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攻坚脱贫再认识
2017-09-13马小宁
[摘要]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脱贫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与操作中却存在认识与行动的偏离,加之我国贫困地区源动力和服务不配套,影响了功能与效率。只有对精准扶贫政策再认识,进一步突出“精准”的本质,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关键词]精准;攻坚脱贫;再认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3104
1背景
贫困作为复杂的世界难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内容已经涉及收入、能力、权利和人文等多个方面,测度也从单一最低收入指标向多维指数综合指标过渡。精准扶贫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后经中办详细规制并设计出工作模式,并在2014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进一步阐释了其内涵,即改变传统粗放扶贫模式,解决长期以来的低质与低效问题,从制度设计上进行修正,注重从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位、因村派人和脱贫成效等六方面实施精准,通过扶持生产、就业发展、易地搬迁安置、生态保护、教育、低保等政策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完成2020年消除贫困目标。
2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
科学实施精准扶贫、因地制宜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优化配置扶贫资源和共同行动帮扶脱贫,已成为工作核心和重要战略,是当前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重要方式,是传统扶贫方式与路径必然转变。但在脱贫攻坚推进中,精准扶贫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影响和限制了扶贫精准度和有效度,延缓脱贫攻坚速度。
21思想与现实行动结合不高,精准扶贫认识与目标完成有差距
第一,精准扶贫对象认识不足,自我脱贫主观作用不突出。精准扶贫重点对象是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其核心与本质在于通过内外动力汇集支持与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能力和权力等致贫因素,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对精准扶贫理解不透、认识不深,导致扶贫对象自我行动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发挥,一是认为脱贫主要动力来自外界政府、企业、单位和帮扶干部,贫困帽子是带来额外物质和财富帮助的主因,与精准扶贫真正内涵背离,造成脱贫攻坚一头热、一头冷,影响攻坚行动效果;二是整村和整乡推进扶贫中,乡、村两级干部认为有利于增加整体效果和增强自我政绩效益,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争取项目、落实资金等工作启动快,效果明显,但贫困户因重建资金不到位、生活习惯和配套费用较高等,难以做到同步完成,精准扶贫成效被抵消;三是帮扶贫困户在脱贫发展中缺乏科学自我定位,发展项目申报积极,项目资金落实后因市场、技术和生产风险抵御能力弱造成损失,丧失信心,起不到应有致富带动作用,造成脱贫孤岛效应。
第二,精准扶贫主体认识不高,支持脱贫积极性受限制。目前,在强力推动和考核监督下,省、市、县、乡各级单位与领导干部都对精准扶贫工作负有责任和义务,政策和实施办法已有相应规定,保障机制和责任清单明确,行政问责程序已启动。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个单位主体责任不同、实施方法与限制条件不同,导致各单位部门脱贫攻坚积极性受到限制。一是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合力形不成,资金项目分散,加之脱贫支持重点是基础和长期项目,金融机构融资规模受限,财政支持乏力和配套资金不足,一些项目短效明显,依靠“涓滴”效应难以解决长期和全部致贫因素存在,文件和口头上支持现象依然,导致整合资源推动精准扶贫效果降低和分散;二是驻村帮扶工作以及联系支援单位认识不到位,满足于规定基本经费下拨,工作不深入到户与人,分析村组和人口致贫原因不准确,扶持依靠节假日“送温暖”等形式为主;三是贫困地区基层乡镇与村组织和领导个人认识不到位,扶贫项目过于分散且严重分歧,整体项目过分集中于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实质性发展规划与真正脱贫需要流于形式,影响精准扶贫持续性;四是乡村干部和对口支援单位之间存在面和心不合现象,项目选择和产业扶持存在利益驱动双轨制,大宗资金使用以及整村推进中往往缺少话语权,脱贫推动项目与产业选择不准,贫困户被动选择,精准扶贫效果明显降低,结果是“帮助富人掏了穷人的腰包”。
22政策与实施行动结合不强,精准扶贫政策与效果达成有差距
第一,精准扶贫持续行动力不足,项目成效有所降低。精准扶贫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并非短期和临时就能产生效果,特别是在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机制方面,需构建科学合理综合体系,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以提升贫困人口就业、医疗、卫生和素质,这都需要进行持久行动。但基于各地目标任务要求,就存在精准扶贫持续力不足问题,一是扶贫产业和项目选择不科学和不准确,资金和政策没有因户到位到村,综合型扶贫模式不够具体,造成扶贫精准度下降。如玉溪市精准扶贫产业选择主要集中在烤烟、蔬菜和林果等方面,畜禽养殖集中于山羊与生猪等,项目建设集中在公房、村办设施、道路以及水库坝塘等,虽符合贫困乡镇村组实际但因项目短效性难以形成持续动力,技能没有真正深入和掌握,市场和龙头企业缺乏,建成项目作用和效果低微;二是易地搬迁和贫困户生产发展存在阻碍,搬迁重建资金不足,发展土地受限制,加之生活与生产距离较远,产品与市场断裂,难以形成精准扶贫持续力,政策与效果达成有较大差距。
第二,精准扶贫基础性工作不完善,效率與目标存在偏离。精确识别是前提,精确管理是保证,精确帮扶是关键。但目前扶贫对象和扶贫管理工作还达不到高度精确,针对性不强,管理效果粗糙,效率与目标偏离。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人口确定还存在程序、标准、条件和要素不规范,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开公示等许多基础工作由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组成,基于文化水平、宗族关系、人口变动等诸因素影响,加之受标准、资格、身份、户口以及其他不可控制因素影响,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对口帮扶单位确定存在一定偏颇,导致精准扶贫效益低下,目标难以达成;二是精确管理不高,贫困户信息管理台账做不到一户一本账,措施做不到一家一策,帮扶对象也缺乏动态管理。扶贫资金、项目、生态补偿、惠农政策等事权管理上依然存在不阳光、权利责任不清和项目审批不明等现象,部分乡镇和村组存在截留、挪用和占用扶贫资金抵补办公经费、招待费等情况,监督和落实疏于同步实施和有效跟进。endprint
第三,精准扶贫政策行动滞后性突出,实施与需要相分离。为完成脱贫伟大目标,党委政府对精准扶贫资金、项目、人才、条件和其他方面都制定了相关政策且相对完善,督促、检查和问责成为常态。但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因受部门执行政策时滞、资金下拨和预算管理等制约,政策行动和实施存在分离,影响精准扶贫效度。一是整村推进政策偏离目标,与精准到村要求有很大差距。乡镇把不是贫困村组列入项目规划,把经济效益好的矿山整治、金属加工企业列入整村推进扶贫产业和项目中,导致政策脱离行动目标;二是部分政策门槛过高和财政资金管理不科学。信用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以及技能培训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相关工作展开。银行贷款门槛看、手续繁杂和资产评估限制等也把扶贫项目拒之门外,导致项目进度缓慢。财政资金欠账多、下拨不及时等影响了项目总体进度,年终突击花钱和使用不规范时常出现,影响了精准扶贫实施,导致效果打折扣。
23人力资本与基础资源不够,精准扶贫支撑力与源动力明显不足
第一,精准扶贫中人力资本不多,脱贫攻坚源动力匮乏。人力资本、技术提升和资金积累是脱贫的重要因素,是精准扶贫重要条件。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除人力资源以外的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等合力才有效,但贫困地区却明显匮乏。一是少数民族人口集聚地与贫困村组教育文化落后和卫生保健贫乏,人口居住在山区和高海拔地区,生产方式传统,种养模式盛行,加之大量人口外出打工,人力资源短缺和生产技术落后,单靠资金扶持、对口挂包和基层设施条件改善等行动,很难从根本上形成精准扶贫支撑力;二是精准扶贫还是以提高收入为主,对人力资本形成和智力扶贫还没有深入,代际贫困传递依然存在。如《玉溪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技能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整体性还不够,实施内容不具体化,持续性不明显,加之监督考核机制和行动操作也不健全,人力资本优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影响精准扶贫效果。
第二,精准扶贫中基础资源不足,脱贫攻坚支撑力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需要更多基础资源作保障,才能与人力资本相结合,以形成精准扶贫支撑力,但目前贫困地区基础资源薄弱也是不争事实。一是基础条件差,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住房环境和安全饮水等欠账多。玉溪市2015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9339户34万人,末通公路(低于四级标准统计)自然村396个、里程1217公里,国务院信息系统中建档立卡D级危房户8753户,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矛盾十分突出,贫困程度深,精准扶贫任务严峻。二是扶贫资金投入仍然不足。据测算玉溪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中2016年至2017年需投入县级以上资金295亿元,目前争取到的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不超过13亿元,市县年投入只有2亿元,仅占年需求量的223%。三是扶贫组织机构人员短缺,编制少和结构不合理。扶贫工作人员只能忙于日常业务,县区扶贫工作人员只能服从于完成基础任务和工作,乡和村级扶贫工作人员临时兼任,难以发挥“参谋部”“作战部”和“督察部”作用,也难以支持巨细复杂的精准扶贫工作。
24配套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精准扶贫集中度与协调度不好
第一,精准扶贫合力集中度相对较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中央、省市和县乡在精准扶贫中应加大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形成合力,共同实施精准扶贫。但现实工作中,部门职能不同、工作重点不一、政策资金来源多样等因素造成政出多头,作用相互抵消。一是各行业部门以职能为出发點的扶贫各管一方,道路、水利、电力、住房、旅游、农业、教育、文化等分别从不同渠道筹集资金和安排项目与产业,集中度相对减弱,有限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二是驻村工作队员从不同单位抽调组成,基于激励机制和单位支持力度不同,队员群策群力减少,致贫原因分析差别,项目资金单打独斗,挂包人员任意和随性更换,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精准扶贫效果弱化;三是贫困行政村和自然村在项目和资金上争执不休,贫困户因补助不同相互攀比,村级干部任意决策和不遵循科学规划,项目更改和增加预算情况较多,难以从整体上集中形成精准扶贫力,许多项目出现半拉子工程和腐败工程。
第二,精准扶贫协调性不足,帮扶单位和贫困对象关系简单。帮扶单位对贫困对象帮扶,单位领导干部对贫困户挂包,是一种精确帮户形式,有利于责任考核与监督,也具有持久性。但在实施中却存在工作简单化、关系复杂化和扶贫粗野化等问题。一是贫困村与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满足于给些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的表面化,出现对接工作旅游化、项目审批随意化、人际交往酒桌化等扶贫怪现象,一些挂包单位组织到城市参观考察缺乏实质内涵,难以做到精准扶贫;二是帮户单位、领导干部到贫困村组和农户家走访调查缺乏深度,走过场,没有真正分析致贫原因,导致项目找不准、产业选不对,精准扶贫效果走样。
第三,精准扶贫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扶贫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加速产品流通和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对脱贫致富有帮助。但贫困地区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缺乏,农业服务机构较少,影响了产品转化与流通。一是农产品市场不健全,中介和经纪组织不完善,信息资源流通不畅通,农户与市场缺乏必要对接,造成农产品丰收却因市场波动而低价销售,谷贱伤农挫败了精准扶贫成效;二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保险覆盖低且报销困难,新农保程度受限,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不衔接,兜底扶贫与特困人员供养不协调,临时救助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严重影响扶贫合力集中发挥,精准扶贫难度加大。
3突出精准以加速脱贫攻坚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扶贫开发的核心。进一步突出“精准”力度与效果,是加速脱贫攻坚重要抓手,只有进一步发挥现有精准扶贫政策效应,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实施方案》为执行路线,在脱贫攻坚责任状前提下,以工作成效考核实施办法为监督保障,才能完成到2020年消除基本贫困的宏伟目标。
31提高认识,增强精准扶贫重要性
第一,充分理解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作用。到2020年消除基本贫困是党中央重点决策,是庄严承诺。一是要提高精准扶贫工作认识,全面系统学习扶贫开发基本思想与新观点,分析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存在的问题,充分理解党委政府作出的各项扶贫攻坚政策与措施,统一思想,严格按照政策、措施和要求执行,尽可能在资金、项目、产业、教育、文化、旅游、农业等多个方面给予贫困村组和贫困户支持与帮助,把扶贫攻坚工作精确到村到户,因户施策,资金到户到点,干部挂包到户到人,完成应尽脱贫攻坚任务。二是要从大局出发,充分理解共同富裕的高度战略,在扶持对象选择上以现有建档立卡户为核心,动态监控贫困人口发展演变趋势,逐步扩大到城市贫困户;在精准扶持力量上以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并重,市、县、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成为主力,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扶贫;在扶贫投入方式要坚持无偿投入和有偿并重,引导扶贫资金合理配置和优化,充分发挥资金与项目结合力,并向教育培训、人口素质提升、健康水平提高等方面深入,形成综合扶贫优势。endprint
第二,严格执行精准扶贫政策与措施,确保精准力度提高。当前要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不折不扣执行与深化现政策措施。一是精确扶贫重点要落实到户到村,坚持因地制宜分析致贫因素及短板不足,找出真正制约发展问题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实施和改进。在分类指导原则下重点围绕资金、劳动力、住房、就业、技术、产业等核心条件分析贫困实际情况,享受国家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做到缺啥补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争取早日脱贫。二是脱贫帮扶相关单位、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户和挂包村组,把人财物等要素支持真正落实到项目、产业和发展中,以高度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帮助村组户脱贫。三是要以高度负责态度认真落实好每一笔扶贫资金到位,强化每一个扶贫项目责任制和建作用发挥反馈机制,科学选择与调整优化每一个扶贫产业,让扶贫工作所有环节更加精准到位。
32补齐短板,增加精准扶贫推力
第一,完善和补充精准扶贫基础资料信息。当前扶贫攻坚中出现对象不实、补贴占用和资金挪用,甚至项目华而不实,功能单一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精准扶贫基础工作不牢造成的。一是扎扎实实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标准与要求,做到程序公开公正,执行规定动作不走样,公示问题及时纠正等,把真正贫困户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实施低保户兜底政策,完善临时救助人口信息等,并将识别出的贫困村、贫困户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建立覆盖全省的互联互通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各种统计报表和台账,在科学、合理、规范要求下真实反映工作进度,系统反映各部门单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方便党委政府及时掌握进度,精准安排脱贫攻坚工作。三是精准掌握贫困乡镇、贫困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地理信息、产业概括、产品特点和自然条件等完整信息,精确扶贫资金、项目、产业和基础建设等资料,尽力做到有的放矢,制定科学精准扶贫规划,有针对性采取扶贫策略。
第二,改善和优化精准扶贫基础条件。对现确定的贫困乡、贫困行政村及贫困自然村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条件受限和生存环境恶劣等共性问题,一是要重视基础条件精准扶贫,动员和利用各种力量,在外界支持下逐步改善生存环境和居住条件,完善水利、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减少发展建设欠账,增加精准扶贫推动力;二是要通过易地搬迁、适当集中、退耕还林和生态补偿等方式,鼓励发展特色农业,走生态旅游和休闲垂钓等相关服务业,把基础条件改善和多样化经营方式充分结合起来,发挥精准扶贫推力作用。
第三,增强和提高精准扶贫组织机构作用。充分发挥市县级两级扶贫办的功能与作用,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参谋部”和“作战部”。一是要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充实市县两级扶贫办工作力量,设立乡镇级专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部门,在村建立扶贫专人负责制,以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二是将扶贫机构由单纯项目管理、统计和规划转变成为综合部门,一方面负责本地精准扶贫总规划、总安排和总协调,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精准决策与参考意见,指挥下设机构落实项目、资金、建设和其他重要事务;另一方面要形成垂直管理模式,对县乡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进行监督与监控,对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协调,对扶贫项目实行精确管理,推动大扶贫开发格局形成,提高全社会精准扶贫集中力。三是提升贫困地区干部和扶贫开发干部履职能力,在工作作风、办事能力和廉政建设方面勇于担当,不折不扣执行扶贫工作,以清廉务实态度和精良业务能力为贫困群众办事,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选择好主导产业并发展成优势与特色,寻找致富路径和科学规划脱贫战略,促进脱贫攻坚有效推进。
33落实责任,提高精准扶贫实效
第一,强化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落实到位不折不扣。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和措施已经出台,只有高效执行和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才能完成2020年脱贫目标,这是关键和核心。一是强化政府精准扶贫执行力,动用向上和向下一切资源,增加财政扶贫资金预算,科学安排各种扶贫项目建设;优先开发贫困地区产业和资源,向贫困对象实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扶贫搬迁、扶贫贴息贷款和小额信贷,并降低贫困户准入门槛,使贫困人口真正享受得了扶贫优惠各项政策。二是强化挂包部门、单位和干部精准执行力,落实入户调查、原因分析、项目支持等职责,主动寻找各种资源与条件,切实做到驻村入户,减少花架子,向贫困户提供真正有效帮助,完成上级确定的各项扶贫硬指标。三是要强化全社会精准扶贫执行力,形成以市场为主体的多级精准扶贫体系,除争取中央省级支持外,出台社会捐赠扶贫钱物规范化管理办法,发动企业、慈善机构和相关部门搭建爱心平台,向贫困地区与人口进行帮扶济困活动,补充精准扶贫力量,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第二,提升精准扶贫管理效率,操作增强不少不假。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經进入最重要阶段,工作繁重巨细,任务只增不减,精准扶贫效率提升和精益化管理就更加重要。一是要按照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要求,在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补贴发放、惠农支持等方面做到操作不少不假;要站在扶贫济困高度做到工程高标准、项目高起点、产业有长远、基础能持久等,不跑冒滴漏和暗箱操作,经得起考验,对得起群众。二是要阳光操作管理,实施扶贫事权分级管理制度,市县政府要负责资金和项目监督,审批要以县级为主,乡村级要做到台账清楚明白、使用规范和安排科学,确保质量和效率提高。三是要定期向贫困村民公开扶贫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项目进展、工程进度、产业发展等,做到资金到位足额及时,项目建设安排科学,补贴到人规范。
第三,优化精准扶贫项目结构,发展实施不虚不减。从扶贫攻坚项目建设进程看,部分项目虽然开工但建设缓慢,有的虽有图纸规划但没有实施,有的前期启动资金到位但配套不足,有的还是个初步构想,造成精准扶贫工程推进延缓。一是要整合资金,管好用好现有和可用资金,按照扶贫资金投向及时拨付给实施单位,督促检查使用情况。要依法依规形成正常的、可持续资源增长机制,充分和高效利用好扶贫资源,以发挥其最大功效与作用。二是按照精准扶贫要求,科学优化项目结构,对急需和必需项目优先考虑,对一般项目暂缓安排,避免因大规模拆迁和建设造成后续资金紧张,形成半拉子工程,发挥不了脱贫作用。对产业扶持要站得高、看得远,避免选择单一和短效,甚至牺牲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经济不可持续性发展。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要着眼未来,尽可能做到全面规划,一次完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与投资,真正发挥出应有的精准效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欣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1)
[2]李绍林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河南农业,2016(8)
[3]李君安加快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J].新农业,2016(5)
[4]揭子平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
[基金项目]2016年民进玉溪市委课题调研课题“突出精准,加速推进玉溪市脱贫攻坚工作”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小宁(1972—),男,云南江川人,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