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
2017-09-14陆寿芬
陆寿芬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
陆寿芬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自护能力和恢复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巧、健康知识掌握和自护责任感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满意度调查和随访结果,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6.4%大于对照组总满意度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青光眼;认知行为护理;术后;自护能力;影响
青光眼是眼内压间断或者持续升高而导致的一种疑难疾病,并且发病非常迅速,危害比较大,甚至导致患者失明。不仅给患者带来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觉神经萎缩等方面的损害,而且让患者感到视力模糊、眼睛疲劳等痛苦,要及早治疗。目前,早期的手术治疗的效果最好,但是,仍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术后效果不理想,尤其是护理这一环节,要加强患者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提高手术成功率,尽早康复。本文将对青光眼患者的认知行为护理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的重要性,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47.45±3.61)岁,原发性青光眼14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混合性青光眼10例。对照组男11例,女20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42.15±5.84)岁,原发性青光眼14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混合性青光眼10例。两组患者均经过眼科等相关详细检查确诊,并排除了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在接受常规的基础护理,包括疾病宣传、检查和用药、对症处理等方面之外还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具体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并最终选取认知护理队伍,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综合认知护理计划。①心理干预:很多患者对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存在担忧和焦虑的心理,这会使患者的压力增大,瞳孔扩大和房角关闭以及眼压升高等,不利于患者恢复,护理人员要让患者了解青光眼相关知识,了解手术和术前注意事项和术后效果等,让患者做好准备。梳理患者不良情绪,可以借助音乐、聊天、身体锻炼等放松身心。②饮食干预: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以促进胃肠蠕动,液体摄入不超过300 mL,不暴饮暴食和抽烟喝酒等,不吃刺激性食物,让身体和眼镜处于良好的状态下,有利于术后恢复。③生活护理: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和保持睡眠质量,注意眼部不要过于疲劳,不过度看书、看电视手机等,保持房间通风、干燥,保证生活作息的规律和稳定。④出院指导: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包括用药指导、禁忌指导以及生活当中的注意事项指导等,让患者保持眼球滤过通畅,术后一个月内保持规律的眼球按摩并遵医嘱定期复诊和检查,促进快速康复。
1.3 评估标准
使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估,内容包括自我护理技巧、健康知识掌握、自护责任感和综合分数四个方面,得分高表示自护能力好。并通过问卷调查来评估护理满意度,主要设不满意、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三个方面,并计算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自护能力综合评分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的自我护理技巧、健康知识掌握、自护责任感和综合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自护能力比较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根据满意度调查和随访结果,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3.5%大于对照组总满意度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
3 讨 论
青光眼是眼压升高导致一种疑难眼部疾病,不仅发病迅速,而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甚至导致视神经萎缩和失明。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就会导致双眼全部丧失视力而失明,在人类致盲原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青光眼目前在临床治疗上主要是依靠手术进行治疗,而且早发现早手术并且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患者的视觉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当前,对青光眼的治疗多集中在术前检查和手术上,对患者的认知和行为的护理及干预则显得不够重视。而患者的自护能力对术前保持良好状态及术后恢复都有很大的作用。认知行为护理是当前护理领域发展和推崇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通过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身体锻炼、青光眼基本信息和手术方式方法、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以及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和饮食,都有合理的护理计划和方案,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认知行为护理对患者视力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62为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实验组的基础护理加认知行为护理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技巧、健康知识掌握、自护责任感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患者满意度较高。相比于单纯的基础护理,认知行为护理下的患者的康复和满意度都比较好,能够帮助到患者更快恢复。
可见,在临床护理中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疗效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1] 孙宇妍.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影响[J].转化医学,2015,12(09):123-125.
[2] 潘丽娟.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的影响[J].临床监护,2014,23(07):232-233.
[3] 钟晓丽,郑 岚,张文怡.观察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远期疗效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9(29):239-241.
[4] 葛 坚.青光眼防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J].中华眼科杂志,2012,12(09):123-125.
[5] 王方群.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5(17):23-25.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7
B
ISSN.2096-2479.2017.08.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