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给孩子留下一份温暖 写在2017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之后
2017-09-14童薇菁
童薇菁
2017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于7月28日- 8月20日举行,本届展演以“童心童梦”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国的多台儿童剧陆续登陆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带领小观众们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戏剧魅力。
今天,数字产品在每一个中国家庭中都伸手可及。孩子们自会识图起,就能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玩游戏、看动画片、阅读书籍甚至是建立社交关系。被电子产品“圈养”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会出现什么问题?很多家长为之担忧。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从耀眼的电子屏幕上抬起头来,从虚拟的社交空间里走出来,可是,有什么能比iPad更有吸引力呢?
2017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不久前落下帷幕。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笔者作为一名“大龄儿童”,跟着“小脚丫”们步入剧场,听着他们哭,听着他们笑。或许他们在家中是熟练的电子玩家,但至少在这一个小时里,他们告别了自己熟悉的经验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张开每一个毛孔,沉浸在新的知识、新的情感的认知与感受中。
把提供问题解决之道的责任交给剧场,或许太过绝对。但剧场,确实应该为孩子们的成长做点事,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更要做一些机器算法做不到的事,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人生与世界更全面的认识。比如走进剧场,这一小小举动背后的仪式感,对于生命美满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告诉孩子们,太容易得到的幸福,也太容易消散,为自己喜欢的事物付出时间与精力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它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在社交场合合适地表现自己,尊重他人。这当中的情感体验哪是一个简单算法所能教会?
儿童剧作品应该主动出击,去寻找并且弥补互联网时代造就的情感空洞、知识空洞,并用感性的表达向未成年的孩子们“转述”。别以为他们不能观察到、体会到,虽然无法用成人化的,有体系有组织的话语表达他们的想法,但他们的头脑却接收到了舞台上呈现的所有信息,颜色、形状、姿态、肢体、音乐……他们是敏感的,这些元素符号,包括剧场给予他们的感受,都转变为情感印象,记忆为一次非常重要的生命体验。
影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很多孩子都是通过父母给他们做的手影造型来建立对这个自然常识的初步认识。不过,影子能做的绝不仅仅是小兔子、飞鸟这些小动物们,它还能用来做游戏、讲故事。此次参演作品之一,由日本影法师剧院带来的“人体影绘”《在这个手指上停下来》,就通过对影子千变万化的运用,描绘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在巨大的银幕上,演员们利用自己的身体,通过弯曲、折叠等方式做出恐龙、猿猴、眼睛、苹果等千奇百怪的造型,演出一开始,孩子们就已经惊讶得坐不住了。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者充分开发了光线传播的特性,在平面的幕布前,创造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幽默感。六名演员时而玩起捉迷藏游戏,一个个因为“重叠”消失不见,时而讲起忍者的故事,有的还要面对比自己身形“大”好几倍的巨人的挑衅,简直可以说是在用影子变魔术,台下的小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没有多媒体的运用,没有吊威亚,没有花哨的舞美,甚至连这些影子的呈现,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但整部剧却给孩子们带来惊喜连连。演出后,演员们当场授课,他们教会孩子们如何运用手指做螃蟹、茶壶,他们邀请跃跃欲试的孩子们走进幕后,通过两人、三人的合作摆出人体影绘造型,还原演出场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小观众们通过观看与学习了解了影子魔术的变化规律,回到家中自己也能创造,还可以把这份新奇、快乐与朋友分享。具有启智意义的《在这个手指上停下来》给现场的大观众和小观众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戏剧不在别处,舞台就在生活里。只要拥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简单的事物也能化为神奇。
阿根廷木偶剧《坚强的小锡兵》也传递着同样的创作理念。这部作品根据安徒生同名童话改编,讲述了一条腿的小锡兵爱上跳芭蕾舞的女孩,历经重重磨难的故事。其中大鱼游动、锡兵火中殉难等场景格外生动,仿佛在剧场中活过来一般。演出后,创作者“抖”出了这部作品的内里乾坤,没有什么高科技,他只是运用生活中很容易得到的锡兵木偶、洋娃娃,皮影和幕布等材料、摆件,配合着灯光与烟雾的运用,讲述了这个凄美动人的童话。在海外,有很多家庭会利用生活中的素材给孩子们讲故事,经过绘声绘色的演绎和对细节的关注开发,有不少作品就此走上大众舞台,成为孩子们的最佳“伙伴”。
目前,中国至少拥有3.8亿少年儿童,儿童剧已成为演出市场最热门的剧种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寄予了中国家庭育儿的新希望。虽然前景广阔,但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创作幼稚化,演剧成人化,目的功利化,制作粗糙、审美低俗,走向了幼稚玩闹与理论说教的两面。市场热衷于舞台上的技术翻新,却缺乏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的童心、童趣,回避儿童的情感与心理开发。今天文化娱乐产品之丰盛,有甚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但面对眼花缭乱的市场,家长们却无从选择了,到底应该给孩子们看什么样的儿童剧?
一部面向孩子们的作品是否用心,是否真诚,从舞台传递出来的质感就能一目了然。本届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的开幕大戏、由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创作的《泰坦尼克号》经评委们一致通过,高票当选“最佳作品”。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各个主要人物,在创作者手中做了卡通化的处理,变成了老鼠和猫。作品舞美精致而生动,无论是歌唱部分还是台词部分,均展现了角色独一无二的性格,是一台群像丰富的演出,具有很强的舞台感染力。儿童剧可以和孩子们谈论死亡,它借着“泰坦尼克号”这一载体,给小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合情合理的生命教育。
中福会儿童藝术剧院的创始人之一任德耀先生曾说,儿童剧绝不是小儿科,而是大天地,儿童戏剧工作者必须是读懂儿童内心世界的“全科大夫”。读懂孩子最想要什么,并不简单。无论手段如何创新,创作的灵魂不能忘记,那就是:一颗面对孩子的真诚的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