单位的选择、新生专业认知动员、差旅准备、单位参观及新生专业认知结束后的总结等几个环节,合理设置课程流程,力求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专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短期工厂企业见习需充分利用当地食品企事业单位的便利,安排学生1周见习前培训3—4周企事业单位一线见习,1—2周见习考核,由见习单位对学生表现进行成绩考核,结合校内指导教师意见给出见习成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轮换单位进行见习,短期内对某些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顶岗实习根据学校教学安排为6个月时间,结合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给学生灌输安全生产的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利用校内外实验课堂、实训基地等生产场所的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等机会促使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就业为前提,以岗位工作职责为要求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工作角色的顺利变化,增强学生专业归属感。

3.重视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结合专业、行业特点,积极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级、省级技能竞赛,放开视野,了解行业发展现状,真正做到以赛促教,同时专业任课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实践能力,争取机会“走出去”,多参加会议、培训等活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4.加强相关课程间的内在联系。食品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设置有些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新产品的加工及新食品的安全问题等综合食品加工技术、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感官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及食品微生物检验等课程,运用专业知识,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加强相关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5.结合学生活动,发挥专业特长。可以与相关社团合作,例如我校的“食尚社”,结合学校学生活动的特点,提倡学生在食品加工实验室自主动手制作各种活动中的饮料、甜点、零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专业归属感。

五、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深度不够

1.校企合作内容单一。目前本专业校企合作的内容主要是企业给学校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见习机会及专业认知实习的机会,但校企合作的内容包括很多[9-12],例如培养人才、科研开发、技术攻关、产品设计、产品服务、生产管理、技术培训、文化传承、创业孵化等内容,结合专业和地方经济的特点深入校企合作模式,杜绝出现需要企事业单位了临时联系、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后没有后续合作的现象。校企合作可以针对企业要求适当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实际生产的需求共同编订校本教材;借助企业力量组建校内工作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中厂;组织教师下企业锻炼,在工作岗位上更新陈旧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生产技术;完善相关政策,吸引企业与教师产学研互动;创建校企联动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立奖学金激励机制,借助企事业单位力量吸引优秀学生订单式就业。

2.根据企业需求推行多证书毕业制度。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企业生产需求现状,引导学生进行非学历考试培训,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拓宽学生就业途径,缩短学生的入职适应期,本专业相关的证书推荐获得公共营养师、ISO内审员、HACCP体系内审员等证书。

3.注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于人才培养效果的反馈意见。定期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交流沟通,就学生专业认知实习、见习、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关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结合行业发展及科技的进步适时更新陈旧过时的专业内容,补充前沿科技,这也要求相关任课教师能够不断学习紧跟专业发展的步伐。

六、结语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应该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高专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需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放开政策,鼓励支持任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发挥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培养“毕业就能上岗”的合格毕业生为目标,在人才培养、师资共享、校企共建基地、共建项目等方面加强校企深入合作,加强师培力度,鼓励专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做好学生的专业领路人,服务好社会。

参考文献:

[1]林宇红,闫波,陈淑范,等.高职食品加工专业分类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外食品工业,2015,(3):82.

[2]魏晖.关于高职食品加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西部皮革,2016,(7):237.

[3]张华江,迟玉杰,穆莹,等.浅谈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32.

[4]豆海港.浅谈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农产品加工,2015,(4):87.

[5]秀艳.浅谈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J].大观周刊,2013,(1):100.

[6]孙国勇,张榕欣,左映平.浅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5,(8):82-84.

[7]赵玉平,金海珠,姜竹茂,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实践教学过程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8):94.

[8]夏灿.基于平等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实践模式探究——以马鞍山师专食品学院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3):156-158.

[9]呂顺,林琳,余顺火,等.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提升食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1):105.

[10]张彩凤,刘玉珍.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观点,2010,(1):45.

[11]侯文慧.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31-32.

[12]秦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6,(6):223-224.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高职高专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