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转型过程中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十点建议
2017-09-14文正勇邹远超覃川杰谢碧文李锐袁登越齐泽民
文正勇 邹远超 覃川杰 谢碧文 李锐 袁登越 齐泽民
摘要: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水产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低对口就业率、高跳槽率,已经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我省水产养殖转型试点专业,已经在应用转型方面展开了一些探索,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相关高校人才培养经验,对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做好水产养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十点建议,供广大水产教育工作者探讨交流。
关键词:水产养殖;应用转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242-02
第一,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一届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化改革逐步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策,新一轮的改革也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教育领域也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创新,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解除传统教育存在的各种弊端和不足,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提供保障。那么,面对当前改革机遇,我们该如何做好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定位呢?传统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理论为主,相应的实践学习不足,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上很难适应生产实践的需求,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动手能力不足,最终跳槽率较高。这样的培育模式,不但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也不能满足生产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人才的培养模式亟须改革。然而,就专科学校等应用型高校来讲,由于学制等,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应用型教学,理论教学显得严重不足,结果导致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足,后期提升空间受到限制。
因此,新形势下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定位于培育“理论+实践”的“双学型”人才。一方面,从水产养殖办学体系来看,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本科教育处于整个教育体系的中间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向下为专科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机会,向上又为研究生的教育输送优秀学生,这一重要的办学职能就要求我们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从水产养殖业的行业人才需求来看,也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近年来,我国水产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整个水产行业对本领域的人才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而目前水产行业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以便能够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因此,培育综合能力强的“理论+实践”的水产养殖高素质人才,已经刻不容缓[1]。
第二,做好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比重。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一般为八二开或者更低。而在新时期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建议把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到四成,强化实践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同时为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第三,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弊端在多年的累积过程中逐渐凸显。为了避免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利影响,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做好教育模式的创新。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学校+企业”或“学校+基地”的培育模式,把课堂搬进企业和基地,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和社会共同担当起人才培养的责任。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深化理论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理论教学主要以课程的难易程度进行安排,一、二年级以基础课程或专业基础课为主,三、四年级以主要的专业课程学习为主。这种课程安排的弊端是,各专业知识不成体系,学生掌握程度一般较低,同时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考研或毕业论文等,也会降低其对相应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加快理论教学改革,是提高水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在新时期,建议课程的设置可以采取模块化,将水产养殖的主要板块内容集中到一起,按学期或学年进行强化学习。与传统课程设置方式相比,模块化理论课程的设置,能够显著地加深学生对相应板块的印象,结合实践教学,掌握相应的理论与操作技术。在课程内容方面,传统课程的知识理论已经远远落后于实际生产,应与生产相结合,及时更新相应的理论知识,深化与企业或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尽快编写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水产养殖专业理论教材。
第五,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实验室教学,而应该创新更多的教学方式,如企业实践教学、渔场实践教学、暑期社会实践教学、学校创业实践教学等。鼓励学生到生产一线实践,如鱼苗的繁育可以在鱼苗繁育场进行实践学习、饲料的生产工艺及流程可以在饲料厂进行学习、饲料的营销可以在饲料销售部门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习、鱼病的防治可以在企业的技术部门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习。
第六,注重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是当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一个主要衡量方面。具有良好社会交际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口碑,在将来的长远发展中,也更具竞争力。因此,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强的优秀的水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学院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发展提供多个平台。
第七,加强学生职业能力鉴定。鼓励学生积极通过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水产领域的相关从业资格。例如,水产执业兽医师资格证、水产疾病防治员、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等证书。
第八,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高校可以每年举办水产养殖专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情况进行检查,再次促进学生对相应专业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加深其理解与认识。
第九,深化校企合作。定期邀请水产相关企业的专家、领导到学校交流,将生产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学生交流,帮助其掌握生产一线基本情况。此外,在学生实习、学生培养、理论创新等方面,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努力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第十,促进行业交流。积极加强与各水产养殖培养高校、研究所的交流与合作,开设“水产讲坛”,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能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更多的渠道。
综上所述,在广大水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集合大家的智慧,从多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结合各校实际,对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合理修订。相信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将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并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参考文献:
[1]覃川杰,齊泽民,岳兴建,等.二本院校水产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04):234-237.
[2]邹远超,齐泽民,文正勇,等.鱼类遗传与育种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146-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