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融合探究
2017-09-13占娜
占娜
【摘要】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是现阶段中国发展新需求。当前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效果不佳,主要问题集中在师生关系和培养方案上。文章基于此探讨了工匠精神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并提出了完善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并构建校企云评价机制等融合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 会计 人才培养
一、引言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它表现在做事的态度上,是对岗位能力的孜孜追求,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工匠精神的弘扬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提出的新方向,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互相依存和促进,技能中凝练精神,精神反过来促进技能的提高。会计是专注于财务领域的工匠,其专长是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工研发并分析,它生产的产品能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学校是国家培育匠人的重要场所,将工匠精神融合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培育出新时代的“会计工匠”,是会计教育工匠之路的重要目标。
二、工匠精神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职业院校中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重视应用能力,侧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缺少职业文化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熏陶,主要原因集中在师生关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两个方面。
(一)师生关系问题
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品质,其载体是人,核心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更是职业精神的传承者。会计教师要把自己锤炼成会计工匠,才能凝练并散发出工匠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和技能,还应同时具备会计专业和教育行业的工匠精神,才能形成一定的引领力和足够的权威性。目前,职业院校财经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停留在“双证书”认定上,大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对会计行业工匠精神的领悟欠深入,影响了教师传授过程中的权威性。学生角度看,学生在校学习中岗位意识欠缺,不能有效的接收到老师双重职业(会计+教师)身份传递出来的职业精神,学徒观念薄弱,造成工匠精神的传授过程不通畅。
此外,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过程中,师傅和徒弟大多认为在企业实习只是弥补在学校无法接触到实际账务的不足,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学校的教学任务,职业精神传承观念淡薄。同时企业会计人员岗位特殊,角色敏感,且大多工作繁忙,学生受到的指导有限,造成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徒急师难、校热企冷的局面,难以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培养氛围。
(二)人才培养方案问题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重视不够,更没有把它贯穿到职业教育改革措施中。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分析,人才培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过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究并调整。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应试能力和应赛能力,核心课程的教材多选用理论性强的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的考证教材,技能课程大多依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设置,师生忙于竞赛备考,甚至把获奖和考证通过率当做工匠能力培养的成果,忽略了职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学改革效果不佳,培养方案缺乏创新。同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多方调研不断探究和调整。但很多院校专项经费不足,加上部分教师职业探索精神不够,一旦制定就很少修改,更有甚者三五年不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才供需关系的不平衡。
三、工匠精神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融合
(一)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在会计专业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意指出入帐目要清楚。会计直面数字和金钱,数字信息讲究精确和完整,金钱要求廉洁诚信,注重职业操守。会计行业中的工匠精神不仅需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还需要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会计工匠生产的会计凭证、财务账簿、会计报告,财务分析……需要反复核对,不断求证。同时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的运用、账务的处理分析、会计及税收法规的理解甚至职业沟通协调、管理决策等能力都是一名会计工匠不可或缺的要素。学校应树立起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会计专业文化,教师以身作则,严谨教学,不断精进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师用极度专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敬畏感,对老师的崇敬之心。职业院校是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战地,只有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入理解并且贯彻工匠精神的理念,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重视现代学徒制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传承和发展的过程。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应用能力,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可以弥补在校教师实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不足,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精神的养成。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师徒关系是影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师傅通过口传心授,学生得其精髓。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制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企实行“学徒制教育补助”,明确校企共同的教学任务,提高企业和学校教师的教育能力,打造优秀的校内外师资团队,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学徒制在技能传授和职业精神上的传承和发展。
(三)不断改革创新,追求精益求精的会计专业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来,会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级会计人员过剩,会计从业资格证停考,管理会计发展迅猛,财务共享推动财务转型,财务机器人的成功研发更是骇人听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用发展的眼光看,会计工作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日常凭证的处理、账务的登记,报告的编制、财产的清查等细微工作中,还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敏锐的职业判断力、高效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的协调合作等。这种在知识和技能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讲究极致的工作态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实践过程的反复打磨。职业院校要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深入行业调研,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追求精益求精,才能构建工匠精神教育新模式。同时,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创新过程本身就是学校教师在教育岗位工匠精神的体现。
(四)构建大数据+校企移动云评价体系,实现培养过程动态监控,提升培养效果,最终实现以评促研、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当前,会计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基于学生的成绩认定和技能考核,评价方法过于传统,评价内容过于单一,对学生的职业态度、工作方法、创新能力等考核由于难以量化,考核效果不佳。建议构建以学校考核为中心,以专业人才评估机构测评及企业评价为两个基本点的综合考核机制,充分利用约创云平台、蓝墨云班课等大数据技术的力量,对培养数据进行挖掘、整理、脱敏、分析等,实现培养过程的全纪录,以过程评价为主导,提升培养效果。构建大数据+校企移动云评价体系,不仅将学校、企业、人才市场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多维立体综合评价,其庞大的数据内容分析还能促进教研教改,突出教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
四、结语
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财务人员为目标,深刻领悟工匠精神,不断提高教学和实务能力,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利用云教学,云实训、云竞赛等先进教学平台,注重工匠精神在培养过程中的渗透融合和评价,是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对于职业教育,师生同为工匠,应以实际行动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为中国制造正名,实现技能报国之梦。
参考文献
[1]何美玲.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教通讯.2017,(8):28-30.
[2]王兰芬.用“工匠精神”雕琢事业和人生[J].财务与会计.2017,(6):20.
[3]彭文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J].财会学习.2016,(8):245-246.
[4]彭次荣.现代学徒制下的会计教学与实践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2016,(7):105-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