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与市场关系探析

2017-09-13崔中葆

中国市场 2017年23期
关键词:市场关系职能

[摘要]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研究很受关注,对于如何调整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的均衡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分析,以及对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的探究,进一步确定目前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府;市场;职能;关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3097

1背景

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到目前为止,有两种极端倾向:一个是市场万能论,这种理论指导的结果是市场失灵;另一个是政府全能论,这种理论指导的结果是政府失灵。这两方面经验使各国政府寻找既能避免市场失灵,也可避免政府失灵。一般而论,政府的职能定位一般可以概括为: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施行改革开放开始,进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转型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日趋完善,政府职能逐步转变。

2理论基础

2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与西方社会的文艺复兴运动也是同步发展的:15世纪初,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发展,重商主义刚刚兴起;进入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逐渐衰落,重商主义也开始崩溃。这一时期产生两种社会思想——人文主义和重商主义,也有很深的根源:当时社会上追求商品生产快速发展,追求商业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尽快积累,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一股潮流,这就是重商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重商主义的产生,则是在追求商业资本增加和货币积累这股潮流冲击下,引起了西欧经济形式和社会各阶层的巨大变化。

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式贵族变成了真正的商人。因此,此时就出现这样一个明显现象:主要经济学家大多数是商人,商人取得了法官的地位,来评判商业行为,并影响经济的公共政策。这样,商业和赚钱也不再备受轻蔑,在现世中取得权力和财富就比在来世灵魂获得的具有更重的分量。

15世纪末,西欧封建社会的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扩大了货币的使用范围,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大陆的发现,而新大陆的发现又扩大了世界市场,因而新兴商人阶级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民族国家开始兴起,那些新兴的民族国家都努力攫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从而相互间展开了日益激烈的竞争。要增加一国财富,那就相应产生国家保护和干预的政策主张,这是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这也为后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古典经济学时期

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增加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新经济思想也在逐渐产生,这就由重商主义过渡到古典经济学时期。17世纪末至19世纪60年代竞争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也是经济自由主义无可争议的思想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许多的经济学家,各个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什么是价值,价值从哪里来”,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一定的论述,并逐步确立了劳动价值论。斯密则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开山鼻祖和杰出代表,被认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斯密的理论就是著名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学说。他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全面阐述了自由市场经济机制,包括经济人的假设、竞争性的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等。他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是资本主义者的宣言。在《国富论》中指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增长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分工和生产性劳动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国民财富的根本原因,而促進分工和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则来自于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市场上“看不见的手”则是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这个“看不见的手”就是今天的市场竞争机制,在斯密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放任的理论基础,也是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理论的根本前提。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的基本政策主张,他主张广泛地自由竞争,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经济自由思想的出现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与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为基础的。实际上,在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发展的正常或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竞争,只有在某种意义的自由竞争下,资本才有可能充分发展自身,才能不断保证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获取最大利润,从而最快地积累起来。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其偏见。斯密继承了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成为经济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每个社会成员在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努力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你去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我们的政府应该放任经济自由发展,依靠市场自身调节。亚当·斯密在主张由市场作为社会经济主要调节器的同时,也承认政府只是市场经济的“守夜人”。

23国家干预主义(凯恩斯主义)

当到了20世纪以后,英国是私人企业制度典范,采取自由放任发展,开始出现今天人们常说的“英国病”。英国国运的转折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大战中政府支出大幅度增加,金本位制在英国被迫中止。在摆脱金本位制之后,出现通货膨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殖民地大幅度减少,世界工厂的位子不保,英国迅速衰退下来。

这时,尽管西方经济学家们仍然在宣扬自由放任主义思想,相信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但这已经与实际情况不很相符。1929—1933年发生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出现的大萧条是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一场噩梦,它重创了美国经济,给美国留下深刻的记忆。危机期间,大批商品无人问津,大批生产资料被浪费,企业、商店、银行大批破产,许多工人失业,生产力下降,诚信遭到破坏,整个社会生活处于混乱状态。普通美国人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在市场失灵,大萧条席卷美国的情况下,罗斯福实施“新政”。这是美国以行政力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的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验性措施,遂即称为“新政”,是西方经济思潮从自由放任论向政府干预论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endprint

进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研究并发表了关于国家权力和整体经济趋势的系列文章,货币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参照物的理论得到了发展,他越来越相信市场经济不会自动地沿着所谓的最优生产水平前进。但是他既没有找到证据,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式来表达这些新思想。早在192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发表了《自由放任主义终结》。

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建立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他在书中批判了传统经济理论,详细提出了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这个理论的提出,给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产生强烈影响。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并不是放任不管,主张政府应该多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的运行,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繁荣。这就是与经济自由主义相对应的国家干预主义,又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市场存在失灵的情况,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凯恩斯完全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需求创造供给。由于凯恩斯理论挽救了这场经济危机,使得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迅速发展起来。新凯恩斯主义依旧主张国家宏观调控。

24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为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产生初期,就遭遇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也就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弊端在这次危机中彻底暴露出来,它不仅全面否定古典经济学,而且自由竞争资本主義时代也宣告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凯恩斯主义就应运而生。凯恩斯主义迅速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经济学,主导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宏观经济运行长达40年之久。这40年又是新自由主义受到冷落的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于1973年、1980年、1989年连续爆发了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国家过度干预、政府出现财政赤字、人们过分理性预期导致政府干预失灵所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适应需要,应运而生,再加上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使得新自由主义迅速成为美、英等发达国家主流经济学。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并把性自由主义系统化和理论化,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革命。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高新科技革命,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颜色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东亚经济快速增长。这些变化鼓舞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经济理论中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新自由主义由理论发展到政治化、范式化,成为美英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华盛顿共识”是代表性事件,是美国政府炮制的政策工具。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诺姆·乔姆斯基主张:“贸易经济自由化、市场定价(‘使价格合理)、消除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稳定)和私有化。”在该书的导言中对“华盛顿共识”的本质内涵作了概括,指出“华盛顿共识”的三重特性: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经过近百年,在经济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本主义古典经济理论的自由放任思想,并发展到极端,大力宣扬: 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政治理论方面,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认为,任何形式的公有制和国家干预都只能造成经济的损失。在战略和政策方面,积极鼓吹超级大国主导的全球一体化,也就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

就像1929—1933年发生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新古典经济学”以毁灭性的打击一样,2007年开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也给新自由主义以致命性的打击。2007年开始的这场危机源于美国,很快蔓延到世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次危机覆盖范围广,它是一场资本主义世界的系统性危机,这场危机包括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意识形态危机以及已经持续多年的生态和环境危机。这场危机的发生,宣告新自由主义的失败。

21世纪第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使盲目追随“市场万能论”和“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人猛然醒悟,对新自由主义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

3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

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国一直照搬照抄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开放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开放市场,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内在逻辑。

31全能政府时期

从我国制度的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传统上严格遵循“大一统制度”。“在这个制度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由一个皇帝、一个政府,对中国整个版图内所有民族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的国家制度。”由于我国有根深蒂固的传统与文化,中国自近代以来,除了北洋政府时期没有中央集权,不管是之前的洋务运动,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时期的工业化,工业化运动都是在中央集权下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目标,制度体系建设上学习苏俄(苏联),苏联模式贯穿至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整个历史进程,我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府体制深受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影响。1949年成立强有力的中央人民政府,是一个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中央人民政府。1953年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加强中央集体领导,中共中央先后发出《关于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各部门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及加强中央对于政府工作领导的决定(草案)》等文件。同时,为减少层次,中央人民政府党组干事会党中央决定撤销,政府各部门党组直接受中共中央领导,并重新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归口分工。从1953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市场开始逐渐被政府排挤,市场被政府最大限度地对予以替代,市场最终走向了“消亡”。endprint

在全能型政府推动下,我国基本建立起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和现代工业体系,国防工业体系和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为8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2不断探索时期

由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我国就开始了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和摸索,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的开端,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逐步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出与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的调整,从1978年开始,改革基本方向是市场化改革,政治逐步向市场倾斜,市场得到重视,经济领域逐步向市场放开。1982年宪法明确写入“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原则”。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时期仍然是在计划经济框架内有限地引入市场,并渐次扩大市场调节作用,政府与市场关系表现为“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深入分析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对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问题,作了透彻、精辟的总回答,人们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得到改变。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我国经济體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就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实践证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也不例外,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1997年党的十五大全面总结了这几年探索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得到了回答,确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指出“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两个字的更换,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向阳市场缺陷政府干预——对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一项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2]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3]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4]王毅全球化背景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7-09-09

[作者简介]崔中葆(1970—),男,汉族,安徽阜南人。研究方向:党史党建。endprint

猜你喜欢

市场关系职能
职能与功能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