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
2017-09-13林腾雄
【摘要】在推动农业走向现代化得过程中,农业产值比重较大的南平市的农业发展备受关注。虽然经过多方的努力,完成了一定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南平市十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从农业供应链金融各要素主体出发,通过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作比較,反应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状况,找出问题所在。
【关键词】南平市 供应链金融 农业
一、南平市经济发展现状
南平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全市粮食产量位居全省第一位,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占全省四分之一。可是,其辖五个县全部被列到福建省重点扶贫贫困县名单中。2016年GDP总值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九,且GDP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在拉大。产业结构呈现出一产、三产比重上升,二产比重下降的格局。GDP结构仍是一产高,二产和三产低。其中,第一产业结构占比达2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3.8%,但其增加值增速仅4.3%,致使GDP增速受限;第三产业中金融存贷款余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上年同期,占上年同期三分之二。
基于上述情况,如何确保稳定第一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显然成为经济稳步增长的核心。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增长有所帮助。农业供应链金融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业供应链金融也给金融机构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二、农业经济各要素分析
(一)农户
农户是资金的需求者,具有数量多且分散的特点,在传统贷款模式下农户往往贷不到款,即使贷到款也存在较大的成本。在南平市供应链金融中,存在以下问题:
1.农民自有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全省水平,农户数量比例过高,考虑到农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而恩格尔系数低、农业的收入在所有行业中居中等情况,可得知仅农户的收入很难购买到必要的生产要素,缺少生产要素对产出造成影响,这样一来导致恶性循环。
2.农户农业技术能力不足。仅有4位专业技术人员承担12396的技术咨询服务,5位科技特派员驻点有关村镇开展科技服务,农户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从化肥使用量看,通过回归模型得Y= 2006.381+9.074X,R^2=0.673。其中,Y为农业产值,单位是万元/千公顷,X为化肥使用量,单位是吨/每千公顷的。在耕地面积前三的浦城县、建阳市、邵武市,化肥使用量过低,对农作物的产出造成一定影响,产值依次为2963、5078、4263万元/千公顷,低于全市5275万元/千公顷和全省6838万元/千公顷。从机械设备看,常住人口人均农业机械动力将近全省的两倍,但是第一产业产值与农业机械动力的比值低于省平均水平,说明机械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特别是顺昌县、邵武市、建阳市、松溪县。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使用效率来看,全市以5275万元/千公顷低于省平均水平,浦城县、光泽县、邵武市尤为严重。
(二)政府
1.担保机制不够完善。由政府牵头进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权等“三权”抵押贷款改革效果还不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仅在3个县(市)发放。虽然完成林权发证率98.71%,但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占涉农贷款余额2.16%。在GDP较低的农村地区,宅基地的价值并不高,很难筹集到大笔资金,甚至没有金融机构愿意放款。
2.没有充分利用外资。南平市处于海峡西岸,邻接港澳,应该充分利用外资,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2016年外资引用额与本外币贷款余额的比值低于省8个点,全市外资引用额仅占福建省1.98%,处于全省末尾。松溪县、建瓯市、建阳市、武夷山市、浦城县明显过低。
(三)龙头企业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73家,实现产值686.82亿元, 178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303.9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0多万户,带动基地建设200多万亩,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收入60多亿元。然而企业自身的实力不强,还需外部资金的扶持,对它们的检测和管理还需加强,并不能发挥出核心企业的作用。非金融企业存款占年末存款总额低于省,延平区、建阳市与其他区县呈现出严重的“二八”两极分化。供应链上的大部分价值的产生都来自龙头企业内部,如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以及最终产品的包装销售,起不到带动供应链中其他中小企业的作用。出于这种考虑,银行很难进行供应链融资。
(四)金融机构
1.农业保险发展滞后。设余值保费=财产保险保费-车险保费-企业财险保费-家庭财险保费,可知南平市的余值保费占比以5.82%低于省6.91%。同理,余值赔付占赔付总额以12.41%高于省12.33%。余值的保险密度和深度均低于省平均水平。说明存在较大的农业风险、运输风险、工程风险和特殊风险,这与较低水平的保费收入形成鲜明对比。一旦发生较大的自然风险,将对农业经济形成较大的威胁。
2.贫困地区外流现象严重。从存贷比来看,低于省0.13%。GDP较低的浦城县、顺昌县、政和县和松溪县的存贷比最低,平均值只有50.16%。同时,这四个县的长期贷款占总贷款的比值也是排名倒数。金融机构在这四个县吸收存款后并不愿意过多的放贷,即使放贷也是以短期为主。说明这里的风险过大,违约率可能较高,缺少有效的防范机制和政策支持。GDP排名第八的光泽县的金融机构放款数额较大,但以短期为主,可能与农业结构有关。
3.基层支农力度不够。2014年农业银行、农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涉农贷款占全市涉农贷款的53.16%。其中,信用社发挥的作用最大,86.38%贷出去的资金都与农业相关,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额的28.22%。农行吸收存款的能力排在第二,但其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排在最后。在涉农贷款中,大多数的资金都投放到大型企业和基础建设中,小微企业的比重不到三分之二,更不用说农户了。endprint
(五)农村经济组织
农业供应链金融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农业产业化。而农村经济组织有助于让各个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织,或者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整合,提升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16年末,四成以上的村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5359户合作社。但每户的实有资金并不高,约358万,增速为5.38%。合作社由数量有限的农户组成,能够活动的空间和拥有的资源有限,表现出成本较高、核心竞争力欠缺、规模不大的特点。由合作社组成的合作社联合社受到人力资源素质、政策法规的影响,目前处于萌芽阶段。
三、结论和建议
(一)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各要素合作关系
在供应链金融上,商业银行不再对个人的信用进行评级,而是对整条供应链。这将降低银行的风险,扩宽了利息收入的渠道,获得了中间业务收入。同时,农户依靠高利息的民间借款的数额也将减少,降低了本身的资金成本。龙头企业可以成为农户的担保人,农户可用自身财产作反担保,使银行将更多的资金注入到供应链中,降低了原材料短缺的风险,保证企业销售的持续性。龙头企业还可以适当对农户给予技术指导,提高产业效率,达到多边获利的效果。农户之间可以成立行业互惠担保基金和联合社,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扩大自身实力。当然,这要设计出合理的契约和做好利益分配。
(二)政府进一步发挥引领的作用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完善合作社联合社工商登记制度,针对实际情况推出合适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对农户贷款给予关照,推动地方政府创建扶贫小额担保基金,对银行制定出合理的“两个不低于目标”。构建开放性经济体制,扩大对台交流合作,扩展港澳侨合作,引入资金和先进技术。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
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推动农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拓展农产品市场。要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12316”农业服务信息平台可作为解决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具体措施来抓;中科建设“沃生活”手机平台可为客户提供订购、种菜、监控、配送等一体化的现实农场网络种菜模式。商业银行可以对电商的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對上下游企业进行评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风险和成本。
基金项目: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调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编号:201710395053。
作者简介:林腾雄(1997-),男,汉族,福建莆田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