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惠农通工程对接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2017-09-13吕昆鹏

时代金融 2017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三农思考

吕昆鹏

【摘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中国是农业大国,互联网金融已迅速渗透到了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80后的青年人成为农村主力人群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将会迅速占领他们的手机和电脑。“三农”惠农通工程与互联网金融在客户对象、业务领域均存在交叉点,互联网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弥补传统金融网点覆盖面不足,可以有效填补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本文通过分析“三农”惠农通工程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探讨搭建“三农”惠农通工程互联网金融新平台的对策,对现实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和业务发展、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三农”惠农通 新平台 思考

一、互联网金融对接“三农”惠农通工程的背景及意义

互联网金融是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年度报告中给出的。报告指出对于互联网金融,狭义上主要包括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的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保险等金融业务。“三农”惠农通工程是近年来农业银行逐步探索和提出的可以较好破解大银行集约化经营管理与“三农”市场分散相矛盾这一难题,但是“三农”惠农通工程在普及和服务上都存在局限性和单一性,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渗透到了农村地区,改变了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本文通过综合“三农”惠农通工程的优缺点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探讨分析将“三农”惠农通工程与互联网金融服务新平台进行融合的具体措施,努力为银行业创新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二、“三农”惠农通工程与互联网金融的面临问题

2007年,中央决定由中国农业银行履行国有大型银行商业服务“三农”的责任。“三农”金穗惠农通工程的溢出效益明显,能够带动其他项目营销,具有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目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服务的局限性

“三农”惠农通工程在农村地区建立惠农通服务点,以转账电话、POS机等电子机具为主要服务载体。由于机具功能的限制,目前服务点仅能提供查询、转账、小额取现以及少量的缴费等代理业务,融资、理财等服务仍需要到物理网点办理,惠农通工程的服务内容受限于电子机具的功能。

(二)业务的局限性

“三农”惠农通工程建设主要依托农村地区实体店如超市、农资店、农村医疗点等设置,代理人员经营自己的主营业务时兼办惠农通业务,服务点代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业务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业务发展受限于合作代理点资质。

(三)发展的局限性

“三农”惠农通服务点能够弥补网点服务能力不足,延伸农业银行服务触角,对农业银行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农村市场有较大促进作用。但是,对于代理服务点的经营者来说,从服务点获得的收益非常微薄,与主营业务的收益占比非常小,极大影响了服务点的积极性,制约着服务点的持续发展。

三、搭建“三农”惠农通工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建议

发展“三农”惠农通工程必须看到与互联网金融结合后的优点和生命力,调整思路和战略,主动适应和驾驭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战场掌握主动权才能占得市场先机。

(一)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

一是重新定位“三农”惠农通工程,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传统业务发展模式,可以扩大“三农”惠农通工程目标市场,不局限于农村,凡是农业银行物理网点无法覆盖的区域,都可以成为“三农”惠农通工程的服务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将农村和城市的业务进行“联姻”。“三农”惠农通工程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产品,只把农村作为立足点,起步和发展都会相对缓慢,如果城市农村同步发展,形成遍布城乡的服务链条,其普及效果将大大增加。

二是大胆采用互联网金融的信用数据,搭建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平台。互联网利用社交等大数据使得每个人的金融需求可以被准确的风险定价,例如阿里小贷拥有庞大的交易数据和信用评价体系,淘宝可以针对商家进行更加准确的风险定价及相关的贷后管理。“三農”惠农通工程可以结合互联网金融的信用数据,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信贷产品、流程、工具、机制创新,发展在线供应链融资、网络自助循环贷款、网商融资,把智能化的网络融资运作模式应用到“三农”惠农通服务中。

(二)整合互联网技术,丰富“三农”惠农通工程内容

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技术改变当前“三农”惠农通工程的服务内容受限于电子机具的功能的局面。在支付领域,积极推动支付方式的创新。二是充分吸收客户的碎片化时间和资金,农村客户闲置资金的季节性和周期性非常明显,“三农”惠农通工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理财的便捷高效低门槛的优势,降低理财门槛,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

(三)开发“三个网络平台”,增加“三农”惠农通工程虚拟服务点功能

“三农”惠农通工程要逐步脱离实体服务模式,向智慧型的虚拟服务点发展。一是以改善客户体验为中心,依托现有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打造“在线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发展“三农”惠农通“社交服务平台”。三是创新虚拟服务点建设,建立多功能网络“虚拟服务点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善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政府与金融机构得到演化博弈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9):19-22.

[2]李善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研究——基于激励约束的分析框架[J].南方金融,2015.(6):74-75

[3]黄绍进,李善民.农户信贷的扶贫机制:贷款户与非贷款户的分层比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2):P47-51.

[4]黄绍进,李善民.信用声誉、银行信贷决策与农户融资成本——来自我国首个信用县的经验证据[J].征信,2017,(03):P24-3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三农思考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