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三策略”

2017-09-13陈远彬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三策略思维培养激趣

陈远彬

【摘要】本文论述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三个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巧设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激趣 思维培养 巧设练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097-02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师生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笔者努力的方向。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提高课堂效率的三个途径。

一、激发学生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应从以下三方面来激趣。

(一)创设情境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预先设计具有童趣的情节、游戏比赛或猜谜活动等,力图把学生带入神奇的知识海洋,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无意和有意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同样多”的概念时,笔者出示课件:小芳十分喜欢小白兔,她家养了四只小白兔。小芳每天到菜园里拔四根萝卜喂小白兔,她拔了四根红萝卜,一只兔子吃一根萝卜(边说边用线将萝卜与兔子连起来)。小朋友们看看有没有多余的萝卜?有没有兔子还没有吃到萝卜?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出“同样多”的概念。

又如,在教学“两个因数相乘的简便计算”时,笔者设计了两组题进行计算比赛:选出3到5位平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小评委,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参赛。

(1)18×9= 18×19= 18×21=

25×19= 25×21=

(2)18×10-18= 18×20-18=

18×20+18= 25×20-25=

25×20+25=

经小评委评判,第二组算得又对又快。做第一组题的学生发现第二组题可以口算而第一组题不能口算,要求交换题再比一次。笔者抓住时机揭示课题并提问:第一组能不能口算?怎样简算?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学得非常认真,课堂效果很好。

(二)设置疑问

“学贵有疑,思始于疑。”笔者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有意设疑,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刚开始教学《分数化小数》时,笔者请学生说出分母在100以内的任意最简分数,并马上告诉学生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接着笔者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能够快速知道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起来了。

又如,教学《比和比例》一章时,笔者这样引出课题:一棵很高的大树,不爬上树梢,你能量出树的高度吗?一座很高的楼,不爬上楼顶,你能量出楼的高度吗?你能在地图上量出隆林与南宁相距多少千米吗?这些知识就在《比和比例》一章里。提出这些新奇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巧设目标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笔者结合教学内容,把具体目标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力图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志趣。

例如,在教学《约分和通分》时,笔者先告知学生约分和通分是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的基础,只有熟练地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才能学好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

又如,在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笔者给学生明确学好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对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很有帮助,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动脑动手,启发思维

(一)质疑设问,引导思维

教师注意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计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笔者发给学生几张求比值的题目卡。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初步了解了比例的意义,笔者提问:哪两个同学的卡片上的比能组成比例?一个问题让学生陷入思考当中,学生寻找着能和自己的卡片上的比组成比例的其他卡片,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再如,教学《简易方程》时,笔者设问:方程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通过教师讲解例题以及学生看书对照、小组讨论、思考分析,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归纳、解决问题。

(二)动手操作,促进思维

小学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小学生大多习惯于运用形象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笔者注重设计学生操作和教师演示的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四动”,即动手感知、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逐步从形象性思维过渡到抽象性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目的。

三、巧设练习,巩固所学

俗话说:熟能生巧。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接收信息反馈,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练习的设计应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和驾驭知识的能力。要使练习精练高效,教师必须巧设练习形式。笔者认为,教师应研究课本中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习题的设置意图、难易程度,在设计的练习中增设一些简单的单项习题的同时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还要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

例如,笔者设计了下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练习:

1.填空。

3.12÷0.6=( )÷6

6.7÷1.34=( )÷134

11.25÷2.5=( )÷( )

2.用竖式计算。

①4.68÷1.2= ②62.1÷0.03=

3.下列除式中的小数点怎样处理?

4.计算下面两组题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1)180÷25= (2)13.5÷30=

18÷2.5= 13.5÷0.3=

1.8÷0.25= 13.5÷0.03=

这样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学生思维高度集中,时刻做到“看”“想”“算”,练习效率高,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课堂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展现的舞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达成“三维目标”,展现“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維思考世界的大脑”!

(责编 刘小瑗)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策略思维培养激趣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策略”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趣 导思 引探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