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2017-09-14张文峰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师
张文峰/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师
让教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张文峰/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师
在各种教育理论百花齐放的今天,关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研究很多,大多是关于教师成长内容、方式的探讨。我们也在思考:教育在什么状态下,最有利于教育的发生?教师在什么状态下能做出最有教育味道的设计和工作?我想最好的状态并非是外部的激励,而是来自内部的需求,更需要内在的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让自己始终处在研究的状态。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唤醒每个人的这种状态,让教师充满激情,让他感受到研究带给自己的工作的变化。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研究提升专业能力。优良的教育任何时候都应该让个体找到生命的生长与生成感。
2013年1月,我们开始了每年一度的饕餮大餐——大家论坛,我们努力地去营造一种教师研究的文化与氛围,让三小的教师们成为行动研究的实施者,心灵成长与专业发展共进。
五年,47个论坛,193个话题,288人次的参与……这样的经历,这样的对话是我们用心记录成长的过程,“大事小情”都拥有暖人的温度和理性的光芒。这个过程,老师们的感觉是:我做的事情很有意思,能给我带来内心的满足以及职业的幸福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能给彼此带来力量,共同面对困惑和挫折。
随着一次次的论坛对话,愿景也就逐渐清晰和明确。这愿景的实现,需要三小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智慧贡献。寻找学校发展创意的种子,让智慧凝聚,同时对学校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每年的一月既是中关村三小“大家论坛”的集会,也是学校发展的创意集散时期。大家论坛让更多的教师学会梳理自己的工作成果,由实践走向行动研究,最后成为理性思考。
一路走来,我们拥有了一批具有课程意识的、优秀的研究型教师,教师的成长跟学校的发展也是同步的。五年来,我们有了侯京钰老师的图书馆课程,刘彦老师的数学阅读课程,蔡新颖老师美术即时性课程,年轻音乐教师们的周末艺术课程。最让我们惊喜的是,这几年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原创性的、有价值的论文和文章,大多发表在《教师月刊》《人民教育》《校长》《基础教育参考》等杂志上。据知网统计,署名中关村三小的文章2002年到2015年间共272篇,其中有235篇是2012年到2015年这三年发表的。
我们不禁会问:这几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数量的论文和文章涌现出来?为什么教师们写文章的热情短时间内高涨?我想,是因为“大家论坛”让每一位教师有意识地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学术思维进入活跃期。当教师有了实践和思考就有了原创的冲动,当大量的原创涌现时,就有很多形式可以表达,写文章就是其中一种。
从学校层面来讲,五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在了教育的路上,他们有着坚定的脚步和清晰的目标,他们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