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2017-09-13李小娟
【摘要】中小企业是一直以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现充分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中小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如何化解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视角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并对其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政府视角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对策
目前,我国已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数量将近有5000万家,占我国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这些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重大作用,具体体现在:其创造的产值占全国总GDP的 60%以上,出口份额占总出口份额的70%以上,上缴税收占总税收收入的50%;同时提供超过80%的就业岗位,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然而,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众多政策文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扫除障碍,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改善。特别是当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好时,这种融资难的状况更加突出。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的日臻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增多,融资方式多样化。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过小,盈利能力较差,各项风险把控能力较弱,使得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受限,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如下:
(一)内源融资不足,企业发展受阻
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使其融资渠道受限,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多依赖内源融资。自有资金成为其发展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一方面当宏观环境较好,出现好的投资机会时,有限的自由资金和狭窄的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扩张的资金需求,从而错失发展壮大的良机;另一方面,企业研发投入所需资金巨大,中小企业往往由于研发资金短缺,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其产品失去竞争优势,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
(二)外源融资狭窄,企业融资困难
在外源融资中,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其中直接融资是指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或债权融资。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使得直接融资的融资条件相对较高,对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等的要求严苛,中小企业很难达到相应的融资条件。相对而言,间接融资门槛低,也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是银行基于风险考虑,一般倾向于向管理规范,盈利能力较强,且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放贷。中小企业因抵抗风险能力较差,管理不够规范而使银行在放贷时更加谨慎,相应的贷款条件也更加苛刻。
(三)非正规融资肆虐,融资负担加重
由于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强劲,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通过正规途径无法满足资金需求,这时企业会借助非正规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这种融资方式不仅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局势,同时也促进了非正规融资渠道的迅速发展。这些非正规融资渠道主要有民间借贷和P2P网络贷款。这些借贷平台虽然为企业发展解决了一时的资金问题,但是其远超金融机构正常的贷款利率的利息往往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财务风险,很少有企业的利润率能超过非正规融资的融资成本。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以“e租宝”为代表的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年化贷款利率接近30%。
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本章主要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分析入手,来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一)内部环境分析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第一,自身实力较为薄弱。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集中在制造行业,且几乎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无论是从资金规模还是技术装备方面来看都相对较小,在经营当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且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抗风險能力差,使得很多金融机构不愿向其发放贷款。第二,财务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都为家族式企业,本身的财务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规范,没有覆盖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不能很好地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也不能有效预防、纠正管理层或员工舞弊行为。同时对贷款获得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管理,容易产生道德问题,致使资金提供方面对的风险较高,要求的风险溢价也就比较高,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时融资成本高。第三,信用状况差。很多企业缺乏偿债意识,信用意识较差。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不足,缺乏相应的评级和担保的情况下,融资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外部环境分析
1.交易品种较少,融资渠道受限。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资金需求量增大,使得金融行业竞争相对不激烈,规模不同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采取了较为相似的发展战略:企业产品差异性小,且主要是面向优质的大企业客户,导致了中小企业难以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2.担保机制不健全。在担保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担保市场上的担保机构数量较小,担保资本金不足,市场化程度低,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规范,法律法规制度部门不能及时根据现实需求在内容方面完善提高,促进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现有的关于担保的制度规定,其相关内容更多的是针对担保机构,且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范围受到限制,尚未形成同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担保法规体系。第三,担保能力有限。由于大部分担保机构自身规模小,承担风险能力较低,导致其担保能力较弱。而且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人才、管理以及信用评估体系等各方面问题。
3.信息的不对称。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像上市公司那样,定期向市场发布经审计的财务信息,从而使得银行无法对其资信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为了预防银行坏账的发生,很多金融机构往往在经营过程中会尽量控制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规模,甚至不开展相关业务。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为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本文从政府视角出发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一)健全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
健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因为征信系统的完善,能够让金融机构较好了解企业相关的运营信息和财务数据,可以有效解决资金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在健全中小企业征信系统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各政府部门拥有的企业纳税、工商年度检查、出口报关、企业资质评定等方面的信息进行集成,全面记录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关评价指标综合反应企业的信用情况,并将结果录入征信系统。随着信用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资金提供方越来越依赖企业的信用情况来做出是否提供借款的决策,必然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信用评级机构会参与到征信系统的企业评价环节中来,政府还应订立行业规范并进行有效监督,以防止信用评级机构不客观的评价损害征信系统的客观性,从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从政府层面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进而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弱,故其在融资过程中,贷款担保将扮演者及其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一直以来政府对担保机构的重视不足,政策支持较少,致使无法形成完善的担保体系,导致作为中小企业风险转移的对象,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一样,存在着担保资金不足、风险抵抗能力弱等问题。完善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的建立和维持,可以促进担保行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了商业银行借贷资金的安全,为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单传东.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论,2016(22):90-91.
[2]孙敏.运用互联网金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J].2016(3):46-48.
[3]周晓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关系融资视角分析[D].山东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小娟(1987-),女,河南邓州人,硕士,中央财经大学2013级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