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带来的变化
——以听评课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17-09-14王娜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幼儿园副园长
王娜/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幼儿园副园长
“一节好课”带来的变化
——以听评课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王娜/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幼儿园副园长
听 评课是幼儿园重要的研修活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听评课工作中,我们通常只局限在课堂上的“听”和活动后的“评”,缺少对“听评课”意义的深入挖掘。在反思以往活动组织问题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四步骤”教研策略探究,尝试对听评课进行重构,开展对症下药的听评课活动,引领教师走在研究的发展之路上。
听课议课——探寻表现症结
新学期的工作布置会上,当我宣布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以“一节好的体育课”为主题,开展教师展示活动时,会上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啊?又要听课了……”
“这样听课就像走过场,没什么意义啊!”
“是啊,仅仅是展示、研讨,对于我们教师的成长没有多大帮助。”
“我们自己知道体育教学活动组织有很多问题,可不知道怎么改!如果展示不好,那多不好意思啊?”
……
这些来自教师的心声,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将常态化的展示工作做得更有意义、更有效率,通过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呢?面对“一节好的体育课”展示活动,她们表达出了对自身专业水平的质疑、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质疑、对活动意义的质疑。怎样发挥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转变活动方式,让展示活动变得更具实效性呢?看似常态的工作已不能用陈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只有更深入地挖掘教师话语背后的问题,才能有所突破。
听评课工作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回顾以往的听评课活动,我们多是重视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其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性价值,造成了教师的抵触情绪。为此我们转变视角,以学校发展的整体性对听评课活动进行顶层设计,用科研的行动研究法对听评课教研活动进行重构并实践。
带着对听评课的思考,我们对“一节好的体育课”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调研。首先,开展小组问题式研讨,鼓励教师说观点、摆问题;其次,进行“预约课”与“推门课”相结合的实践性调研,了解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另外,组织非正式交流,让教师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表述自己的问题,帮助我们了解教师们的困惑。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围绕“一节好的体育课”的设计和组织,我们的“真”问题慢慢呈现了出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调研听课、议课活动,让我们探寻活动组织过程中的症结,去伪存真了解到教师的真实困惑,为后续的展示课及评价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洞见症结——剖析问题根源
以往我们的 “展示课”活动仅仅侧重于提升的形式,忽略了筹备过程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积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所表达的内容触动了我!
于是,我问大家:“对于一节好的体育课展示活动,大家有什么疑问?在开展活动时,哪些环节、内容对你们自身的能力具有挑战性?”
李老师说:“在活动中,我该怎么样观察孩子的表现,做到既不干预孩子的探究,又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呢?”
“我在活动中也发现同样的问题,有的时候指导多了,孩子就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做,如果指导不够,孩子便在原地打转。”卢老师说道。
在教师们的表达中,我捕捉到一个重要的信息:老师们更希望自己在“好”字上做文章,满足孩子个性化的发展需要。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我便顺势追问:“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每次的活动中有新的收获和成长,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初衷!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更适合我们开展研究,提升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引发了教师们的热烈讨论,自主研修小组便由此而生!
(一)引经据典——加强理论支撑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以体育教学为例,我们充分发挥自主研修小组的作用,针对教师在体育活动设计和组织方面的问题,利用“项目教学”研究方法 ,围绕“体育核心经验”“运动基本动作”“幼儿身体素质”三个核心词语等开展了“引经据典”式的理论学习。教师们从词语解释、理论分析、案例举证等方面进行学习和分享。学习中,教师们逐渐感悟到:在以前的体育活动组织过程中,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基本动作指导不够到位等问题都是源于教师对幼儿体育活动核心经验把握不足而造成的,从而加强知识的学习,为展示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观摩借鉴——汲取组织经验
在掌握理论知识以后,我们开展了基于同一活动的不同问题的核心研讨。通过“听”优秀体育教师的现场展示课及翻看录像,围绕教学目标在活动中的落实、基本动作的教师示范与引领等问题开展了“评课”活动,借以汲取优秀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组织经验,提升组织能力。
(三)骨干引领——加强个性指导
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基于新教师在调研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成立“问题式”研究小组,招募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对新教师开展个性指导。通过“问题分解式”的“一课多研”,不断帮助优化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积累组织经验,展现团队的力量和智慧。
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是教师对于活动核心经验的把握以及组织经验的积累;这“源头”则是把握听课中出现的问题、获得新知从而获得收益、提高认识的过程。症结的“源头”在“三部曲”的研究中逐渐清晰明了,在接下来的听评课活动中,教师的所思、所悟将变得灵气流动、思路明畅。
观课思课——优化教学活动
教师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需要及时的强化和巩固。在探寻症结、剖析根源的基础上,校内开展以优化教学活动为目的的评比型听课活动,以此为契机,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展示教师的个人智慧,从而使听评课更富实践价值。
(一)听课前准备——提前了解活动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亦是如此。教师有准备地听课和盲目地听课效果大有不同。因此,在听课之前根据听课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在园区“健康杯”体育展示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展示内容及教师提出的问题,我们会请听课教师提前“备课”。在观摩前,提前一天下发活动案例并提出明确问题,观摩前请教师了解教案的内容,根据每次活动前布置的问题分析教案,为教师有目的的听课做好充分准备。在此次听评课中,我们还针对“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问卷,在评课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二)听课中思考——及时记录感悟
在听课过程中,流水账似地听课不仅低效,并且缺乏发展价值。
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我们研究制定了“体育活动评价标准”,以此促进教师在活动设计和组织过程中突破症结、强化听课者在活动中有目的地思考,及时将每次活动前布置的研究问题进行记录,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思维方式及时记录感悟,以此提高听课过程的效率。
图1
(三)听课后梳理——提升观摩经验
听课结束后,对教师的梳理提出明确要求,分为四部分将现场实录进行整理。主要内容包括(见图1)
通过这四项内容的梳理,引导教师将活动本身的问题、需要提升的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等内容及时进行梳理总结,使教师在听课过程中逐渐学会设身处地研究活动、换位思考反思自己。活动后的梳理是业务管理者引领教师对于听课的再次梳理,深入且具有启示性地思考是对听课活动意义的升华。
互动评析——促进教师成长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Spielberg.Jil)就教育评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带着这样的启示,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转变研究观念,转变评价方式,让评课成为教师成长的黄金时段。
(一)由“倾听者”到“表达者”,唤醒执教者的主体意识
作为授课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最清楚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执教方式。为此,在评价环节将传统的授课者反思、观摩者评价的流程进行了调整。发挥授课教师的主动性,以活动为依据围绕研究其问题,通过在教学评价中主题意识的觉醒及主体性的发挥,变“倾听者”为“表达者”,变“接受者”为“辩论者”,使评课活动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唤醒内在发展需求,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由“重评价”到“重评析”,促进评价者的研究能力
评课的目的不在于分出教师的水平高低、不在于证明观摩者的水平,评课的核心价值在于改进教学。因此,从“天马行空”的评价到“求真务实”的评析,改变的不仅是评价者在评课时要为执教者有的放矢地提出意见,更重要的是在传递一种“以听促评,共长共赢”的教师发展理念。
教育的智慧是积累的过程,累足成步就会实现执教者与评价者的共同成长。
收获一:追本溯源,切实提高听评课价值。
在听评课活动中,秉承着以引领教师发展为策略、以促进幼儿成长为核心的理念,以科研的严谨思路开展听课实践,以教研的各抒己见做好评课点播。听课与评课的紧密结合,使听课有了理性的思考,从而变得更加深刻;使评课有了实践的沃土,不再脱离实际。从而追溯活动本质,让听评课活动成为提升集体教学质量的途径。
收获二:示贬于褒,传递听评课正能量。
教师对于听评课的抵触,多是来源于把听评课活动作为衡量教学技能的标尺赋予其“政治化”目的。我们更应该将听评课作为一个诊断、观摩、交流、合作的活动。融建议于表扬之间,研问题于交流之中,传递发展正能量,进而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在研究中碰撞思维的火花,绽放教育智慧的光芒。
“四步骤”教研方式的重构,让听评课活动焕发新的光彩,从而获得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经验范式。研究的过程中,外显的是听评课活动质量的提升,浸润的则是引领方式的质变,相信这种民主、自主的研究氛围,严谨、科学的研究方式,将会如明灯一般,指引我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上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