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生物化学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2017-09-13诸戌娴
诸戌娴
摘 要: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本文就高职生物化学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阐述,指出专业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 生物化学 心理健康
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今天,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素养,树立健康向上的意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表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为了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的精神,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更是提出明确要求,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有效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成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遵从心理规律,营造和谐课堂
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又要掌握心理学常识,在课堂中营造积极向上、人人平等、轻松愉悦的和諧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不断获得学习成就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迈进更广阔的知识海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赞扬学生的可取之处,少批评强化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塑造梦想,建立信心。既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平等的锻炼机会,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营造和谐课堂,加强师生积极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二、在理论教学中,践行教书育人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专业知识理论中能拓展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容。例如,在介绍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理论教学中,总结出不管何种氨基酸,都以α-氨基和α-羧基发生脱水缩合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临困难时,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专注重点,减少干扰。在介绍糖、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功能时,把它们的优缺点对比介绍,帮助学生树立辩证思维,客观评价,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三、在实践教学中,追求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实验实训课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实训课上,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树立规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公物、对人、对己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实验实训课上,教师鼓励学生边做边想,主动探索,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实验实训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器材、试剂等资源,培养计划和协调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共同提升。
四、小结
高职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振兴的支柱,是祖国发展的希望。而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这应当引起高职学校的高度重视。
如何在生物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推进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心理和优秀品质,同时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积极心理治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