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2017-09-14张贵勇
张贵勇/文
思考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张贵勇/文
人是动物吗?你为长大感到高兴吗?每个人对美的看法都一样吗?艺术家都是自由创作吗?自由有什么用?你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当孩子逐渐长大,会抛出各种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解答、得到怎样的解答,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未来及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被问及这些问题,许多教育者似乎都感到头疼。但法国应用哲学大师、哲学童书作者奥斯卡• 柏尼菲却很喜欢回应这些问题,回答的方式也很特别,让孩子有豁然开朗之感,并由此爱上哲学。那么,他有着怎样的魔法,让看上去深奥的哲学回到凡间?哲学真的那么有意思吗?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吗?怎样让哲学更好地指导教育和生活呢?近日,在奥斯卡来华宣传他的“儿童哲学智慧书”系列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提问能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
找到答案后直接告诉孩子,固然省事省力,却失去了最佳的教育时机。而珍视孩子的提问,并启发其深入思考,与之一起探究问题背后的问题,才是最可取的教育方式。在奥斯卡看来,提问能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亦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困惑,例如想知道“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这是因为,除人之外的动物是没有这种困惑或挣扎的——老虎不会想成为蝴蝶,一匹马不会希望变成水中游来游去的鱼,但人类却有很多想法,如渴望像狮子一样强壮,像蝴蝶一样优雅,像鱼一样自由,像邻居那样成为富翁。有这些想法其实很正常,但如何思考得明白、透彻,才是问题的关键。
思考的过程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奥斯卡举例说,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先提出各种假设,并从多种角度予以回答,然后从这些回答中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反问,接着再回答这些衍生的质疑。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看似在原地打转,其实问题已经由大变小,被分解成更多细致的、方向更加明确的问题,即问题不再是原来的问题,读者的思考层次也变得深入,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多,体悟的东西也更多。
这种类似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对话方式,在“儿童哲学智慧书”系列中很常见。例如,当孩子想知道“社会是什么”,奥斯卡会试着先问对方“你喜欢一个人生活吗”,孩子会回答“不喜欢”,并给出“因为我会感到烦闷、无聊”等回答。接着,奥斯卡继续提问,“对,可是别人的烦恼比你少吗?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需要体会一下无聊的感觉呢?一个人也可以很快乐,对吗?你害怕面对自己吗?……”如果孩子回答“喜欢,因为别人会阻止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奥斯卡会启发对方思考,“对,可是有时候,你也会阻止自己做想做的事情,对吗?别人也可以帮助你做你想做的事情,对吗?别人比你更了解什么适合你吗?……”这一层层的回应并深入解答,孩子会越来越意识到社会是有契约精神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好与坏的一面。
“哲学不是形而上的玄而又玄,而是能带来思考乐趣的,可以很好玩,其中的秘密就在于把哲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教给孩子。”奥斯卡告诉记者,哲学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通过思考世界和人生中那些看似无用、无解的重大问题,孩子无形中会明白很多富有深意的道理,拥有一种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这些品质必将助力孩子的整个人生。尽管这些问题往往没有终极答案,但把这些问题包含的基本含义抓出来,也就抓住了世界和生活的本源。
例如,“情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背后,是孩子对父母的爱与依恋。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早的情感,也是最初的疑问。“我怎么知道父母是爱我的?对孩子来说,这一问题是其人生面临的首个危机,尤其是当父母生气的时候,孩子会怀疑他们还爱不爱我。无论哪一国家,人的基本困惑都一样。我试着找出这种共通性,并希望孩子学会如何思考一些哲学问题,找到自己的答案。”
“苏格拉底就是我信奉的导师、我的偶像。”奥斯卡说,当他很小的时候,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消防员。但是,当他了解了苏格拉底后,突然发现,苏格拉底做的事情就是他所向往的。当时他并不知道哲学思考是一个工作还是一个职业,但知道自己想就想做这样的事情。“苏格拉底的生活是在雅典的大街上行走,邀请每个人跟他一起思考,我觉得这件事情真是棒极了。”有趣的是,利用哲学帮助人思考,帮助有困惑的人寻找答案,而今真的成为奥斯卡的工作。
“孩子天生是哲学家,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都说孩子跟哲学很贴近,天生就是哲学家,但为什么孩子长成人后不再是哲学家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及奥斯卡这个问题,他表示,这句话对也不对。对的一面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对什么都惊奇,想知道天为什么是蓝色的?云会不会掉下来?大部分成人对之是没办法解释的,因为他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而这其实透露了孩子是哲学家的原因,即对事物感到好奇,有惊讶之心,而且这种惊讶不是刻意的。
这个命题不对的地方,是因为孩子不能把事物概念化。哲学家固然要有问题意识,但也需要概念化——没有普通认同的概念,就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这一点对哲学家而言很重要,否则就陷入了相对主义。奥斯卡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最大问题,就是激进的相对主义。他举例,一个人手里拿着一瓶水,常人看到的是一瓶水,但在后现代主义者那里,这瓶水可以是冲天的火箭,抑或遨游大海的鲸鱼。后现代主义的这种思考方式,在艺术层面可能很有趣,但在哲学层面行不通。同时,哲学有许多技巧,如辩论、分析、总结、联想、解释等,这些能力不是天生就会的,需要孩子不断去学习。
保持好奇心,不断去学习,孩子才有可能长大后依然想成为哲学家,但还要保持心态,注意摒弃一些反哲学的东西。我国学者周国平曾表示,哲学的最大敌人是功利心,即凡事都讲究利益,看问题往往从现实收益出发,从而失去了形而上思考的能力。在奥斯卡眼里,哲学最大的敌人,是一路往前冲的心态,没有了思考的弹性。他建议,学好哲学的前提,是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对熟视无睹的事情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并发自内心地去追问、思考,而这是教育力所能及的地方。
“让孩子长大后依然有哲学家的气质,老师是关键。”奥斯卡坦陈,尽管每个国家都有课程标准,离不开标准化考试,但标准化考试的担子,最终是落在老师身上,是用僵化的方式还是灵巧的方式,是采取重复训练还是鼓励自主思考,特别是有没有教会孩子思考,是衡量老师优秀与否、水平高下的关键。老师影响学生,往往不是因为他讲授的课程,而是他们看待事物的态度。
奥斯卡举例说,“我的一位大学哲学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他随时能让我吃惊。记得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下着大雪。教授来到教室后,自言自语道,真不明白伟大的文明不是诞生在寒冷的地方,难道是这里的人思想都冻僵了吗?很多人对此无感,但我的老师从天气想到文明的诞生,给了我很大刺激,所以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一幕。我也有另一位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的老师,那是我十二三岁时,课上学习压力的概念,就是研究一个物体的重量和面积之间的关系,但我并不想学这个公式,于是问老师,为什么是这些质量除以面积,而不是质量除以数量呢?我当时的想法不是很科学,只是一时的想法。但是,当我问老师这个问题时,他非常震惊,整个表情都变了,因为他无法回答我的问题,也根本没有想到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很多老师已经进入一种思维惯性,只会灌输式教学,这不利于培养爱思考的学生。奥斯卡经常告诫老师们,请你好好运用你的学生,这是一个真正的教育问题。在他眼中,围绕问题一层层深入的对话,可以有多种方式,而且你在教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教你。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老师们要让自己爱上问问题。老师自己会不会思考是关键,会思考的老师就算教学生背电话簿,也会用好玩的办法。
“老师治学的方法与态度,是没有人能拿走的,但非常有意义。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快乐、自由和思考。我把一生奉献给了思考,因为思考带给我自由和快乐。”奥斯卡说。
成功并不是由学校来定义的
此次奥斯卡来华期间,与众多中国孩子及其家长进行了交流。互动中,家长们问他最多的问题是如何缓解自己的教育焦虑。一位家长就如此发问:“我担心孩子上不了好学校,上不了好学校就没有一个好未来。但为了上好学校,孩子童年就很累,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没办法,只能这样下去。我到底该怎么办?”
“孩子上补习班,是一种正常现象,这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发生。”奥斯卡认为,有一点需要明确,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时候不快乐,努力拼命学习,是为了长大后变得快乐。“问题是,这些一生都在竞争的孩子长大后,也许三四十岁、也许五六十岁,来到我的咨询室向我求助。从中我发现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他们都很憎恨自己的一生。我遇到过一位女性求助者,她在法国巴黎工作,一直在名校学习,一直是第一名,现在是一名公司高管。但她来到我的工作室后,问我‘我该怎么办,我恨我自己,我有钱,但我不爱自己的生活,我很难与人沟通,这让我变得很孤独’。父母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让孩子整个童年一直在补习班里进行知识学习,可能起到反作用,即培养一个内心失败、不能接纳自己的人。”
“让孩子一直跟别人竞争,是给孩子埋下一个不幸的人生。”奥斯卡说,不让孩子去竞争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父母遏制不住自己的教育焦虑,不由自主地会把自己的焦虑映射到孩子身上。比如,他们自己没有获得成功,希望孩子能获得。而且,他们深信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我总是问家长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生一个孩子呢?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你自己?很多父母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把孩子就当作自己的一个物品,是用来满足自己的焦虑的,然后还假装是为孩子好,这很奇怪。”
奥斯卡告诫父母们,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人,都不是所谓的好学生,很早就辍学。有的孩子适合做学术,有的孩子不适合。人经常会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认为成功首先就是要做一个好学生,但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奥斯卡认为,思考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都喜欢问问题,如何引导其问问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而问问题实际上有技巧,即抓住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例如,在博物馆里,父母可以让孩子选择一幅画,问孩子从这幅画里面看到了什么,代表着什么,背后的含义是什么。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和猜测,像猜谜游戏一样,会引导孩子深入思考,进而享受美好的思考时光。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奥斯卡认为,父母只需做两件事,一是留意倾听孩子们的问题,二是平等地和他们讨论。父母们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着给出自己的答案,只要鼓励、启发孩子去想就好,不要接受孩子说我不知道。相对于学习成绩方面的成功,孩子的问题意识更重要。如果父母用单一的评价系统套在孩子身上,其实是把其内在的精神扼杀了。
父母也可以多和孩子玩猜谜的游戏,像书中所写,引导孩子就一个哲学问题慢慢深入思考。奥斯卡说:“我小时候不愿意骑自行车,因为没有辅助轮,总是很紧张,再也不想骑车了。但持续练习3天后,我和小伙伴们骑着车消失得无影无踪。孩子学习思考也是这个道理,可能一开始有抵触,尤其是没思考习惯时,但相信我,孩子慢慢会享受思考的乐趣,会问出更多有趣的问题。”
而之所以写作“儿童哲学智慧书”系列,就是帮助父母和孩子明白哲学的内涵,学会深入思考。据了解,奥斯卡多年来一直在做哲学咨询,遇到很多有人生困惑的人。于是,他打算写一套专门给儿童的哲学书。动笔之前,他做了广泛调查,请年龄不同的孩子将最常问自己的、最想问别人的、感到最困惑而未得到解答的问题写在纸上。当这些问题统计出来后,他发现,诸如“社会是什么”“情感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好和坏是什么”“我是什么”“幸福是什么”等问题其实是所有儿童乃至人类的基本困惑。当记者问他是否局限于当前的9个主题时,他表示,哲学主题是不会用尽的,还有很多主题,如暴力、恐惧等,都非常值得探讨,也值得老师、父母和孩子用一生去探究,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