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的构建及探讨

2017-09-14刘向华袁栎刘志军蒋丽德伟张怀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网络课程

刘向华++袁栎++刘志军++蒋丽++德伟++张怀平

摘要: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平台是实现现代化及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构建自主性学习的网络医学教学课程体系,将有效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推动全国高校间资源共建共享。本文阐述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内容设置、评价指标及应用前景。合理运用网络课程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将促进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医学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构建及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056-02

一、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规律,从分子机制角度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1]。该门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医学专业学科,成为培养医学研究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的重点学科。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全国各医学院校一般将医学分子生物学定位在以实验技术为基础,理论与技术密切结合的一门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实施方式以理论课程和实验操作课程相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多而复杂,名词概念抽象,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的知识更新快;实验教学内容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同时对实验时间、场所、实验操作及实验室的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受上述所限,传统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学生对理论知识缺少连贯性的理解,实验观察能力薄弱,不利于科研思维能力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今后遇到科研课题时也不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或技术解决问题[2]。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及各院校教育环境的改善,通过电脑创建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辅助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三、网络课程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对我国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的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动数字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建或购买现成的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进行教与学的过程,即教师运用网络与微机等诸多硬件条件,结合科学系统的现场教学网络平台,与学生展开互动,实时、异地进行授课的全新学习与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对传统的现场教学模式进行必要补充;同时,它也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网络化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符合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四、我校医学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体系的构建

1.课程体系“四衔接”。南京医科大学自2014年起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共建“中国医学数字教育项目示范基地”,大力进行教育信息化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3]。本教研组在校网络课程自主性学习平台的资源上,致力于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微课及虚拟实验微课制作,并将多媒体视频材料、在线课堂、网络题库等多重教学资源整合重组,创建了更实用性、系统性、新颖性及创新性的E-learning自主性网络课程平台。该平台注重课程体系“四衔接”:专业知识和临床案例相衔接;综合实验与科研创新培训相衔接;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自主学习相衔接;“PBL+CBL”实体教学和仿真虚拟教学相衔接。教学方案以分子生物学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自主学习相衔接为基础,基于微课,仿真虚拟教学相衔接,并编写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形成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目标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引导和激发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训练科学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五模块”。目前,我系建立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内容板块包括五个部分:(1)课程描述: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及前沿进展综述。(2)教学队伍:师资力量配备,教学科研双向遴选,有助于学生了解任课教师的研究方向及在本领域取得的成果,便于线上线下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帮助学习者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及分配有充分的了解。(4)教学资源:整理、编辑教师的电子课件和上课视频,制作微课、虚拟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上传网络平台供学生随时自主学习。(5)网上学习: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增加网上留言或视频互动等功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线即时答疑;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参考书目及专业网站链接;提供模拟试题便于学生随时检测学习。网络课程平台将使微观的医学教育更直观、更具有可感知性,也使教学形式更机动灵活。

3.考核方式“多元化”。教学效果的评估从导师在网络课程制作中的表现的评价、网络平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评价、学生使用网络课程后的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评估。逐步构建医学分子生物学题库上机考试、教学评估教学方案、科研实验操作考核评分细则并努力完善多元化考核制度。同时网络课程登陆权限全面免费对外公开,邀请兄弟院校师生试用并评价,收集宝贵意见进行进一步优化整改。希望能将之建立成为国内医学院校医学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考核的一个典范。

五、医学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发展前景

医学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通过“短而精”微课、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整合到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及煩琐的实验步骤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进入微观世界了解生命本质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引导和激发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兴趣[4]。网络课程作为传统课程的重要辅助手段,将有效提高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对促进医学高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科研能力,实现全国高校间资源共建共享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春燕,冯作化.医学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刘向华,德伟,刘志军,郭静,张爱萍.虚拟实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1):991-993.

[3]易发平,卜友泉,马永平,宋方洲.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23-625.

[4]刘向华,德伟,刘志军,郭静,张爱萍.医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的建立和应用优势[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09-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课程
高职电子商务运维与管理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云技术在士官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
翻转课堂在网络课程项目式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