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爽的城,馋人的小吃
2017-09-14陈竹编辑任红
◎ 文 | 陈竹 编辑 | 任红
凉爽的城,馋人的小吃
◎ 文 | 陈竹 编辑 | 任红
金黄色的树叶将贵阳街头点缀得格外美丽。2016年12月6日。 摄影/秦刚/东方IC
人人都可以找到的网络资料,从来都浓墨重彩地描写千百年来开疆扩土征伐的历史,又用足够的篇幅描摹一地一城的美不胜收。这些资料,很详细,没温度。看过,忘得快。
而来贵阳这种地方,更看重的是体验。你只有进入后,感受了,才能在细微处发现不同,增加朴素的生活之美。人的生活史,有血有肉的感受都是体验来的。
贵阳城市不大,盆地嘛,据说人口密度之高堪比香港。马路不宽,车多;小街小巷很窄,人多。近年来,新增“堵城”之说,城市间的排名总是靠前。但是来贵阳旅游的人数直线上升,随便一个三天假,就是近百亿的旅游收入进账。
来贵阳体验,一是气候,二是美食。
先拉一面大旗来舞,巴金先生的《贵阳短简》。“我还记得你对我说过你讨厌贵阳的天。你似乎十分相信那句老话:‘天无三日晴。’但是现在我告诉你,我在这里接连看见几个美丽的晴天。头上没有一片云,天空是淡青色的。阳光给树叶薄薄敷上一层金粉。大群苍鹰展开两翅在空中自由的翻腾,麻雀在屋檐上愉快的讲话。一阵微风吹到脸上,就像一只熟习的手在轻轻抚摸。桃花盛开,杨柳也在河畔发芽。我呼吸着春天的空气。”
巴金先生的《贵阳短简》,写于1944年5月初,收录《巴金文集》第8卷。那年,巴金与萧珊来到花溪,在“东舍”举行了婚礼,度过了新婚蜜月。巴金与夫人萧珊在这如诗如画的地方,小憩三日后离去。
引经据典地说了这么一堆,其实是想说贵阳的天气好,而且好的历史长,有名人记载,千年可查。
阳光下的南明河,杨柳拂岸,春意盎然。2017年1月29日。 摄影/彭年/东方IC
在夏天里,特别是热浪中,说贵阳,应该算是一个愉悦的话题。“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这既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事实。
差不多十年前,贵阳到火炉城市去推荐旅游,策划团队提出“卖凉爽”。大多数人不以为然,“凉爽有什么好卖的?”的确,贵阳人就在冬暖夏凉中,虽说冬暖差点意思,但夏凉是绝对的。这有啥稀奇,天天过的凉快日子,还值得到外头去说?
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应该是找到了营销的痛点。凉爽果然大火。连年入夏之后,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达贵阳以后最大的感受,大多是“凉爽”二字。贵阳用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让四方来宾感受到了清凉。
这里需要植入一段权威表述: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经过论证,认为贵阳夏季具有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力、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低能耗等气候优势,授予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称号。
贵阳历年来的气象统计显示:贵阳市中心城区最热月7月的平均温度为23.9℃,清晨空气清新宜人。而且,贵阳的降水70%集中在夜间,既不影响白天出行,对天空又有清洗作用。这大概就是所谓天遂人愿吧。
贵阳人爱说老天爷是公平的,让我们排在全国富裕之末,却给我们最好的天气。“冬暖夏凉”,是怎样的造化成就了贵阳和上天的和谐。
所以坊间有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更多的人不说顺口溜,说大白话:贵阳,大空调。在贵阳的花溪,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一到夏天,会来好多外地人,哪里的都有,近邻重庆的最多,凭着手中的房卡、车卡、饭卡,在这里舒舒服服地过一个夏天。而贵阳人在三伏天基本不往外地走,哪里都热。在电视上看到这里38度那里40度,总是万分同情:天,热死人啰。
贵阳的一些楼盘开售,买房者中的外地口音也是此起彼伏的。有人把在贵阳买房避暑和在海南买房过冬相提并论。
在气候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的时候,贵阳的美食也已经成了好多人心头的忘不了。
网上搜索到的网友评价这样说:“想要活得精致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笑不露齿,比如穿得要精心,再比如吃饭的时候规矩一箩筐。可是如果想要活得自在,活得舒服,只要去吃一顿贵州菜,再打个饱嗝,生活就美好到了骨子里。”评论者是在去了北京著名的“三个贵州人”餐厅就餐后写的。
令贵州人骄傲的是,近年来,贵州菜(黔菜)带着贵州的山风野趣,初出茅庐,就在高手如林的大都市中脱颖而出,征服了众多食客、吃货。
原来有个词叫“先发制人”,现在有个词叫“后发赶超”,用来讲黔菜的出现似乎也恰当。在大山的屏障下,自由生长,静静成熟。它为天下知晓的步伐虽然迟缓,却未必不是好事。高山深谷一方面阻隔着它走向外界的脚步,另一方面又保护它的自然纯净。那些来自山野的食材,带着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特色,在今天这个绿色环保成为时尚、原生态文化倍受追捧的时代,注定成为人们的新宠。
吃喝实在是一件很没有原则的事。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都是极其私人的,情绪化的。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高大上的茅台酒在贵州,蜚声海内外的老干妈辣酱在贵州,好吃叫人停不下的辣子鸡在贵州,在全国餐饮界呈席卷之势的酸汤鱼也在贵州。以辣为主,酸味并行,黔菜辣辣得香,黔菜酸酸得爽。
但是我和外来的朋友们最喜欢的是那些数不胜数的小吃。贵阳的小吃,对于当地人而言,是一种踏实的味道,妈妈的味道,简单而美味,让人深深依恋。推开小餐厅的门,就是家的味道。
翠微园。2010年9月3日。 摄影/吴东俊/CFP
比如“丝娃娃”,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其形颇似初生婴儿被裹在“襁褓”中,因而得名。用小面皮包裹豆芽、萝卜丝、海带丝等,浇上酱油、香醋、辣椒等调料,酸辣可口。省府路上有家黄姓“丝娃娃”店,藏在民居里,丝娃娃的味道极好,炒粉炒饭的味道一流,总是人多而且总是熟客多。推门进去,老板招呼:来了,随便坐,要等哈。另一家名气大的是杨姨妈,她的丝娃娃从三张桌子到全城多家连锁,据说还盖了高楼,算是勤劳致富的一个注脚。
贵阳的青岩古镇,被称为玫瑰味道的古镇。沿着石板路走过去,都是各种小吃的店面。玫瑰糖的冰粉,入口即化,清凉心脾;玫瑰糖的高粑稀饭,大茶壶的滚开水,一冲香气四溢。而黄老伯的玫瑰糖让人念念不忘。别人都顶着他老人家三百年的家传手艺,在街上大张旗帜。他却躲在自己的墙边窝居,慢悠悠地发麦芽炒糖浆。生熟客人挤了一屋,他仍不慌不忙地装箱算账。问他,大街上的那些是真是假。他说,都是亲戚,随他们了。不急不火,不争不抢,像六百年古镇的人。常常是这样,一包裹着芝麻引子的麦芽糖片拿在手,古镇还没逛完,糖就吃完了。
贵阳小吃 摄影/东方IC
晨曦中,贵阳南明河畔超级楼盘未来方舟。2016年10月27日。 摄影/呈文/ CFP
雷家豆腐圆子,是贵阳闻名遐迩的小吃,一百年的历史了,至今还在书写品牌传奇。同样是豆腐,另一个贵阳名小吃叫做“恋爱豆腐果”。“恋爱豆腐果”口味热辣而名字浪漫,烤豆腐的摊摊前是否都是恋爱之人,这个还真没调查过。还有碗耳糕,还有肠旺面,还有黄家糯米饭……花溪牛肉粉早已冲出贵阳,走向全国,其汤味醇厚,辣烫鲜香的特点征服了无数人。
贵阳陕西路的夜市,是小吃一条街。以前是合群路,因为市政建设的缘故,搬迁到了陕西路。贵阳人请外地朋友吃饭,常常是刚放下筷子,热情的主人家就会邀请:走走走,去吃点宵夜。食物堵到胃胀的人,其实看重的是宵夜的氛围。本地人外地人常常要到这里来饱眼福饱口福,把活色生香的贵阳小吃,连同贵阳夜生活,一口气都吃进肚子里。贵阳饮食最活泼家常的是小吃,街头小吃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街头的小吃不断地在进化,味道越来越好。在贵阳觅食,如果不尝尝街头小吃,你可能真的就没有来过贵阳。
而小吃的最动人之处不仅是滋味,更是那种对阶层特征和贫富差距一笔抹去的气度。它们就是那么便宜,便宜到任何人都可以开怀享受,它们就是那么好吃,好吃到再有钱的富人也无力抗拒,豪车停在一边,一样坐在歪歪扭扭的板凳上。这是吃的魅力,更是生活贴心的快乐。这种快乐,你在贵州的每一个地区每一座城镇每一条街巷都能看到。笃定而安逸,自在惬意,生活美好到骨子里了。
南明河风光。2014年10月8日。 摄影/赵欣/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