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9-13王光维
王光维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的内容,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认识状态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面对逻辑严谨且实用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很容易感觉到学习上的困难,不能够了解数学知识本质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定的厌倦心理,对数学学习缺乏学习热情,从而使得数学成为学生的负担.我们知道,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才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确保数学学习的持续有效进行.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着重探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实践教学三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获取知识的原始动力.学生只有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地去探究、获取信息.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对于哪个学科感兴趣,那么该学生的哪个学科知识掌握就比较灵活、知识量也较大,而如果对哪个学科不感兴趣,那么该学生的这科知识学习得就不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托学生的兴趣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面对教材中出现的硬性内容不能够很好地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来展示知识的本质性内容,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很强,很多信息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中去感悟知识内容,一方面,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另一方面,学生在熟知的生活环境中能够放飞自我的思想,潜意识地去探究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笔者在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熟知的生活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取一定的数学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
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笔者构建了这样的情境.小明刚到学校门口,门岗老师看小明来得这么早就问道:“你家住在什么位置,这么早就来学校了.”小明用手指出方向:“我家住在学校的正南方,也就500米的距离.”之后,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该怎么表达?将生活中的常识性内容构建成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寻找正确的表达方式.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性格特点是爱玩,对新鲜事物充满着无尽的兴趣.数学教材中知识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式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短暂地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数学知识本身是有着趣味性的,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开展游戏教学,以游戏的娱乐性以及教学形式的新鲜性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鉴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需求将数学知识转化成游戏的形式进行展示,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乐趣.
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笔者开展了“凑整数”的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好几十张写有小数的卡片,之后每10名学生一组上讲台抽取卡片,让学生之间对卡片上的数进行相加或者相减,能够得到整数的组合在一起(不限制组合人数和加减组合).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凑整数的过程中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和兴趣.
三、实践教学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实用性很强,教材中呈现出的理論性的推理内容、原理知识都是通过实践证明而得出的.在教学中,教师简单地将知识原理和推理内容出示给小学生看,小学生很难理解,运用起来也是一知半解.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尝试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自我实践、观察、推理得出结论,促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新知的探究中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真谛,升华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单纯地让学生背诵“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者采取推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时,教学效果不好.对此,笔者让学生动手实践去验证新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有的学生直接用量角器去量三角形的每一个角,之后将它们相加,得出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三个角加起来都是180°(误差忽略不计).有的学生则用纸折出多个三角形,将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得出一个平角,从而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知识原理形成的过程,强化自我对知识认知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总之,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形态和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从兴趣入手教学的必然性.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采取多元化的手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全面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刘加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