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人才培养视角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2017-09-13陈婷婷李云鹏刘英竹
陈婷婷+李云鹏+刘英竹
摘 要: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政产学研用成为协同创新育人的新路径。医学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科学研究创新、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都有其独特特点和优势。作为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能够适时建立起整合政府、行业、科研院所、用户以及用人单位等多方资源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塑造、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育人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 政产学研用 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7(b)-0219-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1]。近年来,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从产学研、官产学到三重螺旋理论,到现在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提出,学术界在不断探索育人发展的新模式。在探索中,人们也渐渐发现,无论在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还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政、产、学、研、用”这五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协调配合发展进步。
1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内涵研究
1.1 以“政”为基础
“政”,顾名思义,指的是政府。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中,政府具有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高等人才培养方面,这项具有战略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的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这主要表现在高校与在其他三个主体对接和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牵线搭桥,也同时需要政府指导和投入。
此外,笔者认为“政”还有另一层涵义:政策。各级政府制定并出台的政策,是相应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指向标,而高校制定的政策是高校发展的指路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级党委和领导在一段发展时期的工作重心。因此,各级政府和高校制定并出台相关的“政产学研用”得合作文件,是这一模式探索下去的基础保障。
1.2 以“产”为主体
“产”,这里所说的产业,是以企业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内生性力量的激发,即鼓励更多的人开创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最了解社会的需求,对市场的供需反应最灵敏,同时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对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同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挂钩,有利于企业技术不断创新迭代,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明确产学研发展的方向,才能有效积聚力量,才能使产学研合作扎实有效[2]。
1.3 以“学”为动力
“学”,在这里主要指的是高等院校,本文所指的是医学院校。由于医学本身具有的专业特殊性和社会公益性,医学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医学院校的教师多是医学专业相关的,多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他们在日常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科技创新经验和成果。此外,医学院校也比较重视科学研究,以从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学院成立了医药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不但注重科技研发,而且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将创新产品真正应用于现实。高校的科研成果成功转化,是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力。
同时,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与企业对接的同时,可以掌握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及时更新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1.4 以“研”为促进
“研”一方面指的是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研究机构在工作内容方面与高校有一定的重叠之处,例如科学研究等,同时在管理模式、研发目的与工作侧重点等方面也与高校有所差异。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研究机构与高校均是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的“发动机”。
“研”,另一方面指的是研究机构中具体从事科学研究的技术人员。这部分研发人员可以与高校教师有效融合,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也可以担当大学生的校外导师,在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技课题”等项目中担当指导教师等。
1.5 以“用”为导向
“用”在这里也有两层含义。首先,“用”指的是企业用户。企业不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使用者和消费者,而且是接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用户”。用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的需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应该建立在企业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这样所研发的产品才有市场。同时,高校人才培养也应与“用户”有效对接,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就业。
其次,“用”指的是应用。实践证明,任何新的技术成果,只有通過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3]。由此可见,“用”的最终落脚点是用户,无论是科技成果的最终使用者,还是大学毕业生等人力资源的最终“消费者”,用户都是高校工作和服务的对象,其直接代表了市场需求。因此,在协同创新的链条上,“用”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再次,“用”指的是高校学生。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高等教育进行“双创”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为了其最重要的“用户”——学生服务。学生是高校的用户,同时也是高校向企业输出的“产品”。“产品”质量决定了高校的品牌,决定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因此,用户是高校、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培养的对象。因此,“用”在这一层面上也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2 政产学研用育人路径探索
2.1 建立服务政产学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学院依托强大的科研平台,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经过学院科研团队的研发,先后成功进行了包括龙须水等多项产品的转化。同时,学院成立了齐齐哈尔湃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纯净水研发生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先后有大学生依托此平台开展创业活动。同时,学院与尚品源餐饮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交流。endprint
2.2 实行“三早”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在本科生科研创新培养工作中,齐齐哈尔学院实施“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的“三早”教育,并设有实践学分,目的就在于引导本科生尽早接触和了解社会,积累实践经验。目前,学院的各类研究室、实验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研服务机构,均为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提供平台。微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也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三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400余名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学生从中获得万余元的创新创业资金。目前,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已有5个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公司启动运行,均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其中,药学院的大学生标本工艺公司,主要制作中草药标本。他们制作的标本得到学院来访者的高度评价,发展潜力很大。
2.3 依托大创项目,注重实践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促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尽早接触社会,走进“政产学研用”的闭环培养模式中来,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
据统计,从2013年至2016年,齐齐哈尔医学院共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4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8项,院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7项,共获得省资助经费115万元,学校资助经费46.3万元,累计有近千名学生参与项目,300多名老师参与项目指导。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开展,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更加深入,对科学研究更有热情,对创业实践更有勇气。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政产学研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政府在政策制定、资源整合方面,起到环境支持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时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沟通合作搭建平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高校合作,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培训和开展;学生及大众用戶作为最终的收益者,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消费者,推动高教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林汐.走向辉煌[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2] 储小华.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选择[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7):17.
[3] 陈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定位[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