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信托发展经验对我国供给侧改革下信托转型的启示

2017-09-13周汉君

时代金融 2017年23期
关键词:信托转型监管

【摘要】在金融市场中,信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信托业已取得长足进步,规模持續增大,数量不断增多,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发展不均衡,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一带一路”战略与供给侧改革为信托转型带来了历史性战略机遇。本文通过借鉴海外发达国家信托转型发展的经验,给当代中国信托行业转型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托 转型 改革 监管

一、引言

近年来,更是由于市场需求加速释放,信托的发展空间愈加广阔,前景日趋明朗。不过,众所周知,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善,对信托发展有很大制约,产生了诸多问题,包括定位不明确、经营不规范、政策过度干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信托业务对金融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干预是正常举动。然而,政策过度干预却容易违背信托初衷,不利于信托业更进一步发展。另外,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信托业的主要阻碍之一。因此,有必要改善信托业的政策及市场环境,通过完善制度来不断解决存在问题。

二、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

(一)信托业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近年,信托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积极利用其业务经营敏锐性、综合性、灵活性的优势,通过市场化方法聚集社会资金,以多方法运用、跨市场配置,通过投贷联动、产业基金、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法将闲置资金引入实体经济,有效弥补了传统银行信贷的市场短板,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中小企业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国家重大政策实施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6年11月,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已达18.91万亿元,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第二巨子。[1]

(二)信托业创造了国民财富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企业和个人财富迅速增加,对不同类型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的需求日益旺盛。信托业顺应这一趋势变化,发挥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开发设计出多样化的信托产品,适应了金融消费者投资、消费、财富管理、慈善等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为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截至2016年11月末,信托公司直接为超过43万名自然人投资者、近7万家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信托服务,本年累计支付信托受益人收益6668.88亿元。

(三)风险治理与信托业专业化监管

我国信托业发展史,就是风险与治理的交替演进史。过去,信托业习惯“一条腿走路”,片面强调业务的快速拓展,“规模意识”、“速度情结”根深蒂固,风险管理简单粗犷,因而屡屡陷入了“大发展—大整顿”的怪圈。近年来,信托业深刻汲取了历史教训,普遍重视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机制的建设,积极构建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科学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两条腿走路”,“讲风控”的文化正在逐步形成,信托业实现了风险可控下的稳步发展。银监会成立之后,全面总结了信托公司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以“新两规”颁布为标志,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合信托业发展的监管体系框架。去年初,为适应信托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引领信托业科学转型,银监会成立信托监管部,进一步强化信托监管专业化水平。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信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立足“三去一降一补”探寻发展机遇

信托业的转型创新需要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行业难得的历史机遇。信托业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发挥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独特作用。在未来,信托业既应着眼长远的体制机制创新,又要立足“三去一降一补”发挥其特色功能,顺势而为改革自身发展模式,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2]

总体而言,在过去“黄金十年”,我国信托业超过16万亿元信托资金,其中80%均投入到了实体经济中,因此,实体经济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托业长期发展。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大,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急需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实现转型,重塑增长动力,此时特别需要金融业包括信托在内,提供多类型、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二)信托的“资产荒”问题难解

2015年,全行业信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6万亿元以上,但年报表明,2015年信托行业营业收入、利润、资产规模等指标的增速下滑,增长疲态,增速达到了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中,“资产荒”是信托公司最大的困境。信托牌照并非银行牌照,有吸收存款权利,因此在前几年,信托经理操心的事是寻找资金,但从2015年开始“资产荒”越来越严重。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表明,到2015年末,信托对基础产业的投资规模为2.63万亿元,比2014年的2.77万亿元下降5.05%;截至2015年末规模占比为17.89%,比2014年四季度末的21.24%减少3.35个百分点。2015年末,房地产信托资金规模为1.29万亿元,同比下降1.53%,与2015年三季度末的1.29万亿元持平;资金占比为8.76%,比2014年末的10.04%减少1.28个百分点。

四、海外发达国家的信托发展经验

(一)英国信托业

信托制度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USE”制。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托观念逐渐家喻户晓,于是信托立法也逐步完善,《受托人条例》、《官选受托人条例》和《团体法人条例》等,这些条例成为了英国信托立法的起源,为英国信托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民事信托制度,由个人型无偿信托发展为现代法人型营业信托。英国信托业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的土地信托经营。英国是现代信托的发源地,最早确立了民事信托制度。民事信托包括遗嘱信托、财产管理信托,其中信托财产主要是土地等不动产。因此,土地信托业务在英国根基深厚。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的土地信托也由过去较多限于土地信托财产的权益问题转变到以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等方面了。endprint

2.受托人以个人为主。由于种种原因,英国的信托交易双方无论从委托人还是受托人看,都偏重于个人信托。內容上来看,多是民事信托和公益信托;从信托标的物来看,标的物以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为主。在受托人方面,个人所承担的业务量占80%以上,而法人受托则不到20%。从居民意识看,英国居民的信托意识并不比美国和日本弱,但与美日相比其营业信托业不够发达。

3.以银行为主的法人受托集中经营。在威斯敏斯特银行、巴克莱银行、米特兰银行和劳埃德银行等四大银行经营英国法人受托的信托业务信托资产的90%,虽然比例不大,但却集中。

4.英国的监管体系倾向信托业的自我管理。英国的信托业自律组织信托行业协会对信托业的监管有重要责任,这一点与美国和日本不同。

(二)美国信托业

美国的信托业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引进了民事信托制度,但其信托立法较早,1887年美国纽约州就发布过一个涉及信托公司设立、组织等有关问题的法律。但美国的信托业务和银行业务在银行内部的财务、职能、人员管理等方面实行分离。此外,美国信托业受到联邦立法和州立法的双重监督和管理,同时由各级政府机构具体负责对不同信托机构的监管。

美国信托业始终是服务于美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以下的特点:

l.信托业务与银行业务分别管理。美国是世界上实行信托业务由银行兼营的典型国家,其突出的经营特点之一银行兼营信托业务,广泛开展银行信托。

2.个人信托与法人信托共同发展。与英国不同,美国信托业以民办信托机构为主,很少有英国式的等公营机构,并且美国从个人受托转变为法人受托,承办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务信托,比信托的发源地英国还早。二战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的个人信托业与法人信托业发展都很迅速,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

3.信托业财产高度集中。在美国,大商业银行所设立的信托部几乎垄断了信托业务,专业信托公司很少。几年来,全美国信托财产的80%左右被位居美国前100名的大银行管理的信托财产占据,处于无可争议的垄断地位。

4.各州独立管理。美国是实行联邦制和案例法系的国家,目前尚没有全国统一的对信托业的单独立法,信托业法规也是各有各的特色。[3]

五、启示

(一)明确信托业务监管体系

业务类别分清楚了,就知道这个业务的风险在哪里。信托风险主要包括:负债端的风险和资产端的风险。所谓负债端的风险就是合同文本的风险,即销售端的操作风险。另一块是资产端的风险,也是更大的风险,即在资金运用端。如果运用端是安全的,就不会造成大的损失。对于有了损失来说,信托对冲、缓释的能力就更为重要了,会影响到一个机构的生存和整个市场声誉。

(二)回归信托本源

信托公司的转型需要紧扣信托本源价值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其安身立命之本。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管理方法现代的财产管理和传承制度设计,信托的运用方法、范围和领域正在日益扩大。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重塑经营模式的信托业将迎来重大转型机遇。

(三)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服务实体经济。信托公司做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纠正“脱实向虚”的苗头,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提升实体经济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向导,进行战略转型,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配置资源的独特优势,降杠杆、去通道、去链条,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实现信托业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四)以市场化导向创新发展

信托公司一直都处于我国金融创新的前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是信托业的发展动力和优势。信托公司要积极顺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经济形势,按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降低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创新。

(五)坚持培育有信托业特色的风控文化

信托公司要总结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深刻把握“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信托本质,彻底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勤勉履行受托责任,构建符合信托业特点的信托风控文化、组织架构、经营理念、信息系统和交易工具,在守住合规底线的前提下转型发展。要加强信托业“八大机制”的建设,深化信托业对“八大责任”意识,明确界定信托公司在不同类型业务中的受托责任,不断加强信托文化的培育发扬,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引导,为信托业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袁洲,何伦志.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历程、特征、经验及启示[J].财会月刊2016.27.

[2]张怡姮.海外家族信托:财富传承印记[J].金融博览(财富)2014.8.

[3]王婷婷,张欢供给侧改革形势下推进信托业转型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16.4.

作者简介:周汉君(1990-),男,安徽六安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融资。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托转型监管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转型
监管
沣芝转型记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让与担保和信托
从不同视角解读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