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除“地理盲”:我的责任,大家的责任

2017-09-13顾红兵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宪章学科教育

顾红兵

2016年江苏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微信界面”试题不仅引起考生热议,而且引起社会(特别是近年参加考试的考生)广泛关注。不是题目难引起热议,而是天天见到却熟视无睹,更没有想到以考题形式出现在考生面前。“微信界面”试题热议的背后,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对常见地理事物的无视和无知是一种“地理盲”。

2016版《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以下简称《宪章》)特别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制定者、课程计划者、地理教师进言,以帮助他们确保所有的青少年都能接受有效且有价值的地理教育,并且帮助世界各地的地理教育者扫除“地理盲”。《宪章》还认为:“地理学……应该被认为是所有社会所有公民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基础教育中早就开设了地理这门学科,普及了地理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部分人成了“地理盲”。笔者就“地理盲”的表现、出现的原因及消除对策谈谈一些想法。

一、例谈“地理盲”的表现

1.地理通识不清。

(1)方向辨识不清。有人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晕头转向,不分东南西北。其实判断方向的方法有很多:太阳能集热板一般都是朝南(北半球)、太阳东升西落、北半球大部分房屋的朝向基本都是朝南、道路指示牌一般都有方向的指示……如此种种,都是判断方向极好的方法。

(2)省级区划不清。中国省区的位置不认识,相对位置更是含糊,省区的简称记不住。中学地理教育的不连贯、不重视使得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够。在校学生尚且如此,社会公众就更可想而知了。

2.学科认知肤浅。

有些人的地理认知是低层次的,有的甚至与地理无关,自然也就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从地理层面上讲,普通民众忽视地理的区域特征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如果也停留在这一层面,那就是地理教育的悲哀。陆大道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关于地球表层中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相互关系的学科体系……人、地两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社会和自然基础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影响国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解决的不仅仅是空间分布的问题,而是对区域“人-地关系”作用机制的分析,对区域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做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知识应用欠缺。

在现有的高考模式下,学生过多地拘泥于教材,忽视了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地理学科知识只停留于纸上,而不能灵活应用。例如,在高考期间,学生在高考考点有平面图的情况下,仍然找不到自己所在的考场,让人啼笑皆非。

二、产生“地理盲”的原因

1.地理学科地位低下。

地理学科长久以来处于弱势地位,为“副科”;很多地区都没有把地理学科列为中考科目;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学校师资配备不足,地理课由其他学科老师替代,这些老师缺乏对地理学科的深度认识,讲解肤浅,浮光掠影,一带而过,甚至有科学性错误。

2.地理课堂重视应试。

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不断提升学生的应试技能是第一要务,于是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来应付各级各类考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宪章》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课堂不仅仅传授地理知识,更使学生养成地理素养。因此,在平时的地理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是十分必需的。

3.公众地理意识薄弱。

《宪章》认为地理教育在世界上一些地方被忽视,普通民众对地理现象盲目、视而不见,中国这种现象更为常见。例如,导游热衷于景点的历史故事的讲解,且以野史居多,不讲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因为他(她)觉得地理是无趣的,妨碍了他(她)的职业发展,其实他(她)本身就是一个“地理盲”。当然,从另一侧面来看,游客又何嘗不是只热衷于听那些野史,或拍个照了事?殊不知你在传播地理知识的同时,是在传递一种美,是在向大众传播科学精神。这种地理意识有时甚至事关性命。

三、消除“地理盲”的对策

1.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热情。

地理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周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让学生明确地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地理与生活紧密相连。《宪章》意识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一门见识广、有活力、有趣味的科目。

其实,很多与地理相关的事和物都是非常有趣的。NBA球队队名其实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如底特律活塞队,底特律是美国的汽车城,而活塞是汽车重要的零部件;丹佛掘金队,丹佛在19世纪西部大开发时发现了金矿且成为主导产业……假如我们用地理学科的视角来审视生活的种种,就会发现地理是有意思的一门学科。

2.加强地理学科公众传播。

《宪章》认为地理学科有助于人们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如何欣赏、认识?在于地理教师、学校教育和社会引导。学校教育以学科教育为主体,以地理通识教育为内容,用有趣、学生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校以课外兴趣小组为辅助,调动全校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学以致用;政府、社区、学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利用如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环境日、气象日等重要时点向公众传播地理科普,普及地理常识。

3.厚植终生地理思维品质。

《宪章》认为受过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够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责任。理解地理问题的途径还在于课堂,要培植地理思维品质。地理课堂要上出“地理味”,味在哪里?空间性、综合性、开放性以及人地关系,厚实地理教学内容。如何让地理常识根植于学生内心,在于教师多读、多看,从《宪章》出发,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出发,切实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才是地理教师的终极目标。

4.有效借助地理信息技术。

《宪章》强调使用新技术、基于问题的学习策略促进地理教学者和社会公众地理意识的提高,地理学科不是低开销的学科。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提升地理课堂效率,当然更有助于消除“地理盲”。新媒体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而且学生还会为地理老师的博学而深感钦佩,从而可能会爱上地理。

现如今生活中,网站、手机APP提供了大量与地理有关的数据信息,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自己的出行提供便利。如百度地图能搜索到去目的地的最短线路,且实时显示拥堵距离;酒店到景点距离及公交换乘路线;景点附近的基础设施状况;景点的布局状况(全景图)……笔者手机中就收藏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该号定期发布重要景点的全景图,最近一期发布的是G20峰会后杭州西湖的全景图,非常适合没有去过西湖的人们先期“浏览”。endprint

猜你喜欢

宪章学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科新书导览】
题解教育『三问』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Enhancing von Neumann entropy by chaos in spin–orbit entanglement*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直接效力问题研究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冯宪章教授治疗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