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研究

2017-09-13肖蔚蓝

图书馆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

肖蔚蓝

[摘 要]总分馆文献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普遍均等服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围绕我国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现状展开,结合总分馆建设的发展趋势,试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研究探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处于最佳状态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7)03-0026-05

1 引 言

总分馆制是一种资源高度共享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其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以及统一服务的特征,提升了图书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服务效能,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普遍均等提供了重要保证[1]。从总分馆建设过程来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中坚,是构建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各地图书馆总分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大多以城市中心馆为总馆,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行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为辅,以普遍均等服务为目标,通过一定的统筹体系和适当的调控手段,协调文献信息资源在时空、部门、数量上的分布关系,实行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建设与公益性共享。

近年来,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逐渐探索出一些有效经验,但在如何优化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这个核心问题上,却普遍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统筹规划与协调机制。为了使图书馆总分馆工作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完善共建共享服务体系的流程和架构,以促进总分馆机制的进一步发展。

2 我国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基本情况

我国北京、杭州、佛山、深圳等地图书馆结合各自实践对总分馆建设进行了尝试,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根据建设主体和服务模式划分,大致可分为统一建设模式、委托建设模式、联合建设模式、自主建设模式几种类型。表1为我国几种总分馆模式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3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现实矛盾及成因分析

3.1 缺乏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管理运行机制是总分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目标和任务的基本准则,是将不同馆的运作凝结成集中一致的团队力量的整体性策略原则。目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缺乏一个责权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政策制定、宏观规划与统筹协调,整体战略规划意识不强,各馆运作的积极性、协调性和效率性不高。

成因分析:现行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直接导致相关政策法规失位、统筹规划能力减弱,共建共享体系没有强有力的合同制约;参建馆参照资源建设的投入数量来衡量资源共享所能获取的收益,导致运行机制的脱节,“本位主义”难以维持利益平衡,最终限制共建共享模式运作的活力。

3.2 缺少共建意识,资源重复建设严重

大多数图书馆缺乏共建、共享、共知的意识,大而全的办馆模式导致重复建设、重复采购现象层出不穷,电子资源的分布又因地区不同呈现集中和不平衡的趋势。既造成有限资金的严重浪费,又导致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闲置与短缺并存,总分馆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成因分析: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宏观布局和整体设计欠缺,加之没有权威领导机构从中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图书馆往往各自为政,分散投入巨大的财物和人力,在一定区域内低水平重复收藏,而忽视了对资源建设及利用的科学研究,使文献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和应用者严重脱节。

3.3 责权利认识不足,共享利益引起共建冲突

当前总分馆责、权、利往往发展不平衡,大型馆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在协作过程中责任大而回报较少;小型分馆经费少、条件差。而共建涉及的文献资源采编及配置、数据平台的开发及维护、数字资源整合等,各馆责权利界限不清,成本认识不足,直接影响共建进程。

成因分析:成员馆间因为追求个体效用的最大化,希望少建设多共享,导致其信息资源建设能力和意愿下降。而另一方面,总馆在协作过程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负担重、压力大,久而久之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致使合作陷入“囚徒困境”,难以实现预期的合作目标。

3.4 法律保障缺失,面临资源共享风险

当前成员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电子文献的相互传递,不可避免地触及知识产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馆藏的电子文献只允许在馆内传播使用。加之数据库使用权限,使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难度加大,资源分享的便利和效率大打折扣。

成因分析: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图书馆馆员和读者对相关条款的认知也相当肤浅,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一旦触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就会出现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尴尬局面[2]。

3.5 资金支撑渠道单一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项目筹划、技术革新、服务优化及整体运营,都必须依靠大量的资金支持。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其运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成因分析:我国的图书馆大部分为国有单位,这从性质上决定了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支持,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预算减少或资金短缺,资源共享项目的建设成果势必受到严重影响,继而对成员馆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

3.6 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建设不完善

目前总分馆的实体馆藏基本实现了通借通还,但在虚拟馆藏方面,因为数据的转换、兼容及不同系统的使用,各馆难以实现完全对接,资源建设的多样化欠缺也使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止步不前。endprint

成因分析: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要想达到共建共享目标,就需在各个环节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而总分馆的技术标准和数据库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规范性建设和统一,共建共享的内容和范围也因此受限。

4 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改进建议

4.1 科学统筹,完善共建共享顶层设计

总分馆模式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各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完整的共建共享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共建共享体系总体方案、总分馆层级及管理单元、总分馆合作章程和协议、共建共享方式选择、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协同采购、文献信息资源开放存取及共享服务、政府体制政策及经费投入机制、长效发展机制等[3]。各成员馆围绕统一规划,根据馆藏特点、读者利用文献习惯及读者服务条件等,分工承担基础文献收藏,有所侧重地加强重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逐步减少重复采购,规避场馆建设区域失衡、文献编目方法不一、读者服务馆间脱节等情况发生,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4.2 有效管理,健全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图书馆内部(包括资源、用户、馆员)以及图书馆与社会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同伊关系[4]。因此,总分馆体系内的共建共享必须依托一体化管理体系,保证各种规章制度和业务条例的一致,从体制上保证对人财物的统一管辖和规划,比如用户权限管理、技术支撑系统、网络服务平台、联合编目、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规则、阅读推广服务、成本核算办法等等。同时建立有效的业务运行机制、效益评估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服务宣传机制,最终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法律保障、资源保障、运行机制保障和建设模式保障,为总分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3 协同合作,恰当选择共建共享范围

共建共享体系中,各成员馆软硬件条件存在差异,“大一统”的方式很难实现运行机制的同步,也容易打破利益的相对平衡。各成员馆间需要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在资源配置、专业技术、读者服务、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等方面恰当选择共建共享范围,实行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有效平衡文獻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和资源需求,达到资源现实利用价值的均衡和利益实现的最大化,最终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在组团内的无缝对接,发挥互补优势、形成集群效益。

4.4 注重效益,合理负担共建共享成本

合理使用经费,以最小的文献购置成本获取最大的使用效益[5],是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合理构成和配置的重要依据。运行过程中,管理部门首先应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在体系内及时调整馆藏整体性发展政策,减少重复投资,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其次根据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对成本核算、经费结算及补偿原则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再次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采取协议或其他约定形式,规范成本投入,保护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使各成员馆都能分享总分馆模式下互利互惠带来的溢出效益,为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4.5 凸显特色,加强馆藏重点学科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形成馆藏特色,就必须“求同存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水平,建立不同范围、不同深度、不同目的的文献信息资源组合模式,尽可能避免“趋同”现象发生。各馆根据本馆任务和地域特点,形成专业化、个性化文献;根据本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特点,形成地方特色[6]。坚持分工合作,联合采集大型文献,保持文献系统的完整性、连续性。着重采集收藏当地重点学科建设方面的高质量文献,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特色馆藏建设与网络资源共享能有效地优化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减轻经费压力。成员馆一方面要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在各种载体形式中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创建总分馆体系特色文献资源网,使特色服务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走上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整体化发展道路。

4.6 整合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联盟

建立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一靠宏观指导,二靠区域协作。总分馆模式能充分发挥高效的整体资源优势,各成员馆一旦组成数字化联盟,就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高效、合理配置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因信息资源整合而约定俗成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条款也有利于数字图书馆条件下馆藏文献数据的传播和共享。

4.6.1 建立书目数据库中心和统一的采编体系。统一的数据中心和联合编目体系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中心环节,只有采用统一平台,才能方便各馆联合对馆藏和采购数据进行科学决策,提高文献采访质量和采购效率,在体系内形成统一、标准、规范的书目数据源,真正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在馆内外多层级的共享。

4.6.2 构建统一馆藏文献资源信息检索平台。目前不同馆的数字资源具有独立的数据库、发布系统和检索系统,使用时大大降低了服务效率。构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检索平台,能从根本上实现馆藏书目的统一检索与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数字图书馆联盟通过相互合作,实现数字化文献资源的互补共享和技术保障,解决总分馆内用户数据库使用和参考咨询服务等环节存在的技术难题。统一的文献信息资源平台,也更利于读者扩大利用文献资源的范围,提高检索及利用效率。

4.6.3 建立数字资源导航共享服务系统。整合成员馆数字资源,针对海量的电子资源,建立数字资源导航系统进行分类和统一服务,融合中外文电子图书、期刊、学术论文、音视频、新闻等信息,给读者提供联合资源门户导航,使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数字资源实现无缝链接,使读者能在一个图书馆内就能一站式浏览总分馆所共拥有的各种资源,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实时分享。

4.7 增强保障,完善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4.7.1 法律保障。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多个行业、机构参与协作,面临着一个版权保护、信息交换、文献复制、馆际传递等复杂的处理环境,亟待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7]。endprint

4.7.2 资金保障。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持续稳定发展,除了政府资金支持,还要多渠道进行资金筹措,依靠相关政策,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进行宣传和普及,争取资金来源途径的多样化[8]。

4.7.3 资源保障。对于不同学科资源建设的目标及标准,明确各馆的文献采购方向和馆藏任务。在总分馆范围内进行多层次、多级协作的协调采购,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分工合作、各有所长,形成较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4.7.4 人才保障。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立导读服务,传统的图书馆馆员转变成信息顾问,增强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做到“文武双全”。特别是管理人员岗位机制的构建,在总分馆内实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双向流动,达到以强带弱、互通有无的目的,最终实现馆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分馆模式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实现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总分馆将成员馆馆藏文献资源形成了有机整体,其统一管理和调配功能使文献信息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在时空、数量与质量上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快捷便利。资源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和现实基础,而资源共享则不断推进共建的良性发展。总分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构建,更好地促进了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趋向普遍均等文化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屈義华.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

[2]王超湘.现代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导论[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3]王自洋.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长沙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2014(1):16—18.

[4]杨沛超.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

[5]唐定海.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九项原则[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6):14—16.

[6]罗永禄,肖 洁.复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及对策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2013(1):124—125.

[7]项 雷.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J].民营科技,2010(8):118.

[8]姚晓霞,陈 凌,戴龙基.对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8,(5):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几点建议
驻地网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有效策略探究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精准扶贫贫困户大数据台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计算机网络与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
在变化的环境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产教对接背景下的“融合—分享”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