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培育的探究

2017-09-13郭一鸣

时代金融 2017年2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摘要】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的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对国际经济新常态下新一轮工业革命竞争的加剧,制造业大国尚不是制造业强国,这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基于此,本文着力就“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方面展开论述,并对当前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现代性培育传承提出积极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现代性培育传承

一、“工匠精神”及其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解读

2015年劳动节期间,央视重拳推出“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系列活动节目,讲述了八个行业顶级技工对职业坚守的故事,随之而来的,“工匠精神”也成为职教圈的热词。“工匠精神”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和理想主义的词汇,是在受到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高级工匠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启示后出现的。关于“工匠精神”的含义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有人将其定义为追求完美,热衷于对产品精雕细琢,对产品的追求胜过对金钱追求的品质。如果对“工匠精神”进行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仅僅将其归纳为一种个人品质和工作态度会略显狭隘。结合传统手工艺劳动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应着力培养学生发现生产生活实际问题、通过技术技能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育中贯彻质量管理的理念、标准与策略,这样培育出来的工匠精神可能更加完整。

(二)“工匠精神”是“互联网+”时代的迫切呼唤

最近几年,我们逐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融合传统商业并将其改造,成为新的销售渠道,信息的不对称被打破,消费者从企业手里夺回了话语权,利用鼠标和键盘对其评价,让有瑕疵的产品和服务毫无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对传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与传统产业相比更具优越性的网络营销应运而生,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时尚化,效益与效率化得到理性,这就要求企业更加重视消费者个体需求的特殊性,提供各种各样的品牌和商品,甚至提供一些定制化的商品,例如,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将市场、用户和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工匠精神”的很好阐释与运用。

除传统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基本内核之外,“互联网+”时代的新工匠精神的基本特征至少还包括: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创客精神、开放协作、迭代创新、又好又快等。这个时代,“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商业宣传,同时又是一种真实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其背后更深的驱动力则是国家对实体制造业的再度推崇,是消费社会后期的转型需要,更是个体生存方式的回归。实际上,“工匠精神”的现代性培育也已悄然始于互联网的这种生产经营及销售的模式之中,面对“互联网+”的时代大潮,职业院校更要中流击楫、砥砺前行,切实找准结合点,努力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这场大潮之中。

(三)“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学生立足社会、学院发展的需要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一线工作岗位提供高级技术人才,这与“工匠精神”对人的工作素质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不但匠人可贵的职业态度是对技术工人素质最完美的注解,而且工匠的技术能力也是现代制造工艺对工人技术要求的不可或缺的体现。

据调查,在对600多家国内外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企业不仅希望就职于本企业的员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希望他们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法,对工作永葆热情和责任。几乎所有的企业一致认为,员工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都是参加工作之后逐渐积累起来的,企业也愿意花费时间去培养有前途的高级技术工人,但他们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却无能为力。因此,职业院校不仅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责任,还要教会他们正确地为人处世,教会他们如何职业理性地对待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统一。职业院校的发展与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事实证明,具有“工匠精神”的毕业生在被录用后往往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用,他们在企业不断获得发展的同时,其积累起来的口碑对职业院校而言是最好的宣传和反哺,从而为职业院校的持久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二、“工匠精神”培育在职业教育的精细化建设和实现途径

高级技工作为我国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理所当然地成为职业院校培养的重点,而“工匠精神”是高级技工所应具有的最重要的品质,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教学体系。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教育体制下,职业院校可以通过管理与教育模式的改革,构建以技术培养为基础,以“工匠精神”教育为辅助的专业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以我所在的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为例,进一步阐述我院对“工匠精神”的孕育和培养。我院坚持走“根植行业,双核培养,工学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中心,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院以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专业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培养“有匠心、有技能、敢创新”的工匠储备人才为己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将“核心职业素养”细化成一系列具体的、可量化的素质培养指标,而在这些量化指标中,精益求精意识、责任意识、耐心细致和大胆创新意识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根据我院学生层次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核心职业素养系列课程,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素养、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供方法和指明方向。在2015年结题的部级课题《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与研究》成果转化中,我院承担了子课题《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标准化建设》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特定的育人环境,精心建立核心职业素养课程专用教室:教室悬挂“诚信、专业、积极、严谨”核心素养关键词的标语;教学楼走廊及教室墙壁上悬挂“大国工匠”的名言警句,时刻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通过成功职校生的案例分享、素养主题情景剧的排演、《大国工匠》纪录片的观赏、专题辩论赛的举办以及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最大化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实现互动互学。定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在室外活动中缓解学生压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坚毅果敢等精神。此外,学生在课下要进行“培育植物”的实践活动,坚持跟踪记录植物生长状况,并在课堂上做成果分享。通过完成“培育植物”这项工作任务,让学生做于小、做于细、做于久,感受做事的专注执着,逐步培育“工匠精神”。endprint

将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等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素养和技能的重要抓手。通过针对性、专业性的教学设计,不断地给学生提供素养提升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将职业素养提升变成其自然而然的行为,而这同时也是以素养提升技能的方式和过程。我院特别重视教师对课堂的主导把控,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守时、践诺、诚实、守信的基本素养,同时加强教务处对教学的督导考核,在每门专业课程中都设定了素質培养目标,并设计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聘任许振超等38名省、市首席技师、教授和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建立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邀请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等一批大国工匠的典范进行宣讲,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工匠精神”对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我院实行实训基地开放制度,在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部分专业实训室,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的需要,预约进入相关的实训室训练,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规范操作,注重细节,利用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加强多技能培训,我院作为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的承办赛区更好地为学生搭建了学技能、展技能的舞台,学院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并进行赛前培训,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技能训练和竞赛之中,也在大赛的氛围中升华了技能和经验;我院依据专业特色成立创客空间,并配备专门的经费,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专业相关的创新训练项目,例如,2014年经贸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团队获得第二届“特步杯”全国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

三、小结

“工匠精神”曾经历过一段暗淡的岁月,如今“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即将来临。“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国家战略,“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复杂而光荣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职业院校应毅然决然地担起培育和塑造“工匠精神”的重任,立足职业教育的实际,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注重“工匠精神”的引领弘扬,深入推进具有“工匠精神”优秀人才的培养研究,努力让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开遍原野,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强本固元。

参考文献

[1]徐吉贵.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D].泸州职业技术学院.2016.12.

[2]王亚娟.汪祥兵.洪霞.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D].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7.04.

[3]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D].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6.03.

作者简介:郭一鸣(1989-),男,汉族,山东泰安人,供职于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2016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