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基于标杆管理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

2017-09-13刘永田

时代金融 2017年23期

刘永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模式在近几年中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但过去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评价往往局限于静态的评价指标,而难以通过动态的数据进行更为精准的测量,企业本身周期性的变化难以被评价体系涵盖,缺乏横向的对比。企业绩效评价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一般来说有关的利益主体有股东、债权人、客户、工作人员以及潜在的顾客等。以过去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需要改进的部分作为基础,本文通过DEA模型,从纵横两个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试图提升企业绩效评价的效率和水平,实现企业新的发展。

【关键词】标杆管理 企业绩效评价 相对数据

一、前言

企业绩效评价指的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利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模型,以数学建模方式和现代科学技术,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具体细节进行定量和评估,通过一系列的判断和分析确定企业被评估的对象在相对时间段内的营业成绩。企业绩效评价一开始是因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相互脱离,企业股东、债权人、工作人员、客户等的利益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普遍适用的企业绩效评价往往以静态的指标为主,而难以通过动态的数据进行更为精准的测量,企业本身周期性的变化难以被评价体系涵盖,如主营业务收人、市盈率/市净率等,也有相关专业人士引入了最优化决策方式,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NP、神经网络等各种分析方法。

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普遍适用的企业绩效评价往往以静态的指标为主,而难以通过动态的数据进行更为精准的测量,企业本身周期性的变化难以被评价体系涵盖,横向的对比也较为匮乏。也就是说,企业绩效评价不够科学合理,难以反映真实的情况,因此在实际的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通过应用网络分析法来实现企业绩效的有效测评,分别从企业自身纵向绩效评价与同业企业横向绩效评价两个层面,建立标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和估算,更科学合理的进行企业绩效的评估。

二、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模型

(一)建立模型的思路

企业绩效评价在实质上是寻找一个可以作为标杆引领发展的过程,只有看到标杆和实际数据之间存在的差距,正视差距,才能在经营的过程中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发展。标杆绩效,一般而言可以被阐释为两种意义,从纵向上看是企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工作人员、技术设备、资源掌握情况、资源的投入产出的效率和工作水平;在横向上看是在某一个考核的时间点,和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在有关资源上谁更具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在处理企业事务的过程中谁会更有效率。也就是说,企业绩效评价的标杆作用在于通过两方面的对比,一个是企业对自身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处理力度,另一个是和其他同行业的企业进行竞争性的对比,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绩效评价。本文力求通过应用网络分析法来实现企业绩效的有效测评,分别从企业自身纵向绩效评價与同业企业横向绩效评价两个层面,建立标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和估算。

(二)纵向企业绩效评价

这一模型建立的目的在于充分考查企业纵向绩效的有效性,也就是这一企业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的成绩作为评估的对象,一般来说,现实情况中财务杠杆越高的企业,股东债权人管理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潜在的矛盾就越大,代理的成本也水涨船高,这种时候就需要进行企业绩效评估的精确把握。财务杠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企业承担风险的水平和能力。企业一般与上述三种群体保持好良好的关系,和平共处,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平稳的经营活动,有利于降低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企业是与其他个体例如家庭、个人不同的组织,它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的一种在工商管理局进行过注册的正式的机构,它结合在一起所依靠的不是血缘关系、宗教关系等,而是通过企业的所有人,也就是组织者和我员工以签约劳动合同的方式来建立联系,是自由可选择的,并且可以不断的吸收新成员或者淘汰绩效较低的成员,具有开放性。企业规模的大小对上述内容有很重要的影响。企业的规模可大可小,在市场经济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三)横向企业绩效评估

要想对企业的横向绩效进行有效评估,那第一还是要以职工人数、资产总额、技术装备、技术创新投人、基础管理水平为输入指标,以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已获利息倍数、资本积累率为输出指标,一般来说,现实情况中财务杠杆越高的企业,股东债权人管理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潜在的矛盾就越大,代理的成本也水涨船高,这种时候就需要进行企业绩效评估的精确把握。财务杠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企业承担风险的水平和能力。企业一般与上述三种群体保持好良好的关系,和平共处,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平稳的经营活动,有利于降低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现在公司的状况表明,财务风险高的企业更有利于和相关利益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企业绩效水平的反映。

三、企业绩效评价模式实际应用情况

为了对某一企业进行标准化的评估,根据已有的企业资源和当前的经营状况进行投入产出指标的分析,能得到以下数据:

表2 评价目标企业基本数据

在这之中,企业绩效评价模式中运用到的指标一般选取企业最新的数据,也就是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大数据,评估人员在投入到模型的应用之前要对这些数据有大体的把握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为科学合理的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技术创新投人及基础管理水平给出定性评估,实现建模的意义。

过去的企业绩效评价是只局限于静态的方面,难以对动态的数据实现全面深入的把握,也不能对同行企业的先进经验进行有效借鉴,而基于标杆管理的企业绩效评估模式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查找目前绩效产出与自身历史最好绩效以及同业可比最好绩效之间的差距,并采取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努力,以此来实现符合企业绩效评价的最初目的。

企业绩效评价模式虽然尽可能的将众多利益相关者涵盖在内,而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看,能够分为两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评价主体,而这两者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二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和碰撞还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的。因此,简单来说,相关利益主体的进化的动态沟通交流和碰撞,也是企业绩效评价考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向。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的意识到,企业绩效评价是一项全面系统工作,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一般来说包括了股东、债权人、顾客、员工以及上下游客户,而不同的评价主体的投人产出指标的关注重点不同,而究竟怎样集结各方意见,真正对企业在财务考核、宏观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这也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DEA模型,从纵横两个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试图提升企业绩效评价的效率和水平,实现企业新的发展。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普遍适用的企业绩效评价往往以静态的指标为主,而难以通过动态的数据进行更为精准的测量,企业本身周期性的变化难以被评价体系涵盖,横向的对比也较为匮乏。也就是说,企业绩效评价不够科学合理,难以反映真实的情况,因此在企业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关注财务或非财务数据的绝对值衡量,而是应该查找目前绩效产出与自身历史最好绩效以及同业可比最好绩效之间的差距,并采取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企业绩效评价的最初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顺祥.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2]赵庆祯,王文冥,赵培忻.农业物流绩效评价的ANP方法[[J].农业系统科学综合研,2015,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