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2017-09-14林小娟
林小娟
(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 南京 210031)
品管圈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林小娟
(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 南京 210031)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率中的作用,以提高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率保证护理安全。方法 我科于2016年7月组圈对急诊科转运的危重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找出在急诊科急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了6个月的计划→实施→确认→处置(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经过6个月品管圈的良性干预,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率明显上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进行,不仅提高了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同时还提高整个品管圈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及护理质量管理意识。
品管圈;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缩写QCC),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应用品管工具,持续的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我科成立的“救生圈”品管圈,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所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进行活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品管圈一般情况
1.1 圈名
“救生圈”寓意我们急诊科护士像救生圈一样能在危难时刻解救和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1.2 人员组成
圈长:抢救室副护士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圈员:抢救室骨干护士,负责各分管项目的实施。指导员:护理部主任
1.3 活动阶段
组织品质团队、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况把握与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
2 方 法
2.1 确定主题
组织品管圈会议,所有圈员对急诊抢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待选主题通过头脑风暴,品管圈全体成员用权重打分法最终得到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的权重分别为20%、36%、24%、20%,10名圈员用L型矩阵以5分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得分第一顺位者,即“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向上级申请,审批通过后开展本次品管圈活动。
2.2 现状把握和目标设定
2.2.1 现状调查
根据本课题目标制定调查表,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护送人员行为不规范或应急能力欠缺;(2)急救设备、药品、物品携带不足;(3)无医生或者护士陪同;(4)转运前评估不到位不充分;(5)转运车刹车不灵敏或者护栏容易滑脱;(6)急救设备或急救物品途中故障。
调查2016年7月11日~2016年7月25日我院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的情况。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共计374例,其中不安全转运共计86次,不安全转运率为22%,安全转运率为78%。见图1。
图1 我院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的情况
2.2.2 目标设定
在12月31日之前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率由78%提高至90%。根据公式计算目标值=现状值+(1-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78%+(1-78%)×83%×70%=90%。
2.3 解析
运用鱼骨图、系统图对为什么护送人员行为不规范、为什么急救药品物品携带不足、为什么没有医生护士的陪同进行分析,10名圈员用1、3、5对所有原因进行打分。根据80/20原则总分40分以上为要因,得出7个要因;2016年8月9日~2016年8月21日应用查检表,针对7个要因进行调查共计调差172人次,发生不安全转运共计38次,从下面的柏拉图中我们看出护士年资低经验不足、护工接受的培训少、没有评估单为真因。见图2。
图2 安全转运率下降解析
2.4 对策拟定
10名圈员再次通过头脑风暴对以上的7条真因探讨整改对策,用1分、3分、5分从对策的可行性、经济性、效益型这几个方面进行打分,根据80/20原则,总分120分以上为可行对策,得出制定年轻护士专科理论、操作培训计划;安排专人带教;实行岗前培训制;抓好在职培训;制定危重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单;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掌握;为可行对策。
2.5 对策实施与检讨
我们用PDCA循环的方式对护士年资低经验不足、护工培训少、没有评估单进行三个月的对策实施与检讨,最终得出在对策实施后由于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不安全转运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2.6 效果确认
我们再次制定查检表,通过跟踪调查、数据收集等方法,在2016年11月7日~11月21日共计调查急诊科转运的危重病人次数374次,不安全转运34次。见图3。
图3 改善后安全转运示意图
2.7 标准化
在标准化阶段,我们把危重患者的转运流程进行了优化,制定了危重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单,并向临床其它科室推广。
2.8 检讨与改进
在6个月的品管圈的一点一滴的推进的过程中,有优点也有缺点,救生圈是本科室的第一圈,许多方面都是在摸索着前进,圈会的形式比较单一,查检表制定的不够详细;但是我们所有圈员活动后在沟通技巧和QCC手法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3 讨 论
虽然急诊科转运患者仅仅需要短暂的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但若不注意其中的安全隐患,会影响到患者的救治,增加患者意外死亡的风险[2-3].此次我们急诊科提出的“救生圈”“提高急诊科急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率”的活动针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保障各个环节的转运,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脑力激荡进行剖析,再通过验证寻找出真因,针对真因再次头脑风暴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通过6个月的实践证明,我院急诊科急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率由实施前的78%提高至91%。从而证明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科急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率有效。
[1] 乔丽曼,品管圈在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中的作用.中国医学杂志,2010,30(23):2025-2027.
[2] 陶敬甫.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2):37-39.
[3] 何建茹.院内转运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3,04.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
B
ISSN.2096-2479.2017.08.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