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猜想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2017-09-13邱宇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猜想科学素养教师

邱宇宁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猜想能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关键词:猜想;科学素养;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41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猜想与假设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猜想是根据事物的现象,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推测,或者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的属性对该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进行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由于猜想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又依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联想、比较和类比,然后对结论进行推测,所以它具有合理性;但是由于它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或实践的重复检验,所以它又具有假设性。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猜想能力的培养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营造融洽气氛,激发学生猜想

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或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构件,一个学生如果感觉在课堂中自己的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就会心情舒畅,表达流畅,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他们始终能按照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勇于发表意见、勇于猜想。假如我们教师给学生的是一种紧张窒息的氛围,那么,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猜想,他也不敢告诉大家,当然也无法对学生的猜想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敢于思考,不迷信已有结论,不满足现成的答案,要进行大胆猜想,不断创新。教师应随时点燃学生猜想的火花,甚至教师本身直接成为学生猜想的导火线。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要用发展和肯定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猜想,对合理的猜想进行鼓励,对猜想偏向的进行正确的引导,不猜想的进行正确的引导,让猜想伴随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被动的猜想行为转变成主动的猜想行为,让学生成为猜想的主体。

二、利用已有知识,诱发学生猜想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活动实际上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进行猜想活动的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活动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经过思维的冲突与再加工活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包括“学生收集已有知识和经验信息→将信息与猜想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形成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性结论→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表达”。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所进行的猜想活动是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难点,因为猜想是学生思维活动从具体经验向抽象思维的跨越、对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加工应用、思维活动的冲突与升华。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猜想不是无根据地幻想,而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本依据。如《了解空气》一课中,让学生猜测套在一只密封的瓶中的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时,学生就会联想到瓶中有空气,然后猜想会不会是瓶中的空气挡住了气球变大,或者在瓶口发生漏气的现象。如果假设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猜想就会不合乎逻辑,成了胡思乱想。如让二年级的学生推测电路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由于没有电路、电流知识经验的铺垫,猜想就会不着边际。但是猜想如果低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没有开始猜测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这时的猜想就是多此一举,毫无意义。

因此,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猜想的难度和深度,一般来说,猜想要略高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对猜想的事物要有一定了解,但又不是足够了解时,让学生猜想是最有意义的。如:在分离盐水时,先让学生猜测分离后的盐水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都知道水会蒸发,盐会析出来,但盐究竟会有什么变化呢?到底会不会随水分一起蒸发还说不准,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

三、根据年龄特征,要求不同猜想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认知规律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但《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以及猜想活动没有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现将我国的《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同国外的一些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国外的一些科学课程标准注重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猜想也有不同的标准要求,例如英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将学生的科学探究分为四个层次,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也有不同的要求标准:第一阶段(幼儿园至小学低年级阶段)提出“在决定做什么之前先想一想可能会发生什么?”;第二阶段(小学中年级阶段)提出“当提出做什么的时候想想可能会发生什么,要收集什么样的证据,需要用什么设备和材料”;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在恰当的地方,进行准备工作,并做出预言”。

猜想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处于一种起步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小学三年级处于起步阶段,猜想活动的重点在“对研究的问题猜想出可能会出现哪些有趣的现象或者结果”;四年级应该学会“预测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猜想的理由”;五、六年级学生应该学会“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猜想出结果,提出自己预测和猜想的理由,并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猜想的结果,包括文字表述、表格表述等”。因此,小学阶段的猜想活动应该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猜想能力一步步提高。

总之,我们应该把猜想寓于科学探究教学中,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它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该慎重考虑每次猜想的意义和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驗、生理和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大胆猜想的氛围,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猜想,让猜想为科学探究服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猜想科学素养教师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秋天在哪里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美育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