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划分闲聊会话话题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017-09-14朱怡洁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4期

朱怡洁

天津外国语大学

论划分闲聊会话话题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朱怡洁

天津外国语大学

本文以闲聊对话为研究对象,收集了16组日语、汉语会话,采用「内容区分調査」划分话题。遇到“焦点不一致”、“关键词出现于先行话题中”等问题,以“内容连贯性”为标准,提高了划分话题的有效性。

闲聊会话;话题定义;划分话题

1.引言

话题的研究逐年增加,而研究话题,首先要划分话题。鉴于先行研究对划分话题的记述并不详实,本研究意通过划分会话数据,探讨如何提高其有效性和说服力。

2.“话题”的定义

划分话题首先要明确话题是什么。综合先行研究,有以下3个关键词。

3.划分话题

本文数据收集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中日各16人,2人1组,每组30分钟。

3.1 「内容区分調査」

关于划分话题,国立国语研究所(1971)首先采用了以语言形式和话题内容划分的方法。但因其以人的“印象”为依据,过于主观,后出现了言語」(如「話」)为依据划分的方法。该方法虽看似客观,也有其局限性,毕竟不是所有话题都用明确性语言为界限。杉户(1987)提出「内容区分調査」,即「談話資料主観的花村2015:75),被多个研究所沿用。(1)木暮(2002):调查者前后隔一定时间划分两次,如有不同听取第三方意见。(2)河内(2003):以内容连贯性为标准,找8人(包括录音者)边看录像边划分,标上话题名。(3)中井(2003、2004):对非录音者的5名母语话者展开问卷调查。让他们在两次观看录像之后,分别写上话题结点和话题名,调查者决定。(4)杨(2005、2007):以数据的30%为样本,由调查者和母语话者划分,一致率需达到80%,不一致的地方讨论决定。余下70%由调查者划分。

3.2 本文做法与划分结果

16组会话由调查者及2名母语话者来划分。划分之后,讨论不一致的地方,根据需要再听录音。实在无法决定的地方,调查者整理出来,取得录音者确认后综合决定。结果如表1。

一致与不一致的结点之和超过话题数量是因为,有些地方虽然一致,但3人讨论决定不分开为好,这些结点没被采用,出现了数量上的偏差。

4.结果分析

话题名基本一致,不赘述。下简要分析结点。

4.1 一致的结点

中日一致结点的比例都较高(日73.8%,中72.4%),究其原因:1)有明确的话题转换标志(如「」,“突然想起来……”等);2)有明显的内容转变。

4.2 不一致的结点

闲聊话题间联系紧密难以分开,划分时有多处不一致。主要有下两种情况。

(1)焦点不一致

例1:(出自C9C10)

[前一话题:上外虹口校区条件]

[下一话题:C9吃日料的经历和想法]

251C9我去过虹口体育场。

252C10很近。

253C9我在那个地方吃过一顿饭。

254C10那个超近,离虹口足球场。

255C9对,就是在那个地方吃了一家日料。

256C10就是来这之前在虹口,足球场附近的一家日料店里面吃了,一份日料吃的我快吐了,<笑>。

例1中,C10介绍虹口校区的地理位置,C9提出“我在那个地方吃过一顿饭”,既可说是自己与虹口校区的关系,又可说是为了提出“吃饭”的话题。事后询问C9,C9回答说253是为了讲日料,但254还在讲地理位置,二人出现的不一致干扰了划分话题。

(2)关键词出现于先行话题中

例2:(出自J9J10)

[前一话题:J10不能去学会的理由]

[下一话题:朋友的婚礼]

例2可看出,275中虽出现了「結婚式」,但这里解释为“不能去学会的理由”,而真正将“去婚礼”作为话题来讲是276,故276开始为下一话题。

5.小结

划分话题很主观,通过增加协作者来减少主观性,但实际也会出现“焦点不同”、“关键词出现在先行话题中”的现象。对此,只能坚持内容连贯性,一句一句找联系。

[1]三牧阳子(1999)「初対面会話話題選択―大学生会話の分析」『日本語教育』103:49-58日本语教育学会

[2]花村博史(2015)「日本語の会話における話題転換研究の概観:日本語教育研究言語文化学研究.言語情報編.』10:65-102大阪府立大学

朱怡洁(1993-),女,河南项城人,汉族,天津外国语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话分析和中日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