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管理中唯物辩证法的运用
2017-09-14张文梁黄子苡沈方龙
张文梁++黄子苡++沈方龙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对唯物辩证法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必须在思想上牢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以及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来指引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要求实现安全发展,承担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责任,达成高校安全管理目标。
关键词:高校;安全管理;唯物辩证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014-03
一、唯物辩证法在高校安全管理中运用的必然性
1.唯物辩证法基本概述。“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联系、发展的观点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稳定校园环境。安全是实现高等学校稳定和发展的底线,稳定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平安校园”也是高校发展的自身需求,近年来,多数高校的建设已经由“外延扩张”转为“内涵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不仅能让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教学和管理上,而且让学生可以安心学习文化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硬件、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高校安全管理需要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及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时提到:“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近年来,高校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安全管理中的唯物辩证法的运用,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应从高校安全管理中唯物辩证法的具体方法论入手,以调研高校安全管理中唯物辩证法的运用现状为参考数据,对高校安全管理中唯物辩证法的运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确保指导理论能够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二、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1.用联系的观点克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片面性。“联系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抓稳定,正确认识影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特点,善于全面分析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妥善把握工作展开的重点、步骤、时机与力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同理,社会矛盾的爆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许多因素相关联,“蝴蝶效应”即为明证。“‘蝴蝶效应是说在巴西丛林里的一只蝴蝶偶然扇动它的翅膀,就可能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刮起一场龙卷风。”原因是蝴蝶翅膀的运动引发身边空气系统的微弱气流,进而引发周边的空气或其他系统的变化,这种连锁式反应最终引致其他系统产生巨变。此效应说明,事物的发展对初始条件极为敏感。
对高校稳定工作的启示是,社会、高校、家庭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社会与家庭中的矛盾会影响高校师生的心理和行为,如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分配不公、腐败严重、假劣商品盛行、治安状况不佳等问题所引起的各种疑惑乃至愤愚,若不能正确引导,冷静对待,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甚至家庭琐事也可能会成为破坏高校稳定的诱因。同时,高校对社会、家庭也会有所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如食堂不卫生、饭菜价格高质量低、个别教师教学态度恶劣与品行不端、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等问题,如不及时改进,很容易成为校园稳定的隐患所在。
诚然,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往往不是高校自身所能解决的。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密切相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将学校的后勤服务推向了社会,而一旦遇到诸如物价上涨、食品安全等问题时,高校的稳定便会面临考验。这些问题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虽无直接联系,但仍可能对高校的稳定产生巨大冲击。因此,以往作为社会管理范畴的交通安全、平稳物价、保障就业等社会民生方面的问题,如今也逐渐成为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预警范围。这是由高校稳定工作的社会关联性所决定的,高校早己经不是“象牙塔”,学生亦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学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决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密切关联。我们必须以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做好高校维护稳定的工作。
2.用发展的观点解决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极端主义。“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做好高校稳定工作以安全理念为指导。新时期高校的综合改革必须以稳定为前提,倘若没有稳定的大好局面,高校所要深化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等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就无法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仍然习惯于以静态稳定的思维方式看待高校改革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稍微遇到一点阻力,发生一点小冲突,马上就神经过敏,以稳定为借口拒绝改革。高校稳定绝不是“不要出什么事情”,这是消极心态指导下的被动防范。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如果没有那些思想活跃的“不安定分子”的活动,就没有大学精神,也不会有科学、文化和社會的进步。稳定不是终极的或是唯一的目的,高校不能仅仅为了稳定而稳定,进而放弃其他更多更重要的目标。如果绝对稳定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不能追求这样的稳定目标。我们不能为了极小概率的不稳定事件,而不计成本地试图预防它的发生。对于因无法预防而发生的不安全、不稳定事件,进行积极的应对和及时的善后处理,往往比单纯的预防更有效率、更加重要。endprint
三、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容和形式是一对矛盾体,形式和内容之间可以有互相促进作用。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它会推动内容发展,反之亦然。”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但要把安全教育搞活,不仅在形式上要丰富、有吸引力,更要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安全教育的工作上,采取了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召开不同主题的动员会、组织学习其他单位事故通报、回顾高校安全事故教训总结经验等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宣传栏、形象生动的宣传单等多种途径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受教育者因形式单调而产生的厌倦情绪,进而增强校园安全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所谓较强的针对性,是指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针对高校的新生、毕业生、教职工、家属等不同群体我们采用不同的形式和途径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2.现象和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也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以学校定期组织的安全大检查为例,召开动员大会、在现场悬挂安全标语等,采取这些正确的措施不仅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也可以体现出安全管理工作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但仅仅依靠这些工作肯定是行不通的,工作不能只流于形式、流于表面,与之相比,在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中落实遵章守纪,检查不漏死角,切实排除宿舍、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等场所的各类安全隐患才是本质和关键,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内在本质,校园安全问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的。
3.原因和结果。“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利用“有因必有果”的因果关系。“引发现象的是原因,由原因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是结果。用唯物辩证法因果关系原理抓高校安全、指导高校安全工作,主要可以通过两方面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一是体现在总结经验教训方面;二是体现在及时分析某些现象可能导致的后果,努力消除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原因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总结经验的手段越来越先进,我们能够认知的事故原因也越来越详细,只有找准原因,认真吸取教训,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更有保证、才能使未来的安全更有保证。
“辩证法分析事物的变化通常分为‘内因和‘外因。由此可以看出:‘防是重在外因上下功夫,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很重要,但是,‘外因仅仅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因素。”我们重视外部因素的同时,更要重视“内因”,即事物变化的根本因素。如今,人本管理理论因其十分重视对人性的研究,对动机的分析和行为的引导;而得到大力提倡,深入人心。其实,“很早以前西方管理学家就建立了‘需要→动机→行为模式,沿用至今。这一理论的始祖马斯洛从研究中得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的经典结论。”“需要”是根本因素,也就是“内因”,结合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就是该怎样培养师生的“安全需求”,把高校当前的“要我安全”这一被动要求局面转变为“我要安全”的主动促进局面。一个成功的安全管理工作者也应该是安全文化的建设者,所以安全管理工作者应当具备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我们应当从根本和思想上加大培养师生对“安全需求”的力度,积极利用安全稳定的内在因素,培育师生在生活中的安全行为习惯。
4.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可能性与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抓安全应有的放矢,高校安全工作涉及到全学校学生、教师、其他员工及其家属的观念意识、行为纪律、自我管理等许多方面。如果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把握不好轻重缓急,所有事件一把抓,这不仅会影响安全工作的实际效果,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会影响紧急、重点问题的解决。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告诉我们,在安全工作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在紧紧围绕当前工作重点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增强各项安全工作的针对性。第二,通过辩证分析,做好转化、引导和预见性工作。因此,要做好安全工作,主要是创造条件、抓准时机,通过认真分析,预测未来形势发展的趋势,争取在最有利时段,促进各种不安全因素向安全因素方向转化,或者防止安全因素向不安全因素转化,从而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工作。
5.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必然性与偶然性是紧密相连的,必然性蕴育着偶然性,偶然性则促成着必然性。社会危机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做好日常化、制度化的危机管理,并将其纳入整体发展战略之中;社会危机的偶然性则要求我们应注重日常的危机应对经验的学习与积累,注重危机管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以便在危机发生之时能够化险为夷。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任何一次违章事故发生之前,必然有无数次的违章发生,只不过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碰上“物的不安全状態”。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安全稳定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但具体在何时、何地、何人身上发生又是偶然的。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因为不稳定状态的必然性,所以必须建立长期性的维稳体制、机制,做到警钟长鸣;因为其偶然性,所以必须制定维稳的应急预案,做到及时有效处置与善后。“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前一过程中属于偶然性的事件,到后面的过程就可能转化为必然性事件;另一种是在大的范围内属于偶然性的事件,在小的范围内可能变成了必然性事件。”总结在高校校园内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故,发现其中不乏有一些人身事故的案例竟是由于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引起的。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处在“十三五”的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加之国际政治、经济情况日益复杂,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的数量和规模快速扩大,因此,高校校园安全形势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高校校园的稳定受到破坏时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之大计。唯物辩证法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高校安全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的方法论。我们只有认真地、切实地将唯物辩证法运用到高校安全管理的实践当中去,才能实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质的飞跃,构建出真正让师生放心的“平安校园”,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雷.唯物辩证法对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DB/OL].2013-04-05.
[2]陈尚志.深化唯物辩证核心和精髓的认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